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一群“90后”小伙的“飞翔”路



2015-06-25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506250331095.jpg

工作人员正在对无人机进行飞行前调试。

  目前无人机市场方兴未艾。在广饶县,李文超和他的尖蜂团队成功研制了国内领先的大载重、长航时植保无人机。用李文超自己的话来说,飞向天空才只是开始,让天空触手可及才是目标。

  可谁能想到,这些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年轻人。

  踏出校园,创办公司,所有员工都是股东

  5月份,在菏泽单县一乡镇的上空,一架无人机在近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空飞行了3天,成功为该乡镇提供了一份用于乡镇规划的测绘数据。而以往,要获取这些数据需要人工经过近两个月的测绘才能完成。

  “这是我们公司研制的测绘无人机,除了能为规划建设提供精确的数据外,稍加改造后还可提供线路、管道巡查,架设电线等服务。”在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董事长李文超指着一架小型的无人机向记者介绍,该公司生产的无人机还可用于航拍,但目前主要经营的是植保无人机。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公司的“高管们”围拢在一起,兴奋地介绍着公司的产品和优越的性能,但从他们的面庞可以判断,这是一群年轻人。

  “我是1991年出生的,大学毕业刚刚两年。”觉察到记者的疑惑,董事长李文超做起了介绍,我们团队有12人,除了两个86年的“80后”,其余均为“90后”,平均年龄是25岁。

  “我们尖蜂团队所有员工都是公司的股东。”李文超笑呵呵地说,刚创业的时候公司需要近100万元启动资金,但我们刚从校园出来,没有这个经济能力,都是靠家里资助,把这笔钱凑齐的。

  说起为何要走这条创业路,李文超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对在天上飞的东西近乎痴狂。大学时代,李文超更是把能用的钱都花费在了无人机上。自己研制无人机,坠毁7架,飞丢3架,损坏云台5个……在毕业的时候,李文超用自己研制的无人机拍下了他们的毕业典礼。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这些同样热爱无人机的年轻人在一个航拍活动中结识,也促成他们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把兴趣转变为事业,要创业,要成立一家无人机公司。

  就这样,今年3月,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造出国内领先植保无人机,成功喷防农作物40000多亩

  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只是第一步,小伙子们兴奋过后又开始思索: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产品?怎样才能将产品做到最好?公司未来怎样规划?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又走上了考察学习的道路。

  “我们得知深圳有生产无人机的企业做的很成功,所以我们便到那里去学习了。”李文超说,由于创业之初资金紧张,外出学习时,他们挤宾馆、吃泡面,虚心学习、总结经验。终于,在回来后他们决定从植保无人机做起。

  “植保无人机的市场需求应该是最大的。”李文超说,现在农业发展确实是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成方连片的喷防作业就为植保无人机带来了无限商机。

  在考察过程中,他们了解到,目前植保无人机市场上很多无人机都存在载重量小、续航里程短的问题,使得无人机在喷防作业中的作用大打折扣。怎样才能使无人机载重量大、续航时间长呢?尖蜂团队将这个问题列为公司要攻克的第一道科研难题。

  为此,他们从改造电池入手,通过一遍遍手工组装,反复试验,终于在理论上达到了预期目标。紧接着,他们又改造了机身,材料也换成了更轻的碳纤维材料,下一步就是试飞了。

  由于没有试飞场所,野外试飞又怕飞机跑丢,他们便把仅有的两间办公室清空了一间作为试飞基地。第一次试飞所有人都忐忑不安,既希望飞机一次试飞成功,又害怕飞机摔毁浪费本就不足的资金。可意外还是出现了,当电源打开时,飞机突然起飞无法控制,由于担心飞机撞毁,李文超和公司技术总监于松周用身体拦住了飞机,并小心翼翼地压在了身下,可这架6旋翼无人机的螺旋桨却绞烂了李文超的棉衣,并割断了于松周的手筋。

  第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们放弃,终于在经历了十几次试飞事故、损失近30万元资金后,载重35公斤、航时30分钟以上的植保无人机研制成功了。这款无人机还设计了即充即用电池,实现了喷防作业的不间断连续工作。

  为了让用户更好地了解无人机的优越性能,也为了赚取部分利润,尖蜂公司还成立了尖蜂飞防中心,上半年已在东营、滨州、淄博等地完成了40000多亩小麦、玉米、棉花、果树等作物的喷防作业。前不久,又刚刚签订了一单30000多亩的玉米喷防订单。

  申报专利6项、年内目标产值2000万,将来或实现无人机快递投送

  要做就做国内最好的无人机企业!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李文超常说的一句话。“可以说,在植保无人机市场我们公司已在技术上处在了领先地位。”李文超说,结合前期的研发,我们已经申报专利6项,其中外观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4项。

  成熟的产品是公司前进的保障,完备的售后服务网络在公司以后的发展中尤为关键。李文超说,目前国内无人机市场起步不久,多数企业在售后服务上还不完善,我们要想抓紧客户,就必须在售后服务上做文章。

  李文超和他的团队针对用户培训专门编写了一套完善的教程,并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结合,让无人机操作培训实现了流程化。此外,每一架售出的无人机,尖蜂团队都会定期跟踪回访并通过实时数据传输实现指导。

  凭借对产品的精益求精和优质的服务,短短几个月,尖蜂团队已与来自河南、新疆、东北的多家客户达成了合作意向,预计销售无人机30架以上。“今年我们的目标是销售植保无人机200架以上,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李文超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

  谈起公司未来的规划,李文超说,植保、航拍、测绘等常规的功能型飞机仍会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但公司也会考虑发展一些新业务,抢占新兴市场。例如,投递、送货无人机。

  李文超说,前段时间他们已在理论上实现了飞机的自动避障功能,预计一年左右便可应用在无人机上。届时,公司生产的无人机便可用于精确投送货物、投送快递等,误差可控制在1米内。而目前,尖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洽谈无人机投送快递业务。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