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区商业地产高潮迭起 成楼市重要一章
在区域规划迎来利好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航空港区,人口红利成为港区商业最大的支撑。航空港区商业地产高潮迭起,成为中原楼市不可回避的重要一章。
当“港区筑新城”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港区“第一商圈”的崛起有着怎样的背景?豫发置业所开发的锦荣悦汇城,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对于一个城市区域的发展而言,政策往往具有“点石成金”的神奇魔力,而时间,又给魔力的持续提供了无限可能。
如今,发生在郑州市航空港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印证这一切。
自去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被国务院正式批复以来,航空港区作为郑州的南大门,迎来发展史上的最关键时期,也受到了广泛瞩目。
当一个已现雏形的现代城市形象呼之欲出,“港区筑新城”已不再只停留在一纸规划上。
宜居宜商
新城发展日新月异
4月12日,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透露,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26项专项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这26项专项规划涉及给水、电网、燃气、集中供暖等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由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牵头并联合相关局委,邀请城市规划、市政、园林、水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集中评审。
众所周知,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关系一座新城的崛起速度。航空港区26项专项规划的顺利通过,意味着这片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南约20公里、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的土地,离宜居宜商的魅力之城又近了一大步。
在3月底获批的郑州都市区总规划中,航空港区更是成为郑州都市区战略格局“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中的重要“一城”。根据定位,港区将被打造成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
从不显山不露水的城市一隅到跻身“六城十组团”中的重要一员,从荒凉冷清的偏远郊区到产业聚集、人群密布的繁华新城,航空港区用短短的时间,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了一次飞速蝶变。而今,它已经马不停蹄地向着“特大都市”这一建设目标直奔而去。
上天入地
港区迎来八方客流
相较郑州市其他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航空港区有着无可比拟的交通优势。当一座新城拥有了“上天入地”的能力,又有谁能阻挡住它一往无前的脚步?
目前,航空港区正在全力推进枢纽建设,中部地区航空货运枢纽地位进一步突显。2013年新开航线53条,航线总数达143条;全货运航线23条;UPS、FedEx、南航、东航等货运航空公司均已入驻,基本形成通达全国主要城市和欧美亚的航线网络。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将于2015年底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郑州机场将可以起降目前全球最大的飞机,通过综合换乘中心可以实现航空与公路、铁路的零换乘,客运能力由现在的1200万人次提高到29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由现在的15万吨提升至50万吨。
地铁2号线延伸至航空港区消息的传出,意味着早已在“上天”方面占尽先机的航空港区,未来将拥有“入地”的本领。届时,郑州机场高速、郑民高速(开封机场高速)、郑少洛高速、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绕城高速、宁洛高速以及107国道、310国道均在航空港区交会,市区至机场快速路、轻轨6号线、“四港”联动大道等,不但将航空港区与郑州市区连为一体,还可实现航空、轻轨、公路之间的零换乘。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超强的航空客运能力,将在迎来送往中为航空港区带来令其他新区眼红不已的客流量;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则将为航空港区带来数量上前所未有的固定长期居民。
产业聚集
人潮触发商业潜能
人气带来钱流。对于一度荒凉的航空港区来说,因“上天入地”而生的超高人气自不必提,多种产业高度集聚所引发的一系列商业效应,更是令人咋舌。
仅以富士康的入驻为例,就已迅速带来数十万滚滚人流,同时带来了一个个令人心动的商机。随着大批富士康员工的到来,航空港区商业市场空前活跃,形成一片繁荣景象。
一时间,航空港区的商业前景被普遍看好,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加入商业开发的行列,也引来了大批投资者。“众人拾柴”的高涨热情,为港区商业的良性竞争提供了必要前提。
在400万平方米的富士康工区周边,配套商业项目鳞次栉比。以锦荣悦汇城为中心,鑫荣·中央金地广场、山顶时代商业广场、豫康新城、沃金商业广场、华鸿国际广场、裕鸿世界港、港城793等项目拔地而起,共同形成了眼下港区颇具规模的“第一商圈”。
“富士康员工年龄集中在25~45岁,正处于人生消费力最旺盛的阶段。年轻人的消费理念早已与父辈们不同,他们敢于消费,并有强烈的消费欲望。”对于富士康带来的潜在消费力,早有商家作过细致分析。
事实上,航空港区的商业消费不仅仅依赖于此。去年年底,马云的菜鸟公司落户郑州航空港区,被视为“堪比富士康的大手笔”。毫无疑问,菜鸟公司产生的品牌效应将为航空港区带来更高品质的客流量,进一步拉升不同层次的商业需求。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安徽航空旅游联盟将成立
- 下一篇:中国公务机市场逆势上扬 预计年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