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公务机航空迎万亿市场商机



2014-04-17   作者:钟啸  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603044980.jpg

制图:杨佳

  昨日,“2014亚洲公务航空大会及展览会”(以下简称“公务机展”)继续在上海虹桥机场举行,空客、波音、湾流、庞巴迪等182家参展商共带来了38架飞机进行展示。

  这场大秀的背后,是业内对国内公务机市场井喷的热望。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公司昨日提供的一项研究报告就预测,在未来10年中,中国公务机销量每年可能增长约30%,一个近万亿的市场似乎近在眼前。

  而该行业的发展也逐步获得了政策层面的支持,“我们已经多次提出建议,希望能够降低购买公务机的相关税负,将它真正看作是一个商务工具,而非奢侈品。”中航协通用航空委员会总干事王霞表示,财政部已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未来20年催生万亿市场

  “北到黑龙江佳木斯,西到新疆克拉玛依,南到广东珠海,钻石飞机分布在全国35个机场,国内90%的飞行员培训机构在使用DA40飞机作为他们的单发训练飞机。”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滨奥”)总经理助理李龙站在自己的钻石DA40飞机旁边向记者表示,这架最小的参展飞机正在激活一个庞大的市场。

  据介绍,从春节到现在的两个月时间里,山东滨奥共销售了21架飞机。“这些还都是今年收到预付款的明确订单,我们与云南瑞锋的合同洽谈也进入了收尾阶段,很快即可签约。”李龙表示,相比于大型公务机,它们的DA40飞机具有更低的购买门槛和更高的性价比,该公司去年一共销售32架飞机,其中海航航校一个订单就有23架,这款小型公务机恰好赶上了航校火热的东风。

  而这仅仅是公务机航空市场不断升温的一个缩影。据中国公务航空集团董事局主席廖学峰介绍,中国现在一年购进80-100架公务飞机,总价值25亿-30亿美元,而目前中国已拥有400多架公务机,整体价值达120多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务飞机市场之一。

  昨日,中航工业航空装备公司提供的一项研究报告更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公务机销量每年可能增长约30%,总计将购买1000架公务机,价值约1500亿美元。对此,廖学峰给出的预测就较为保守,他认为未来20年内中国的公务航空将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不过即使这样,到2033年中国也大约会拥有6000架公务机,“这6000架公务机的价值就是1万亿元人民币。简单来算,6000架公务机的年直接花费是7000亿人民币,同时又可促进6万高收益的人群就业,这就是整个市场的价值所在。”

  业内吁发展经济实惠轻型机

  不过,从目前来看,国内公务机市场的发展节奏却并不同于国外,大中型公务机的快速增长十分抢眼,根据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国际航空》杂志透露,目前大中型公务机占中国市场的比重约为45%。

  另一份报告给出的比例则更高,“2014通航与媒体交流论坛”上,业内人士甚至估计国内公务机中大型机、远程机占了63%的份额,而轻型机占据的比例非常低,金鹿公务机副总经理焦健坦言:“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消费的习惯,要买大的,对于经济实惠型轻型机不太感兴趣。”

  这也就无怪乎,波音、空客两大航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前者就在公务机展上宣布,过去一年中有5架波音公务机在中国市场投入运营,超远航程公务机市场在中国持续增长。该公司总裁史蒂夫·泰勒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不断地扩大他们的国际业务,中国市场的强劲增长仍将继续。而波音公务机的航程能力和大尺寸非常适合较大商务团队的出行。

  空客公务机显然也将目光瞄准了富豪阶层,据他们估计中国拥有亿万身家的人数将从2012年的470人增加到2017年的约1040人,将大致同美国的亿万富豪人数相当。空客方面表示,“当亿万富豪旅行的时候,他们希望在空中延续自己在地面上的生活方式,公务机可以帮助他们最好地利用时间。”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却希望扭转这种将公务机归属于富人用品的理念。“实际上私人飞机中只有一部分是奢侈品,但绝大部分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它是一台帮助你节约大量时间,节约成本,降低交易费用的工具。”焦健就认为,未来中国公务机的发展应该有更完整的生态,去除“炫富”印象。

  “这不仅影响了市场,更造成了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不利。”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委员会总干事王霞也呼吁及时扭转所有人对公务机的认识偏差,并表示有关部门已注意到这些问题了,“近期,大家可能也知道,财政部正在探讨公务机的奢侈品税问题。实际上,我们公务机企业的成本压力是很大的,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减少我们的起步成本。”

  与此同时,业内也表示,公务机市场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今后1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更加温和,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务航空需求,此外,基础设施,特别是空域限制和飞行员短缺问题,也可能严重制约公务机的发展。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