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机场:砥砺三十载 展翅待高飞
阳春四月,草长莺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秦皇岛机场迎来了开航30周年的日子。30年里,秦皇岛机场曾直通北京、广州、上海、石家庄、仁川等国内国际城市34座,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接受了保障中外元首专机、保障奥运航班的历练;承载了抗击非典和暴风雨的洗礼。30年里,市委市政府和集团公司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员素质持续提升。风雨兼程的几代机场人,累计保障航班34000余架次,运输旅客168万人次,载运货物6249吨,实现安全运营30年。
开创基业、艰辛起步
秦皇岛山海关机场有着悠久的历史,兴建于1952年。1984年以前一直为军用机场。民用航空运输业筹建于1984年11月,1985年4月1日举行开航典礼,同时宣告秦皇岛航站成立。15日民航华北管理局AN24执飞的北京-秦皇岛-石家庄航线正式拉开了秦皇岛机场通航的序幕。
建站初期航站没有候机厅、航管楼,靠租用部队的设施,只能勉强保障Y7、安24、BAE146等中小型飞机起降要求,租用秦皇岛市劳动局实习服务楼做售票处。当时只有安24飞机执飞的北京—秦皇岛—石家庄、沈阳—秦皇岛—北京两条航线。当年旅客吞吐量不足2000人次。开航不到一年时间,由于服务条件所限,客货源不足,航班于1986年3月停航,期间新建了候机楼、航管楼、市内民航售票办公楼,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机场对航线航班作了进一步调整,于1987年7月1日复航,先后通达了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大连、石家庄、西安等城市。1991年旅客运输量达到2.4万人,跻身全国机场排名前60。
完善设施、扎实进取
至1992年9月,由于机场跑道、滑行道承受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客货运输的需求,秦皇岛市政府和海军航空兵共投资3500万对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经过一年的扩建改造,机场服务设备有了较大改观,达到了国际民航4C级标准,跑道助航灯光系统达到了国际民航一类标准;安检现场也将陈旧的X光机和安全门等检查仪器更换一新;通讯设备也由过去的小功率、近距离更新为单边带大功率的先进通讯设备,实现了与北京、大连直接通信联络;气象设备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预报系统代替了原始的人工测量统计数据预报;客票实现全国联网销售,机务维修、商务运输、特种车辆等地面服务、安全保障设施、设备也均有较大更新和增加。可满足B737、MD82等以下大中小各类机型的需求。由此,结束了山海关军民合用机场不能起降大型客机的历史,在秦皇岛民用航空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