全国首例:华东空管在虹桥机场实施近距跑道绕滑运行
图:10月9日首先启用的南绕滑 (本文图片均由华东空管提供)
不少旅客在航旅出行中,都遇到过这样的疑惑:飞机已经降落机场,廊桥看似就在不远处,航班却过了不少时间才得以靠上、自己才能下飞机。这一现象背后,其实是管制部门为了确保航空器安全、避免跑道入侵而必须做出的安排。不过,如何在保证、甚至提升安全水平的前提下,尽量使得效率提升,让旅客的出行体验更顺畅,也是民航孜孜以求的目标。今后,在虹桥机场的旅客,就有望在更出色的安全保障下,减少飞机落地与下机之间的等待情形。因为10月9日开始,华东空管局在虹桥实施了全国首例千万级机场近距跑道绕滑模式。
从“增加风险概率的等待”到“顺畅与安全”
图:传统运行模式下,虹桥东跑道落地的飞机到西机坪需要穿越西跑道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是重要的空港枢纽,吞吐量位居行业前列,航班小时高峰达59架次,几乎每一分钟都有航班正在起飞或者着陆。虹桥机场有两条近距离跑道,通常的主用模式是“东落西起”,也就是位于机场飞行区的东跑道18L/36R用于降落,西跑道18R/36L用于起飞;而根据虹桥机场飞行区的原有结构,落地航班进入机场西机坪必须穿越起飞跑道,无形中增加了航空器跑道侵入的概率。
跑道侵入是空管运行的重要危险源之一,当前千万级多跑道机场普遍存在航空器落地后进入停机坪需要穿越起飞跑道的情况。特别是机场运行高峰期,航班连续落地或密集起飞时,落地航空器必须在起飞跑道外持续等待,直至有时间间隙,并经塔台管制员同意,才可进行穿越跑道。这给管制员的指挥和飞行员的操作都带来了挑战,也给运行效率、安全和旅客出行体验同时造成瓶颈。
如何突破这一造成多重困扰的瓶颈?围绕切实减少穿越起飞跑道的航班数量、从而降低跑道侵入风险概率,以此提升运行效率、确保运行安全,华东空管局在局方的指导下,在机场、航司等单位的配合下,开展探索,全国首例千万级机场近距跑道新增绕滑模式的构想应运而生——
在这一构想中,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与虹桥机场积极沟通协作,酝酿在两条近距起降跑道中间的联络道尽头新增绕滑道;由此,虹桥机场的落地航空器在进入西航站楼区域时,无需在起飞跑道外等待穿越时机,而是改为径直向前滑行、加入绕滑,直至进入机坪;同时起飞跑道也不必为让航空器穿越而空出间隔,得以避免因此降低管制放飞效率。根据测算,该绕滑模式全面启用后,虹桥机场近60%的航班将使用绕滑运行,极大改善运行环境,加速航班流量,降低风险概率。对于旅客而言,航班虽已落地、却迟迟不能下机的体验困扰,也将疏解。
在华东管理局、上海监管局等行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这一构想方案于2018年9月正式立项确定,着手落地推进,2021年5月绕滑道工程竣工,随后通过了验收。
南绕滑率先启用,年内有望在虹桥全面实施
虹桥机场本次新增的绕滑道分别为1620米长的南段绕滑和1603米长的北段绕滑,宽度均为23米。两条绕滑的道面强度及宽度均能满足目前虹桥本场可起降的所有机型使用,但考虑到起飞爬升面及机场外围围界安全距离影响,目前开放翼展不超过36米的C类机型、也就是国内旅客出行最常搭乘的波音737和空客A320等机型正常使用。10月9日当天,虹桥机场首先启用南绕滑运行模式。
经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前期与虹桥机场的沟通协商,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南绕滑运行开放时段在最初为白天的若干小时,首先运行的航司是虹桥最大的主基地航司东航,随后开放时段逐步延长、由昼至夜、陆续覆盖所有航司的C类及以下机型,最终实现全天使用虹桥机场南绕滑。在南绕滑全面顺利实施之后,拟定于今年12月初启用北绕滑。
华东空管虹桥塔台的管制员告诉记者,绕滑运行的启用是一次重要的突破,极大降低了跑道侵入的可能;以往,当离场航空器流量较大时,落地的航空器只能在起飞跑道外长时间等待,此时塔台管制员也需要分配更多的精力及时确认,并防止、纠正机组错领指令的情况,反过来又容易使得航班放飞效率进一步降低。绕滑启用则是一次安全与效率上的多赢:既降低侵入风险,又有效提升起飞跑道放飞效率,连续落地滑行也更顺畅平稳。
探索拟订运行方案,领跑行业打造多赢范例
为了让期望中的“多赢”成为现实,需要的远不仅仅是建设两条绕滑道硬件,更要求软件上的积极提升、精准贴合。
