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伊宁机场探索运行保障模式侧记



2015-05-30   作者:王飞 张裕浩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6日,一架来自成都的航班缓缓降落在伊宁机场,泛着新绿的薰衣草地吸引着旅客留恋的目光,地面保障人员熟练地指挥着客机对接廊桥,机坪工顺序进入作业区,紧张而有序地保障飞机过站。

  从落地到提取行李,只用了15分钟,这让经常往来于成都和伊宁的王婷女士感慨道:“回家之路越来越顺畅了,很有国际范儿,真要为家乡的机场点一个大大的赞!”

  旅客切身感受到的变化不是偶然的空穴来风,伊宁机场近年来结合实际探索的运行保障模式效果逐步显现。自2009年以来,伊宁机场就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打出了一整套强化运行保障的组合拳,即实施航班保障快速过站,制定员工岗位规范及操作规程,以及应用安全标准检查单,这“三个项目”的持续组织实施,逐步建立了具有伊宁机场特色的疆内支线机场运行保障模式,并得到新疆机场集团公司在全疆支线机场的应用推广。

  优化机坪运行流程 实施航班保障快速过站

  航班正常率始终是旅客关注的焦点,与广大旅客利益休戚相关,也是民航运输工作中的难点。民航局2013年、2014年工作会议上,李家祥局长、李健副局长分别就提高运行保障效率,保证航班正常工作提出了考核要求,实施了新版航班正常统计办法进一步规范航班正常性统计工作。如何全面提升航班正常性,开展高效率、安全的运行保障?伊宁机场自2009年探索尝试的机坪运行流程优化方案(快速过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2009年3月以前,旺季期间乌鲁木齐至伊宁每天往返20架次(淡季仅有12架次),机型以B737、ATR72和E145机型为主,旅客年吞吐量36万人次,年出港货物70吨。机场在册员工158人(加上实习人员至少有164人)。参与机坪作业的部门有六个,人员多达15-18名。时间观念差、保障能力低、工作效率不高,部门间不协作、人员间不配合、观望扯皮现象多,安全意识淡薄、违章操作多的现象随处可见。在过站保障中常常要把航班预计本场起飞预留的15分钟都占用掉。

  为适应航空运输高速发展对机场提出的新要求,切实提高机场运行保障能力,伊宁机场经过1年的现状调查,于2009年起推行机场运行规范化管理。组建机坪运行管理部,开展机坪运行保障规范化管理试点,积极推行机坪运行流程优化方案(快速过站)。

  通过收集航班保障中的各项数据,计时计量、分析汇总,不断优化机坪运行保障流程,最终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伊宁机场创造性地提出了“机坪工”和“机坪长”概念。将在机坪从事航空器勤务保障且具有相应资质的各类人员组合成为“机坪工”,包括机务放行人员、一般勤务、特种车辆驾驶人员、监装监卸人员、搬运人员、航空器监护人员、廊桥操作人员、客舱保洁人员、行李分拣人员等,并明确为航空器提供保障服务时,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各参与保障部门工作的管理人员为机坪长。看似一个简单地称谓变化,却实现了四个“统一”:一是统一规范机坪作业人员,打破了原有岗位划分的限制,为“一岗多能”用工机制的建立,及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了基础;二是统一规范机坪运行保障工作。建立了机坪长负责制,由机坪长负责组织机务、特种车辆驾驶人员、搬运人员、监护、保洁等各岗位人员,按时按质完成保障工作;三是统一、规范机坪作业人员着装,使用红、黄警示色区分机坪长、机坪工;四是规范了各机型保障方法。以B737为代表的C类飞机统一采用“七人保障法”,货邮量多时采用“7+X”保障法,以ATR72、E145为代表的B类机型采用“五人保障法”。

