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管委会主任牵线 德国无人机项目落户仲恺



2015-04-21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德国的莱茵河汇入了惠州的西湖。”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鹏飞昨天出席中德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商用无人机项目合作签约时,用了这么一句诗意的表达。昨天下午,由仲恺(科隆)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引入的首个中德技术转移合作项目在仲恺科融大厦签约,中德双方将组建公司,专注于工商业用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目标投资额1亿元。

  仲恺系资本联姻德国知名高校团队

  无人机项目将由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仲恺恺萌天使基金利用恺德平台主导推动,促成仲恺科技金融资本与德国知名高校技术团队成功联姻。投资方由恺萌天使基金携手仲恺多位本土知名投资人组成,技术方为德国锡根大学专注于无人驾驶、传感器融合、工业自动化研究的库纳特教授。

  据介绍,中德双方将组建“惠州市恺德高科有限公司”,专注于工商业用无人机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项目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目标投资额1亿元。

  据中方股东代表王伟介绍,该项目为仲恺高新区2014年6月在德国设立的仲恺(科隆)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简称恺德平台)引入的首个中德技术转移合作项目,也是德国尖端科技“欧洲研发,仲恺孵化”的首次成功落地启动。

  研发教授多次折桂欧洲机器人大赛冠军

  据了解,源自德国的四旋翼无人机是全球顶尖的工业级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拥有业内最高等级的安全性、可靠性、专业性,在全世界和亚太地区有广泛商业应用,可用于执行侦察、航拍、测绘、检测、指挥、搜索、通讯、空投等多种空中任务,拥有更大的任务载荷,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更长的续航时间,更优秀的姿态控制,是目前全世界最畅销的专业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克劳斯·迪特尔·库纳特博士现任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实时学习系统研究所负责人、德国北威州传感器系统中心(ZESS)董事会成员、专业学术杂志《智能系统技术及应用》欧洲编辑,也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场地机器人、无人驾驶及传感器融合技术。他研发的场地机器人多次在欧洲机器人大赛中折桂。

  为什么会来中国发展?库纳特教授说,中国的发展突飞猛进,这次在香港过机场来惠州的路上给他留下了强烈印象,他很荣幸自己研究的智能装备能参与到中国发展,“我以前研究的是汽车和轮船的自动驾驶,现在做微型飞机的无人驾驶,天空中相比地上更没那么多障碍,技术上来说更简单些,我对项目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于无人机的载荷和续航时间,库纳特表示投产后才透露,但保证比市场上其他产品都有优势。

  仲恺管委会主任两次到德国牵线促成

  2014年,仲恺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杨鹏飞两次到德国拜访库纳特教授,对库纳特教授团队的场地机器人、无人驾驶及传感遥控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萌发了把库纳特教授的无人机项目在仲恺落地孵化的构想。

  “我在德国第一次见库纳特教授的项目就一见钟情,后来经过多次沟通和邮件来往,也克服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杨鹏飞说,在他亲自牵线与推动下,最终促成项目的成功落地。

  对于商用无人机项目,杨鹏飞表示非常看好,“项目有几大优势,一是项目非常有前景,市场规模达千亿级,二是库纳特教授技术基础扎实,其产品也有生产经验,团队很专业。三是投资股东团队资金实力强大,有在商界丰富的打拼经验。四是政府大力支持,从研发到生产销售,都会去大力推动。”

  幕后

  恺德平台是红娘

  “去年那场推介会就像相亲”

  2014年6月,仲恺高新区(科隆)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暨仲恺(科隆)海外高层次人才联络处成立,是仲恺在欧洲设立的首个高层次经济技术交流平台和海外孵化器,主要职能是收集欧洲范围内(特别是德国)的先进技术、项目和企业的信息,对接仲恺企业,为中德双方进行跨国技术合作和并购搭建桥梁,同时也为欧洲优秀人才落户仲恺提供平台。

  恺德平台成立后,先后协助多家仲恺企业在中德合作中迈出第一步。如帮助德丰精密公司与德国斯图加特一家生产静压导轨和静压滚轴的家族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推动寰达光电公司在德国设立中德合资子公司以开拓欧洲LED市场等等。

  德国科隆经济促进局局长约瑟波维奇昨天也来到签约现场,他感谢仲恺去年在德国设立的该平台,“如果没有去年的那场推介会,我们不可能有合作签约的,这就像结婚前先要相亲一样。”

  恺德平台为什么选择德国呢?杨鹏飞去年曾表示,西方经济重心是美国和欧盟,德国又是欧盟经济支柱和领头羊,有着先进的制造能力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所以经过认真考虑,终于选定这里种下第一颗种子,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协助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范围内技术合作和资本运作,吸引海外优秀科技人才来仲恺创新创业。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