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炼“地沟油”:生物航油如何突破成本关?
如何消化中国每年新增的数百万吨“地沟油”?一个杭州建德的技术团队正在寻找突破口。
10月22日,中国商飞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和波音中国公司合作的中美航空生物燃料示范项目在杭州建德大洋镇举行了竣工仪式并正式宣布投入运营。
当天会议上,波音、中国商飞和承办该项目的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杭州能源”)三方负责这一项目的人士均出席并详细介绍了这一项目的进展和具体情况。根据介绍,这一示范项目将废弃食用油(即“地沟油”)进行特定的加工转化步骤,每天已可生产出0.5吨符合标准的航空燃油。
波音预测,未来20年中国需要6000多架飞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民航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将消耗最多的航油。加之普通航油价格持续波动,且航空业碳排放减排压力不断增加,包括上述中美合作项目在内的生物燃料研发被寄予了厚望。按照波音和商飞的预计,这一项目未来商业化后每年可以将18亿升的“地沟油”转化为生物航油,换算下来每年约能消化最多160万吨“地沟油”。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成本仍然是最大的阻碍。杭州能源董事长朱萃汉介绍,此前试验阶段的数据表明,目前这一技术比其他生物燃料转化技术成本低50%,但仍然比普通的航空燃油成本高出一倍。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22日投运的这一示范项目的目的就是评估能否降低大规模生产的成本。
那这一技术何时能够突破成本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被问及这一问题的波音中国技术与研发副总裁伍东扬博士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回答,仅暗示生物航油的研发仍然任重道远。
3000万元换半吨日产能
杭州能源承办上述项目,但生产线实际位于杭州建德市大洋镇的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均为民营企业。除了上述多家企业,这一项目还整合了浙江工业大学的技术,去年就已经完成验证技术可行性的实验室小试和中试。
朱萃汉介绍,示范项目投资3000万元,目前可日产0.5吨,利用这一技术下一阶段可年产5万吨,但届时需要再新建生产线。按照目前日产0.5吨的量计算,示范项目年产最多182.5吨。
但在项目方看来,实现投运已经就是实现了重要突破。同样负责这一项目的商飞北京民机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光秋介绍,由于原料中碳原子100%转换成了航空生物燃料和可利用产品,“地沟油”在转化过程中无新的二氧化碳排放,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当然转化本身有能源消耗,但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计算,这样研发出来的生物航油比普通航油还是能够减少50%-80%的碳排放。”王补充。
这与更为常见的加氢脱氧技术有根本的不同。由于回收的餐饮油脂氧含量很高,一般加氢脱氧的技术是通过对油脂加氢才能脱氧。由于国内工业所用的氢气来自于天然气,一旦加氢脱氧式的生物燃油技术大规模推开,很容易与旺盛的天然气需求产生冲突。
而杭州建德已经投运的这一技术则避开了氢气,选择了另一种催化剂。出于技术保密原因上述各方均未透露这一催化剂具体的原料,但朱萃汉22日对21世纪经济报道强调,在最初立项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原料来源的问题,因此目前使用的催化剂在中国是很富余的,不需担心产生短缺。
伍东扬也进一步解释,这一项目最初立项时,就考虑到了项目在资源、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性。以社会可持续性为例,目前生物燃料三大类来源中,除了动植物油脂类和转化率低、成本投入大的木质纤维素类(如秸秆、木质废料)外,还有成本相对低的淀粉类(如玉米、甘蔗、木薯等),但采用淀粉类原料进行燃料开发势必会出现“与民争粮”,因此一开始就被研究团队否定。
两倍于航油成本
而经济的可持续性正是生物燃料走向市场的最大阻碍。
朱萃汉介绍,目前主流的生物燃料是普通航油成本的3-13倍,而中美航空生物燃料示范项目所研发的生物航油成本是普通航油的两倍。对于航空公司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难以让人接受的数字。
要多久才能继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商业化?这个问题目前项目方也没有答案。伍东扬就委婉地表示,这还需要杭州能源领导的技术团队继续实验。事实上,接下来一段时期内,示范项目还需要验证,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能否保证此前实验阶段所得的“普通航油成本的两倍”这一成果。
成本是目前这一项目受到颇多关注的重要原因。此前荷兰皇家航空投资的Sky NRG公司研制的生物燃油已经是市场上最经济的产品,但价格仍然是普通燃油的三倍。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按照步骤,收集到“地沟油”原料后,首先需要过滤掉残渣和香料,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提炼。按照项目方的说法,由于过滤的环节,新技术也可以用于快餐店的废油回收。一般情况下,快餐店的废油杂质较少,更适合研发生物燃油。项目方之一的一位人士介绍,目前所用的“地沟油”来自于杭州周边正规搜集“地沟油”的企业。
相比庞大的“地沟油”产量,上述技术能转化吸收的量还很有限。在不同的统计口径中,中国每年新增的“地沟油”在400多万吨到近千万吨不等。而即使按照未来18亿升的“地沟油”转化量,换算下来这一技术最多可能能消化160万吨“地沟油”。
但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新技术生产出的油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针对生物质原料转化,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ASTM)D5766批准了石化工、煤化工和发酵三类转化途径。伍东扬介绍,目前中美航空生物燃料示范项目属于石化类的转化途径,而运用到加氢脱氧的一些主流技术则是煤化工途径。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无人机想上天有哪些规定?
- 下一篇:石家庄首家直升机通用航空公司正式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