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推动飞机订单数量快速增长 航空租赁泡沫暗涌



2015-01-31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以及大型金融机构都将相当一部分热情参与到航空租赁业之时,航企在资本力量推动之下与飞机制造商共同构筑的订单盛宴背后却闪现着一丝丝的不安。

  一些新兴航企,特别是亚太地区的部分航企在购买新飞机时错误地估计了自身发展的节奏,在飞机制造商订单比拼以及租赁公司亟须扩充市场的共同作用下,不断创造着纪录的销售数字中相当一部分存在着幻化为泡沫的风险。

  涉及六家航空租赁公司

  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发展也颇为稳健的中银航空租赁公司(BOC AVIATION,下称中银航空租赁)上周早些时候不得不要求他们的客户之一印度香料航空(SpiceJet,下称香料航空)归还所租用的3架波音737客机,并将飞机在印度的注册注销。

  这也意味着香料航空已经失去了租赁公司的信任,而通常情况下这是航空公司在执行租赁合同时出现严重违约之后,租赁公司所采取的最为极端的处理方式。

  根据本报记者得到的最新信息表明,日本天马航空遭遇财政困难面临破产,因此其10架A330订单中已经交付的5架退租,另外5架取消,全部是来自租赁公司的订单。

  “飞机租赁公司会有一个风险评估机制,收回飞机资产是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都不愿造成的局面,但有时候却不得不这样做,因为租赁公司必须尽最大可能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一位从事航空租赁业的人士在1月28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香料航空是一家印度低成本航空公司,其主要航线都在印度国内。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的印度在航空业发展的前景上被飞机制造商和投资商一致看好,因此诞生了多家本土航空公司,但经济低迷、基础设施不足以及政策的限制,印度本土航空业发展一直处在非常混乱和艰难的局势之下。

  根据亚太航空中心(CAPA)的数据显示,2013年度(2013年4月—2014年3月),印度各民航公司的亏损总额将达16.5亿美元。此前印度翠鸟航空因经营不善已经宣告倒闭。

  规模较小的香料航空显然也无法在这一大环境下独秀,该公司2013年亏损达1.7亿美元,去年最困难的时刻曾经因为拖欠燃油费用而被航油公司拒绝加油。

  香料航空此前曾在波音和庞巴迪订购了包括737系列及Q400系列在内的超过60架飞机,目前运营的机队资产至少涉及到六家航空租赁公司,如果经营状况无法得到改善或者吸引到新的投资者注资,或许将步翠鸟航空的后尘。

  “中银航空租赁不是第一个遇到这样问题的公司,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前述租赁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本土航空租赁业务爆发式发展,本地市场肯定无法消化掉这么大体量的新增业务量,何况还有全球顶尖的租赁公司在竞争,因此业务纷纷转向周边地区和国外航空公司,这其中便蕴藏着一定的风险。”

  “很容易带来泡沫”

  得益于《开普敦公约》,印度航空业得以以较低的成本以及更少的资本租赁到更多的飞机。

  因此在过去一个时期内印度本土航空公司在机队扩张方面显得非常大手笔,一批印度本土航空公司得以快速成长起来,比如捷特航空(JetAirways)、靛蓝航空(IndiGo)。

  “《开普敦公约》在处理翠鸟航空与租赁公司的纠纷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对于中银航空租赁在解决这个问题上的前景比较乐观,”一位曾供职于国内航空公司飞机引进部门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但这对于国内航空租赁业是一个警示,航空业波动很大,航空公司的状况也可能经历各种起伏,有国际公约保护的前提之下,还是不要为了短期的业绩而过于激进地扩张。”

  正因为看到了飞机租赁市场背后存在的潜力,中资银行及金融机构早已经开始在这一业务领域进行布局,目前国内航空租赁业务规模最大的是工银航空租赁(下称工银租赁)。

  为了解决我国飞机租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政策措施不完善、产业联动不强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办公厅在2013年底出台《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旨在通过七项政策措施的实施以及“三步走”战略,加快我国飞机租赁业发展,使我国在2030年前成为全球飞机租赁业的重要聚集地。

  包括ILFC在内的诸多国际顶尖租赁公司均与中资财团传出过“绯闻”,另外还有诸如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也在试图通过收购建立起在航空租赁业的地位。由此可见中国资本对于这一领域的热情以及追捧已经到了热度的顶点。

  但尴尬之处在于,虽然中资成为航空租赁领域的重要玩家,但中国本土航空公司似乎并不太青睐本土企业,而中国租赁企业也乐于在海外开拓客户。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工银租赁方面的数据显示,工银租赁55%的业务来自于海外客户,分布于34个海外承运人。

  交通运输部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3年6月底中国民航在册运输飞机为2035架,其中通过金融融资和租赁取得的飞机比例约占60%。但其中只有不到10%的租赁业务由中资企业完成。

  东南亚、印度乃至中东地区的航空公司都对于通过中资租赁公司扩大机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相当一部分业务开始向海外延伸。

  “但问题在于,这些海外航空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激烈,而在机队扩张方面显得没有节制,在行业上升周期内尚可以保持一个稳定的发展局面,一旦遭遇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变化,或者自身经营中发生重大的变故,都将面临巨大的变数,”上述从事航空租赁行业的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这几年看来,飞机订单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租赁业推动的,但这也很容易带来泡沫。”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