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焦点 >> 正文

我和贵阳机场的40年



2018-12-23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我是第二代民航人,他们叫我“民二代”。

  1967年,爸爸妈妈分别从成都和昆明来到了贵阳磊庄机场。据说,刚来时,北方长大的妈妈被磊庄的“穷山恶水”震惊到了😃

  那时候,爸爸妈妈穿的是军装,爸爸是调度员,妈妈是值机员。

  小时候,我常常在候机楼里穿梭,在调度室里、值机室里找爸妈拿钥匙,经常会从气象台那个大玻璃窗里翻出去,走到那个大大的阳台上居高临下看机坪和跑道。

  那个时候,磊庄机场起降的是运五、伊尔—14、伊尔—18,后来有了三叉戟,再后来,才有了波音。

  我生于1971年,和哥哥妹妹从小就生活在磊庄机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漫山遍野玩打游击、钻山洞、藏猫猫、摔泥巴……那是我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那个时候,机场只有一栋候机楼,一栋家属楼,一个大食堂,一排单身宿舍……

  后来,参加工作了,进了民航,先在售票处,接着到货运,后来进了空管,一路从磊庄机场走到了龙洞堡机场,从原来拥挤的老候机楼发展到了龙洞堡的T1航站楼,再到现在的T2航站楼;从原来买机票需要出具县处级以上证明到现在一个手机可以搞定购票值机安检登机;从几天一个航班到现在龙洞堡机场即将突破2000万大关;从原来转一圈就能把老机场的人认识个遍,到现在满机场都是陌生的同事,我也走过了自己的芳华岁月……

  40年的岁月,说长不长,但却让我见证了两代民航人的努力。从小,我就不觉得每天听到的飞机轰鸣声是噪音,如今,我依然觉得这声音是我生命中最悦耳的交响曲。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