早在虹桥机场绕滑建设初期,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就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围绕建成启用后的运行管制研拟方案。
由于这是国内首例近距跑道新增绕滑模式,没有相关的参考依据,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借鉴国外相关运行经验,结合国内行业实际,研拟规章规范,会商实施方案,着手制定、并持续优化《虹桥塔台绕滑运行工作程序》,以呼应绕滑模式变化后的管制所需。《程序》制定的同时,按照该运行工作程序,华东空管局项目团队又细化分解了各项工作要求和进度,确保推进。
与之同步,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虹桥塔台管制室开展了全体管制员的绕滑培训,包括基础理论培训、模拟机大流量专项练习和特情处置等,同时也将虹桥机场绕滑运行纳入了虹桥塔台管制员复训计划,实现了管制员绕滑常规运行训练的全覆盖。
截至2021年8月底,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组织虹桥塔台管制运行室全体管制员完成了绕滑运行管制工作程序的理论培训及考核,并于9月起开展了全员模拟机专项训练。华东空管局空管中心还组织虹桥塔台教员,对机场驻场单位进行了绕滑运行程序培训。
近年来以高效精细运行、致力创新而享誉民航的虹桥,通过华东空管的此次探索,又一次在绕滑模式上创下行业之先,也有望为全行业、为更多机场和管制单位,创造值得借鉴的新范例。(记者 钱擘 通讯员 钱诚、田宇斐、邵维薇)
延伸阅读
关于虹桥绕滑
1、绕滑的运行
图:虹桥机场南绕滑和北绕滑位置
图:绕滑运行模式
名称:
南绕滑/Route South
北绕滑/Route North
a.向南运行绕滑路线
C类(含)以下航空器落地右转脱离东跑道18L后沿B、南绕滑至D滑行道。
D类(含)以上航空器落地右转脱离东跑道18L后沿B、H6穿越西跑道18R至C滑行道。H7不再作为跑道主用联络道使用。
b.强制等待点
图:绕滑的强制等待点
在B滑H2/H6前设置强制等待点HP1/HP2,航空器滑行至上述位置时需强制等待并与管制员沟通进一步指令。
沿北绕滑滑行至D滑行道H1前设置强制等待点HP3;沿南绕滑滑行至D滑行道H7前设置强制等待点HP4。
c.目视遮蔽物
图:为配合绕滑而建设的目视遮蔽物
为了避免使用绕滑的航空器影响西跑道18R/36L起飞的航空器驾驶员判断,在西跑道18R/36L两端延长线上距跑道物理端388米设置了目视遮蔽物。中文名称:目视遮蔽屏。英文名称:End-Around Taxiway(EAT)Screens。
2、绕滑的限制
虹桥绕滑属于限制性绕滑体系,在规定的翼展、垂尾高度以下的机型,可无障碍地在绕滑上通行,绕滑上的航空器对跑道起降无影响。航空器在相应跑道起降时,绕滑等待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不得有超过规定的航空器。
a.机型的限制
鉴于净空障碍物面中起飞爬升面的要求,绕滑区域只允许机身高度(垂直尾翼)≤13m的航空器使用。理论上只支持C类(含)以下机型使用绕滑。
为了同时满足起飞爬升面的要求和与机场外围围界的安全距离,绕滑区域只允许翼展<36m的航空器使用,地面会有醒目标志。
E类航空器进入绕滑区域需引导车引导,翼展≥65m的航空器进入绕滑,需原地关车待拖车拖曳。
b.跑道末端内移150m
中间绕滑主要受起飞爬升面的限制,如按照绕滑航空器为C类机,垂直尾翼高度按13m控制,现有的中间绕滑无法投入使用。
图:道面上有关于绕滑机型限制的提示
西跑道18R/36L末端内移150米后,绕滑的限制达到C类机的13m限制;H7/H1理论上属于起飞跑道末端以外,在离港航空器起飞滑跑期间,航空器不得在H7/H1跑道外等待。
3、注意事项
*原则上虹桥机场24小时使用绕滑
*绕滑仅限虹桥机场使用东落西起主用模式时使用
*当夜间本场全部起飞航空器结束后,可以使用穿越跑道模式
*当南、北绕滑因道面等一些特殊原因不能使用时,转用穿越跑道模式
*虹桥机场处于低能见度运行时,使用穿越跑道模式
*虹桥机场跑道运行方向转换时,使用穿越跑道模式
*虹桥塔台可以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选择穿越模式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民航珠海空管站圆满完成第十三届航展飞行保障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