  以B737-800型为例,按照机坪运行流程优化方案(快速过站)保障模式航班落地前15分钟机坪工列队进入工作状态。人员分工分别为1号(机务)、2号(机务勤务)主要负责航线维护,指挥飞机泊位,并协助行李搬运工作;3号机坪长负责航班信息的收集(特殊旅客、行李货邮量、装舱位置)、机坪作业的组织、行李货物监装监卸、飞机货舱门的关闭及装卸现场的清理的监督,参与行李货物的装卸工作;4号(行李车驾驶)负责进出港货物的交接、复核和拉运、行李的拉运和移交、行李牵引车和拖斗的准备和归位,参与行李货物的装卸。5号(廊桥操作员)负责廊桥操作、客舱保洁、到达航班货邮舱单的领取(出港特货单的送签)、特殊旅客的服务、向地服传递乘务长的要求、廊桥工作梯的监护,参与行李货物的装卸工作。6号(监护员)负责飞机停场期间的监护、客舱保洁、飞机牵引车操作,(远机位时负责查验旅客登机牌),参与行李货物的装卸等工作。7号(搬运)负责行李货物的装卸、货舱的清舱和货舱隔网的挂接工作、装卸现场的清理工作,协助出港货物的复核。通过泊位前的准备、实施作业等一系列标准程序,最后列队送机达,实现了航班过站保障的安全、快捷和高效。

  伊宁机场推行的机坪运行保障规范化管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B737机型过站保障时间约为25—30分钟,较行业标准减少15—20分钟;ERJ145机型过站保障时间约为17-22分钟,较行业标准减少13-18分钟。区区十几分钟时间,带来的是服务品质的提升,它有效减少了旅客经停等待时间,甚至能够把始发站延误航班抢回正点,明显改善旅客感受。机坪运行流程优化方案(快速过站)的施行体现出的是伊宁机场人本管理的精细化,具体践行了新疆机场“旅客和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服务目标”的服务文化。

  多年的实践证明,机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调整组织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设置、优化保障流程、规范运行秩序、完善人员资质、改造硬件设施等多种方式方法,规范航班运行保障工作,有效精简在机坪作业人员数量,不仅实现了航班过站时间优于行业标准10分钟的目标,而且提高了运行效率,更实现了安全效益的最大化。同时逐步建立了支线机场运行监管机制,实现了由“保障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编制岗位作业指导书 打造“手册员工”队伍

  2010年,新疆机场集团范围内连续发生了多起不安全事件, 充分暴露了一线岗位人员存在的凭经验操作、规章意识淡薄、缺少规范的岗位作业指导文件等深层次问题,如何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成为现实迫切需要,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

  伊宁机场始建于1936年,隶属于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一个有着79年历史的“老机场”,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进行一场安全管理新思维的全面转变。机场运行如何更科学、更系统、更标准?为一线岗位人员量身打造一个操作性强、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岗位作业指导文件首当其冲。

  2011年起,伊宁机场率先试点,启动《支线机场岗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编写项目,时任伊宁机场总经理的陶润文同志高度重视,亲自担任项目负责人直接领导项目工作,两位副总经理各负责一组,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议,机场自下而上全员参与,将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要求与结合机场实际制定的操作程序融合编制出岗位作业指导文件。起初,因为即是工作人员又是编写人员,劳动强度加大产生了不理解现象,编写组人员间因某个工作节点理解不同而发生争执甚至吵架现象时有发生,但正是这种“吵架”却划清了以前部门之间的三不管交叉地带,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工。编写工作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完成了机场所涉及的71个岗位的岗位说明书、工作规程的汇编定稿工作。机场总经理在手册颁发大会上要求,全体员工按手册做事,按章操作,将手册时刻携带在身边,做“手册员工”,并要求职能部门加大手册的培训力度和执行力的监督检查。

  三年的试运行“考验”中,机场多次修订完善内容,确保其符合现行各项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要求,实现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为确保机场员工严格按照手册执行,伊宁机场针对手册内容,对所有员工分级进行培训和考核,如新员工入职前必须100%接受岗位操作手册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到岗位实习,做到将手册培训常态化,切实提高了员工岗位操作技能和手册执行意识。2013年实施开展对标管理活动,对照手册操作,对照手册检查,对照手册讲评。

  一册在手,解决了岗位人员没有操作指导性文件的窘况,使原先分散在各个体系中的标准、规章得到统一,规范了“产品质量”,确保按岗位规范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一致,消除人为的差异,降低了风险系数,为规范运行操作标准打造手册员工奠定了基础。

