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保障 >> 正文

天河机场:飞机首次雾中降落 16双“眼睛”穿越迷雾



2018-06-02   作者:张全录 欧阳涛   来源:长江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6月1日早上,一场大雾笼罩天河机场,能见度一度降到250米。在以往,能见度低于550米时,飞机不能降落,只能备降其他机场。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天河机场软硬件的提升,6月1日,5架飞机成功突破迷雾,在能见度300米的条件下,盲降天河机场。这在天河机场还是首次。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大雾从6月1日凌晨5时就开始,天河机场逐渐被浓雾包裹。塔台管制员密切关注能见度变化情况。6时30分,东跑道最大航空能见度降至600米,触发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启动标准。管制员立即按照运行程序启动低能见度运行程序准备工作。

  7点整,跑道能见度一度降至300米。机场向塔台报告各方面工作准备就绪,塔台宣布启动低能见度运行程序。

  7点50分,从泰国曼谷机场回武汉的南方航空3030航班破雾而出,稳稳降落在东跑道。这是天河机场在最大航空能见度低于550米的情况下降落的第一架飞机。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当天早上,在1个多小时的低能见度(300米-—550米)运行程序期间,共有5架航班使用标准二类运行标准安全降落,而在以前,能见度低于550米,飞机就只能备降其他机场。

  8时50分,机场浓雾渐渐消散,湖北空管分局塔台宣布本次低能见度运行保障结束。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关工作人员粗略估算,6月1日清晨,5架飞机的破雾降落,为航空公司节约了数十万元的运行成本,也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

  抗雾能力从能见度550米提升到能见度300米,看似是得益于一个程序的启用,但这中间却包含了众多软硬件的提升。

  民航湖北空管分局相关工作人员解释,机场、空管部门要有资格启用这样的系统,需要在软硬件方面达到一定标准,并经过民航总局审批。为此,今年他们先后给天河机场安装16双可穿越迷雾的“眼睛”,即场面监视系统。这个定位系统的16双“眼睛”分布在机场的各个地点,主要是机场跑道、滑行道、联络道等位置。该系统与已有的场面监视雷达信息在场监自动化中完成数据融合,可以解析飞机发出的监视系统数据,获得每架飞机全球唯一的24位地址码,计算出飞机的准确位置,定位误差仅2米左右。

  除了这些穿越迷雾的眼睛,分布于机场跑道上的仪表着陆系统也功不可没。上述两个系统,相互配合,构成盲降系统。另外,在启用这个盲降系统前,地面引导员、飞机驾驶员也必须做充分的培训。

  经过一系列软硬件的提升,今年2月1日武汉天河机场特殊二类和标准二类低能见度运行程序被民航总局公布生效。6月1日,该程序第一次有了用武之地。今后,飞机起降,再也不会因能见度低于550米的大雾而耽误。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