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外企争抢中国通用航空“蓝海”



2013-05-06   作者:  来源:搜狐焦点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嗅觉灵敏的国外企业已经瞄上了中国通用航空市场这片“蓝海”。

  近日,美中投资基金、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协会和美国Van Nevel直升机公司签署协议,向中国转让FH1100系列直升机的全部工业产权及技术专利。业内专家表示,正在推进的低空空域改革,为中国通用航空市场井喷创造了条件。同时,不少国外制造商也被中国通用航空巨大的市场空间所吸引,希望能够从中分得一杯羹。

  “美国多款民用直升机以技术转让方式来华生产,此举能大大降低国内进口直升机高昂费用。同时,国内直升机生产制造企业也可以借此机遇提高FH1100直升机的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国内直升机安全性能的保障。此外,来华生产会加剧国内民用直升机市场上的竞争。”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所谓通用航空,是指除了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通常在距离地面2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飞行。

  此次引进的FH1100系列直升机,属于全球应用非常广泛的普及型民用直升机型,其国产后将满足公安、消防、农业、医疗救护等多种需求。此外,据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协会会长徐昌东介绍,在美国FH1100基本型售价135万美元,在国内投产后价格至少可降低20%,大约100多万美元。

  当然,这也并非国外直升机首次在华“安家落户”,此前,美国席勒UH-12型直升机和海明堡系列直升机就已经引入中国生产。“美国多款民用直升机以技术转让方式来华生产,是因为看重了中国开阔的通用航空市场以及潜力巨大的低空空域市常”蔡建明说。

  由于低空空域的管制,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发展一直较为缓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我国通用飞机在册数量只有1124架(目前美国约有22万架,巴西2万多架),仅占全部航空器的13%左右,每百万人拥有不足0.5架,国产化程度不足40%。

  “中国通用航空起点较低,但发展较为迅速,市场前景大好。”蔡建明说。“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新型国产干支线飞机、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产业平台列入战略新型产业创新发展工程。

  不可否认,中国航空市场的整体潜力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蔡建明表示,要进一步推进通用航空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出台相应的法规规范我国通用航空发展,同时要优化通用航空产业结构、积极创新通用航空的管理制度才能适应市朝发展的趋势。此外,加强我国通用航空的品牌塑造、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将极大加强中国通用航空的软实力。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对通航产业投资过热、造成资源浪费和产业混乱的担忧。对此,蔡建明认为,可以着手从政策、资金、安全上解决通用航空产业出现的混乱局面。

  “在政策上,国家理应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通航产业的发展。比如资金补贴、对基建投资过热进行限制、安全保障制度等;在资金上,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民营企业注资的方式,使资金渠道能够得到畅通,促使我国通航产业形成良性市场竞争态势;在安全上,要加强通航飞行安全培训及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也应完善相关的安全飞行条例,使我国通航产业能够持续稳步健康发展。”蔡建明说。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