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机制造巨头把脉中国
9月18日,第3届北京国际商务航空展览会(CIBAS2014)在北京落下帷幕。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经商务部批准的国际商务航空展会,CIBAS立足于公务航空发展集中、迅猛的华北地区,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经发展成为标杆性的商务航空展会,与每年在上海举办的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ABACE)形成了南北两极格局。
在此次展会上,公务机制造商无疑成为了引人关注的主角。作为中国公务航空市场最早也是最主要的推手,从他们的市场表现,尤其是航展的参与力度与方式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热情,相比当初押宝中国的时候并无削减。在成功进入并适应中国市场后,制造商正凭借各自的优势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持续发力,不断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满足顶尖需求 老牌“坐享其成”
目前,能在中国市场上找到包括湾流、达索、巴航工业和庞巴迪等在内的主流制造商们的40多种机型产品的身影。其中,很多公务机制造商已经在中国市场深耕多年,摸出了“门道”,也尝到了“甜头”。
波音公务机(BBJ)公司和空客公务机(ACJ)公司是国内超大型公务机的提供商。他们将自己成功的民用客机产品改造成公务机推向市场。理论上,他们的任何一款机型都可以以公务机的面貌出现。目前,空客ACJ主要以空客A320系列机型为原型机,而波音BBJ则将波音737作为原型机。此外,面对市场上新出现的需求,他们也会将最新的机型应用于公务机,如空客A380、波音787和波音747-8。
每年售出5架公务机,是空客ACJ在亚太地区的销售计划;而波音BBJ则计划每年将6架公务机销往全球,其中向中国市场销售2架~3架。
这些具备超远航程、超大客舱、奢华内饰等特点的大型公务机,作为最高端的公务机产品,相比其他公务机品牌,销售数量虽然不多,但市场需求旺盛。波音BBJ总裁史蒂夫·泰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公务机市场增速开始放缓意味着其将处于更现实、更健康的状态,他们看好超大型公务机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目前在中国的销售计划也是非常合理的。
空客公务机公司同样看好中国未来的公务机市场。其市场总监戴维·维路皮莱告诉记者,空客预计中国富豪数量将在2017年实现翻番,这将成为一个极大的好消息,不仅有望卖出更多的公务机,游艇、豪车和名表等行业也会随之兴起。
在中国市场,波音和空客具备了一个其他公务机品牌几乎无法与之匹敌的优势,那就是作为中国民航客机的主要提供商,他们在中国拥有完整、成熟的配套服务设施和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技师和维修工程人员等多个方面,这些可以直接被用于其公务机产品的保障服务。
服务产品并举 格局长久之争
美国湾流公司和法国达索公司是大型远程公务机的传统制造商,他们生产的大型公务机是中国大型公务机机队中的绝对主力,其中湾流公务机就占据了国内大型公务机市场超过60%的份额。
自2003年第一架湾流公务机交付至中国以来,截至目前,整个大中华区已经拥有超过130架湾流飞机,湾流公司在中国的机队数量在过去5年时间里增长了4倍。“我们对中国市场有很强的信心,这从我们在中国的投资上可以看出。”湾流公司企业传播事务部副总裁史蒂夫·卡斯告诉记者,“湾流公司成立了北京湾流中心,并在香港建立了亚太区产品支持总部,零部件库存金额高达6700万美元。”
法国达索猎鹰公司近年来也一直在大力开拓中国内地市场。2012年,达索公司在北京成立独资分公司,并在上海和香港设立了维修服务站。中国已经成为达索公司第二重要的市场,仅次于美国。
达索公司早前推出的猎鹰7X公务机在中国大受欢迎,目前达索公司已宣布推出最新超远程公务机猎鹰8X。达索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侯颂咏在本次北京国际商务航空展览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公务机市场的潜力巨大,达索公司将积极推出更多新机型参与到中国市场的竞争中来。
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和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主打中型公务机产品,他们也是国内中型公务机的主要提供商。庞巴迪公司销售副总裁韩智宇指出,截至2013年,共有103架庞巴迪公务机在大中华区运营,机型包括里尔、挑战者及环球系列。
“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给庞巴迪公司扩大在华客户群提供了良机”。韩智宇对庞巴迪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未来表现信心十足。据庞巴迪最新公务机年度预测,从未来20年的交付量来看,中国预计将成为第三大区域,2014年~2023年交付量将为950架,2024年~2033年交付量将为1275架。
和庞巴迪公司同为支线航空制造业巨头的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是世界上唯一提供从超轻型到超大型全系列产品的公务机制造商。目前,巴航工业在中国市场上主推莱格赛系列的中型、超中型公务机和世袭1000大型公务机。巴航工业大中华区总裁关东元表示,基于国家低空管理政策改革的逐步明朗、航空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等利好因素,中国无疑将成为全球公务机市场的核心。