  创新运行监管模式,向管理要安全

  “快速过站”、《岗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规范了一线运行保障的操作和标准,那么一线是否能依规对标操作呢?为有效监督机场运行品质,真实记录航班运行保障工作中各环节操作情况,“机场运行监管部”这个“裁判”应运而生。其主要职责是综合使用《岗位规范》、运行监管检查单、视频监控系统、安全标准检查单等管理工具,对机场运行保障的各岗位进行监控并及时纠偏治违。

  通过监控管理,伊宁机场运行保障过程中的“三违”行为,以及不按要求放置轮挡、机坪特种车辆未按要求开启警示灯、机坪作业人员到岗不及时,或未按要求穿着反光服等常见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据统计,2013年运行监管部制发“三违”纠正措施和整改记录单197份,同比降低25%;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降低18%,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支线机场运行保障品质显著提高。

  同时,伊宁机场将违规行为与绩效考核挂钩,运行讲评会通报违章事件月度考核即可兑现,确保违规违章行为及时得到纠正,提高了监管工作的权威性,从而维持了良好的运行秩序。

  而检查落实规章制度的又一管理“利器”,便是“安全标准检查单”,它架起了一座手册执行和监管机构之间的桥梁。

  安全标准检查单分为绩效检查单(季度检查单)、岗位流程检查单(月度检查单)、岗位工作单卡、专项检查单四类。其中岗位流程检查单和岗位工作单卡主要以《岗位规范》为基础编写。流程检查单的作用在于衡量一线岗位人员实际操作与工作程序要求之间的偏差;岗位工作单卡由一线生产岗位人员依据所承担的岗位职责,执行的现行有效的程序文件和手册制定,以卡片或流程图的形式作为员工开始正式工作前的提示或岗位自检检查单,避免错忘漏的发生。伊宁机场实施安全标准检查单项目后,工作流程和岗位操作的复核验证工作得以规范,因岗位人员错、忘、漏导致的非正常情况明显减少。

  《标准检查单》的施行提高了岗位员工、基层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机场管理人员参与生产运行过程的监控和纠偏工作主动性,特别是生产运行过程中“自我检查和自我纠偏”能力得到提升,它将机场日常运行组织同具体操作规程、安全管理体系和各类规范化手册有机结合起来,是验证和实现“文实相符”的重要工具。

  《标准检查单》对运行质量的监督检查细致入微,实现管控的全覆盖。以消防护卫部(机坪运行)护卫岗位为例,以前曾多次发生护卫人员未按规定在航空器落地前15分钟到达到达厅依次开启连廊指纹门、下客电梯,导致旅客下机后由于到达厅指纹门未开启,旅客滞留不能及时提取到行李,影响机场服务质量,导致旅客投诉现象增多。

  安全标准检查单使用后,机场运行监管部、消防护卫部(机坪运行)负责人便有据可依,检查单项目一目了然,根据该岗位员工按章操作情况,通过视频监控或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章现象立即进行制止和纠正,并对重复发生的问题进行绩效考核,事后有针对性的组织该员工进行《岗位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分析违章操作可能带来的隐患,从而提高部门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按章操作意识,杜绝此类问题的重复发生。

  “安全标准检查单”实现了四个统一:统一机场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统一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统一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统一安全教育培训,让员工学会危险识别和岗位安全自检,让基层管理人员学会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和部门监督检查,让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学会安全绩效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培训和日常安全监督检查,让机场领导学会安全管理体系的日常运行和规章制度的动态修订。

  由于“安全标准检查单”简化了岗位终端操作,简化了安全管理手段,简化了过程控制,最终实现四个闭环:即安全风险管理的闭环,安全目标管理的闭环,监督检查和整改的闭环,规章制度修订和实施的闭环。通过实施安全标准检查单最终实现了“三个项目”的统一。

  通过对新形势下机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不断探索和尝试,伊宁机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截至2014年,机场实现了连续安全运行78周年。

  “这仅是精细管理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该机场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伊宁机场将把机场安全管理与更安全、更快捷、更舒适、更节能、更具创新能力、更具市场竞争能力的新型口岸国际机场的核心奋斗目标捆绑,坚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持续创新,稳中求进,推动伊宁机场运行保障模式更加优化。”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