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我们距航空救援有多远法(图)



2015-05-22   作者:高志强 闻向东 张渝 牛静芳  来源:大河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航空救援

  核心提示:上个月,影片《速度与激情7》在全国各大院线火热上映,片中除了传统的飙车场景吸引眼球外,还融入了诸多的军事元素,比如运输机空投超跑、赛车与无人机大战等。其实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都可见诸如此类的飞机参加紧急救援的场面,媒体报道中,也见过直升机接送被困群众或者危急病人的消息,航空紧急救援,到底是镜花水月的空想,还是已经照进了现实?

  航空紧急救援难,难在法规卡脖

  2014年1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63号文件《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该意见的出台,为航空紧急救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2015年被称为是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的元年。

  目前,我国从事通用航空业务的注册企业近百家,通用航空全行业飞机的数量在册也已近千架。据记者了解,每当国内发生地震等灾害的时候,这些企业就会毛遂自荐参与紧急救援,但绝大多数不会获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发生后,很多通用航空企业纷纷宣布,旗下数十架直升机待命,随时可以赶赴救灾,但真正进入灾区参与抗震救灾的通用航空直升机却屈指可数。这是因为法规层面的瓶颈长期得不到解决,我国对通航区域、航空器管理限制严格,使得多数通航企业的飞机飞行区间、飞行高度都受影响。

  自汶川地震以来,这些通航企业的负责人多次呼吁:将通用航空飞机纳入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中,并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化通用航空应急救援体系。

  “通航在灾前计划、灾后援助、灾情侦查、安保与救援中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自然灾害发生往往导致交通设施损毁,此时,通用航空是最好、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救助工具。”某业内人士这样说。

  但现实是,目前国内的航空应急救援力量还主要集中在军队、公安部警用航空、民政部应急救援中心、民航局以及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等“国字头”的救援队伍,民营航空队伍尚未纳入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中。一方面是灾害无情,人民群众急需救援,另一方面却是近千架飞机“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方面,安阳有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低空资源优势:有4420平方公里3000米以下的低空开放空域,而且常年可以飞行。

  航空紧急救援难,难在费用太高

  去年8月份,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首次购进两架“空中ICU”直升机,当时被媒体称为是全国首架交付使用的“空中ICU”,这架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机舱内配备了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专业医疗设备和系统,不仅能载客七到八名,同时还拥有非常大的医疗物资储存空间。此外,999急救中心有40个急救站设置于交通队中,在遇有重大事件、重症患者时可启动联动预案,并派出直升机救援。

  而早在2011年,京津冀地区的紧急救援圈已经初步形成,直升机是重要的救援转运工具。这意味着,身陷危急、重症的普通市民,理论上也能享受到直升机的快捷转运服务,当然费用不低—约为每小时5万元。去年11月份,该“空中ICU”直升机飞往山东德州接来一位北京籍危重病人,一来一回收费近20万元。虽说生命无价,但这么高昂的费用却非普通百姓所能承受。

  不仅医疗救援,所有的航空紧急救援均面临成本问题。对于成本高这个首要难题,业内人士深有感触。在国内较早开展航空紧急救援业务的某通航企业董事长就这样说:“只要直升机一开动,出动救援,费用都是以万元为单位计算的,然而目前对普通老百姓实施的航空紧急救援是不收费的。仅靠政府补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有专家建言,航空紧急救援是一个投入高、见效慢的行业,可以借鉴美国、德国的经验,国家制定相关政策,由政府扶持开展航空紧急救援保险业务,把航空紧急救援纳入社会保险中,从民众的保险金中拿出一小部分投入到紧急救援直升机的日常训练维护、救援任务的经费中。当然,这需要以国家经济实力和完善的航空紧急救援网络作保障。而在此之前,实施商业化的航空救援保险是可行的,由保险公司推出航空救援险,让有实力的有识之士优先享用这一高端服务。

  航空紧急救援难,难在人才少

  “我国航空紧急救援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此类救援在设备、人员、基地等方面都严重缺乏。”今年4月,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总干事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

  据介绍,针对我国航空紧急救援的现状,民政部紧急救援促进中心正制定产业标准,凝聚社会资本,推动中国社会紧急救援产业发展,形成中国紧急救援物资产品、技术产品和服务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同时推进紧急救援体制和法规体系建设,参与重大紧急救援议案的制定和鉴定,配合有关重大紧急救援事项,以及国内国际紧急救援的合作与交流。据了解,我国将按计划逐步在全国建设850个符合国际标准的航空紧急救援基地,加快构建航空紧急救援体系。

  陈平表示,在我国,航空紧急救援是新生事物,是新兴朝阳产业,其蓬勃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而眼下,航空紧急救援产业正面临人才匮乏的现实难题。目前,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民航企业、通航企业均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而航空紧急救援要求救援人员有专业救援知识、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纪律性,此方面专业人才更是稀缺。

  “航空救援产业属于资本、人才、技术高密集型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涉及范围广、投入产出大、项目多,蕴藏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陈平对中国航空紧急救援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认为,作为朝阳产业,只要能以科学的方式克服困难,其前景仍然可期,各地、各企业均大有可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