巴航工业预测,未来10年,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喷气式公务机的需求将达到805架,占全球交付量的9%,而其中51%为大型喷气式公务机。
专注市场培育 成功不急一时
小型公务机目前在中国公务机机队结构中占据最少的份额,约为20%。比奇公司和赛斯纳公司几乎占据了国内的小型公务机市场。赛斯纳公司的母公司德事隆集团在2013年收购了比奇公司,使得专注于商务喷气式飞机的赛斯纳公司和专注于涡桨飞机、活塞飞机的比奇公司实现了优势互补,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小型飞机生产线。
此外,赛斯纳公司早在2012年便与中航通飞签订协议组建了两家合资公司,将飞机生产线引进中国。德事隆集团中国区总裁林明扬表示,目前在中国拥有私人飞机的人不在少数,且呈稳步增长趋势,这对德事隆集团航空业务的发展极为有利。德事隆集团已经在着手加强在大中华区的售后支持服务,坚信德事隆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在将公务机产品以及成熟的公务机生产线引进中国的同时,包括塞斯纳公司在内的一些公务机制造商还积极同国内公务机运营商进行运营模式方面的合作探索,使运营商的飞机能够在最合适的模式中运行,提高效益。
可以说,无论是大型机,还是小型机,主流制造商们纷纷看好中国公务航空市场的发展前景。从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以及采取的市场行为中不难看出,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务航空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势必成为制造商们长期角逐的主要战场。而目前中国公务航空领域出现的问题也得到了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着力解决,这无疑极大地增强了制造商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链接
航展是公务航空发展的风向标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全球主流公务机制造商在本土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纷纷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在随后的5年时间里,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在起步阶段迎来了爆发。特别是近几年,国内公务机机队数量以年均近50%的增速迅速增至200多架,包括湾流、达索、巴航工业和庞巴迪等在内的主流制造商的多种机型产品都在中国运营着。
然而,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并没能一直延续。2013年全年,国内新增公务机39架,较2012年增长了24%,但相比2011年105%和2012年40%的增速,增幅回落明显。业内外也出现了对于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发展放缓的种种隐忧,其中不乏政府层面政策法规缺失、企业运营层面经营能力不足,以及公务机用户消费缺乏理性等多方面的争议。
在公务航空市场看似热度降低的背景下,一年一度的上海ABACE和北京CIBAS分别于今年4月和9月如期举办。这两个专业航展算得上是国内公务航空发展的风向标,市场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尤其是处于公务航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人们对于市场的信心,都能通过展会得以窥探。令人欣喜的是,两场展会并未呈现出有关市场的任何“阴霾”,活跃的现场以及不同市场主体的热情反倒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看不出丝毫“冷却”的迹象。
在4月份举办的上海ABACE上,参展商达到187家,主流制造商悉数到场,带来的公务机多达38架,展会规模以及参观人数均超过往届;在成交方面,更是签订了惊人的70架公务机订单。展会期间,美国国家公务航空协会(NBA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德·博伦还宣布,将他们与上海机场集团签署的合作协议从5年延期到10年。他表示,NBAA曾希望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在5年内将上海ABACE办成接近日内瓦欧洲商务航空会议及展览会(EBACE)的水平。但上海航展仅举办到第3届,就实现了当初的目标。
相比上海ABACE,刚刚落幕的北京CIBAS的规模相对要小一些,但这并未削弱其专业性和影响力。本届CIBAS展出面积达到4.4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法国、美国、瑞士、巴西、阿联酋等多个国家的80多家企业参展,国际展商占比达45%,较往届明显提高。本届展会的一大特色是联合参展,尽管只静态展示10余架飞机,但大部分都是以国外制造商联合国内运营商的形式展示,包括湾流和民生金融租赁展出的湾流G280、波音和南山集团展出的BBJ,以及塞斯纳和星联航空展出的奖状XLS+等。这种极具针对性的展出方式,能够为国内公务机运营商以及潜在的购机用户提供更为真实、更具参考价值的咨询服务。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