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绵阳布局通航产业市场 航空俱乐部有望落户



2014-03-10   作者:苏东峰  来源:《绵阳晚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通用航空,一个对普通市民来说还非常陌生的词汇,再过几年,或许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驾驶飞机在蓝天上翱翔,将不再是专业的飞机驾驶员的专利,普通人也可能通过考“飞机驾照”,上天体验开飞机的乐趣。甚至,大量的私人飞机将出现,而这些飞机的价格,大致相当于买一辆一百多万元的“豪车”而已。

  今年,绵阳将依托科技创新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抓住低空空域逐步开放的历史机遇,培育一大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的消费热点,在几年后或达1万亿规模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我们更进一步,坚定科技创新,发挥2+4传统优势产业。”除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业、冶金机械、化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之外,绵阳还将在今年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绵阳将依托科技的创新,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紧紧抓住低空空域逐步开放,培育一个新的消费热点。“未来这个通用航空产业肯定是继汽车以后的消费热点。我们正在布局通航的机场,并培育航空制造等产业。”

  ——日前,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林书成接受四川新闻网采访时,介绍绵阳将培育通用航空产业。

  通航即将迎来“最好时代”

  通用航空是指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之外的所有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国际上将真高1000米以下视为低空空域。我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低空一直被严格管制,通航飞机“插翅难飞”。

  近年来,为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有意逐步放开低空空域。“低空的空间就是发展的空间”成为多地共识,然而,受体制机制和基础设施制约,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可谓“雷声大,雨点小”,不少通航企业在等待中折翼,另一些则徘徊观望。

  记者从有关方面获悉,2014年有望成为通用航空相关政策集中释放的一年。

  2010 年8月19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发展通用航空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相关部门开始着手制定低空空域分类标准与低空空域管理规范,分类划设低空空域。2012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私人飞行、公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2013年11月18日,总参谋部、国家民航局发布《通用航空飞行任务审批与管理规定》,明确指出除九种情况外,通用航空飞行任务不需要办理任务申请和审批手续。

  记者从市通航办了解到,目前,《低空空域管理使用规定》正在征求意见中,2014年上半年有望出台,全国低空空域的划设方案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标准等一系列细则、规范也有望在年内推出。

  一系列强烈的政策信号显示,中国低空空域开放步伐正不断加快,通航飞行有望井喷式增长,通航产业即将迎来大发展的“最好时代”。

  万亿通用航空市场待启

  中航工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通用航空市场有望达到1万亿元规模。到2015年我国需要各类通航飞机约5840架,到2020年需要各类通航飞机约10260架,其中私人飞机、公务机及培训等需求增长较快,尤其是私人及公务市场需求可能有爆发性增长。

  市通航办调研数据显示,截至到2013年底,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6万架,占到所有民用飞机的90%。发达国家通用航空发展非常迅猛。目前美国通用飞机数量超过23万架,通用机场超过1.9万个,解决150万人就业,通航产业总体经济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1%。

  2013年,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为1316架,通用机场及临时起降点286个,通航产业各类从业人员约1.1万人,通航产业总体经济规模约为120亿元,占GDP比重为0.03%。而与我国同为“金砖四国”的巴西,通用航空在过去30年间保持了年均6%的增长速度,目前通用飞机数量为10417架。

  “按照一般规律,人均GDP超4000美元,通用航空将高速发展”,市通航办主任张伟介绍说,“人均GDP超8000美元,公务及需求将大幅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的门槛。“这说明,绵阳通航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商机,未来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张伟说,北川通航产业园区的发展,将直接带动航空制造、研发设计、飞行器销售、机场建设、通航运营、人员培训、飞机租赁等众多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6年,绵阳通航产业有望实现产值100亿元,到2020年, 总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张伟表示。

  绵阳要建川西北通航区域中心

  记者从市通航办获悉,近日,在民航西南管理局组织召开的场址论证会上,由成都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编制的《北川通用机场场址论证报告》、民航西南地区空管局编制的《北川通用机场航行研究分析报告》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北川通航机场已完成规划论证,即将进入设计建设阶段。

