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无人机缺法规驾照考试难 法规保险问题待解决



2015-03-29   作者:  来源:南方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去年10月,华越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无人直升机韶关农场作业。

  深圳无人机不但做得风生水起,且已领航全球。数十家无人机研发和生产机构聚集,在无人机研发和生产方面都走在国内前列,除了供应国内市场,还出口到国外。

  据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估计,包括研发、生产、运营在内,我国目前有300至400家民用无人机企业,从业人员超过万人。去年8月1日起,我国相关行业协会开始对无人机操作培训机构进行审核,意味着我国首批持有合法“驾照”的“飞手”正式上岗,揭开有序发展的大幕。

  无人机驾照考试严格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出台后,飞手们议论纷纷。一部分觉得是利好消息,但是一部分却持观望态度。

  深圳华越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毛越东说:“我们从去年开班以来,大概有接近40名的学员报名。他们大多是业内从业者,也有一部分是无人机的‘发烧友。’我们的培训是滚动学习方式,学员必须接受56个课时的理论知识培训和56个课时的实操培训,才能申请考试。脱产学习的学员大概2周就完成了培训,有的需要1个月以上的时间。”

  深圳华越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的教员叶群告诉记者,现阶段前来学习学员大部分是因为工作的需要。现在很多政府部门向机构购买航拍服务的时候,都要求飞手必须取得无人机驾照。前段时间,罗湖区爱国卫生办公室向华越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购买服务。让无人机高空喷洒预防登革热药水进行疫情防控的时候,就要求飞手必须取得无人机驾照。

  政府部门的这些举措,是越来越多从业者有了考取无人机驾照的需求。然而,目前中国AOPA对于考取无人机驾照的价格并没有指导意见,完全由市场根据运营成本来定价。也有一部分飞手抱着侥幸的态度,想先观望一下。采访过程中,有飞手告诉记者自己原本想学,以为是报名交钱就能拿到证的,但后来听说要经过接近120个课时的培训,就打了退堂鼓。

  无人机是否能上“全保”?

  其实,技艺再高超的飞手都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国内无人机保险这块还有很多空白。经常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找不到合理的赔偿方式。

  深圳市飞飞航模科技有限公司的李焕辉曾经参加罗湖区形象片的航拍工作。无人机需要穿梭在闹市区、火车站、人口密集的写字楼。由于在主城区拍摄,无人机的信号经常受到干扰。罗湖区意识到无人机在闹市区飞行存在的隐患,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但保险公司只接收无人机造成人员伤害的意外险。“我当时就想,为什么无人机不能像车辆一样上保险呢?除了意外险这块,应该也包括无人机本身设备的保险,还有完成第三方的责任。对于我们作业人员来说,人身安全又该如何保障呢?”李焕辉说。

  李焕辉的苦恼也同样困扰着很多从业人员。毛越东说:“之前我们一直很头疼,无人机不能跟汽车一样上‘全保’。终于,今年2月份,太平洋保险推出一款农用无人飞机保险产品。这款专用保险产品提供机身损失保险和第三者责任保险两种保障,基本涵盖无人机作业中的主要风险。我们已经跟太平洋保险签约,由我们公司派出农业作业的无人直升机终于上了‘全保’了。”

  亟须填补法律空白

  虽然民用无人机火爆起来了,但最近全球也发生多起无人机威胁民航飞行安全的事件,这引起人们对无人机立法问题的热议。

  “除了驾驶员资质问题,接下来亟待破解的是无人机适航的规范和空域管理。”AOPA负责无人机事务的执行秘书长柯玉宝说,“归根到底,还是落到业界呼吁多年的低空空域改革上。”

  目前,我国对空域实行严格管制,理论上所有的飞行不论飞行器大小和用途都需要提前申报飞行计划。但由于不熟悉申报流程、难以获得批准等原因,存在着不小的“黑飞”群体。

  黑飞始终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是玩也好、作业也好,不论是否取酬,无人机飞行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柯玉宝说,希望国家尽快推动低空空域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让想飞的人能得到批准。

  相关新闻

  我市拟建航空文化小镇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沈勇)无人机产业日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市民如何变成无人机资深玩家、无人机产业如何聚合发展等仍待破题。昨天,由深企联合高校筹建的“中国深圳生态国际航空文化小镇”项目启动,市民有望直观体验这一国际新兴产业。

  “航空文化小镇”项目由深圳通飞国际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共同筹建,以“科技航空,文化航空,生态航空”为主题,拟选址坪山或大鹏新区。“小镇”内拟建无人机气候试验基地大棚、应用体验基地、模拟效验场和主题博物馆,让市民走近并体验无人机;“小镇”里还将聚集无人机创新研发、人才培训、组装测试、设备租赁、物流仓储等产业环节,形成产业聚合效应。目前,双方已经共同开展航空商学院的教学培训工作。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