  围绕机场,将建设集研发、制造、维修、运营、培训、 旅游于一体的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这对加快我市通航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位于北川新县城以西,一期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作为产业园的控制性工程,通航机场由九洲集团、市交发集团、通航产业园共同建设。规划建设有一条长1000米、宽30米的跑道,配套建设一条平行滑行道,4条垂直联络道,8800平方米机库。附设通信、导航、供油、航管综合楼等配套设施,将在场址批复立项后正式开工建设。

  实际上,绵阳早就意识到通航产业发展的机遇,并为抢抓机遇开展了一系列战略布局。2012年下半年开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派出多个考察组,对通航产业进行调研。2013年11月23日,市委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通航产业进行调研,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明确了发展目标,决定成立中国科技城(北川)通航产业园区,组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负责推进各项工作,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主战役正式打响。

  与其他城市相比,在通航领域,绵阳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的科技城,拥有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绵阳分院等一批航空类研发、培训机构及乔治海茵茨、长虹集团、九洲集团、特飞科技、岷山实业等一批航空类制造企业,航空领域专业技术人才达1万余人。

  背靠成都辐射川西北的地理优势也让绵阳占尽先机。中航工业四川局认为,成都是四川省的中心,但受空域和航线影响,没有发展通用航空的空间。绵阳临近成都,在通用航空领域,非常适合作为成都的副中心和川西北的区域中心。在地理上具有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为将来周边地区及全省开展紧急救援、通航作业、公务飞行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便利。

  正因为有以上优势,绵阳从一开始就显得信心十足。川西北通航运营中心,川西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通用航空城,世界一流的通用航空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这三大目标便是绵阳发展通航新城和通航产业的定位。

  各项设施正推进

  “我们的目标是把北川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争取成为国内通用航空机场的标杆。”九洲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九洲集团作为四川空管系统产业联盟盟主,技术实力强,人才资源多,有信心将北川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成国内一流机场。

  “在去年10月份的科博会上,一批绵阳造的民用飞机就已经亮相展示”,张伟说,2013年,引进了美国乔治海茵茨飞机制造公司;2014年1月,我市与中航工业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绵阳特飞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岷山实业有限公司、四川豪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家无人机制造企业也陆续投产运营。

  市通航办认为,绵阳在飞机制造领域大有可为。“比如已经在绵阳组装的乔治海茵茨公司的‘空中悍马’系列飞机,2座的CH-750型市场价格在150—170万元之间,4座的CH-801型市场价格在300万元左右。该飞机技术成熟,用途广泛,在军用、警用、体育运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的不断富裕,用不了几年,绵阳将会出现航空俱乐部。”张伟说。

  目前,已有九洲通航、宇翔通航、科源通航等多家运营公司有意进驻通航产业园,开展观光旅游、农林勘测、通勤飞行及灾害监测、紧急救援等服务。

  投资得有胆识

  根据业内人士预计,到2015年,国家低空开放政策将逐步到位,通航产业将形成雏形,而要形成成熟市场,得到2020年。“我们不能坐等市场成熟,而应在市场成熟前做好充分准备。”张伟说。

  经过一年多的快速推进,绵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体系已初具雏形:北川通用机场开工在即,将为通航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乔治海茵茨飞机、特飞科技、岷山实业等企业落户通用航空城,使绵阳具备了固定翼、无人机、靶机制造能力;运营公司、培训机构和通航俱乐部的筹建,将使“想飞翔、玩通航、来绵阳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将使绵阳成为国内通用航空的重要节点和区域性中心。

  “通用机场投资大,且属于公共基础设施范畴,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将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相关人士表示,目前,绵阳通航产业需要一批有慧眼、有胆识的企业家参与投资,抢占通航产业的高地,“等到大家都意识到这是机遇,一窝蜂涌进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