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航空租赁难题待解 银行系巨头探路



2015-07-04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尼泊尔喜马拉雅航空公司(下称喜航)成立后接收的首架空中客车A320飞机于7月3日从法国图卢兹启程飞往加德满都。这是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工银租赁)采用离岸租赁方式交付的第一架飞机。

  虽然在全球飞机租赁贸易体系中这只是并不起眼的订单之一,但在伴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意志以及中国企业海外扩张路径而催生的一连串交易之下,对标爱尔兰打造新的全球飞机租赁业聚集地已经悄然成为国有金融租赁企业借势布局的良机。

  离岸租赁首单

  “这是我们长久以来寻求的一个业务突破口,”工银租赁航空金融事业部董事总经理林锋6月中旬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于喜航第一单离岸租赁业务的意义非常看重,“此前工银租赁在天津保税区开创保税租赁方式之后,主要客户大多是国内航空公司,但如果要开创海外市场,把天津打造成像爱尔兰那样的全球航空租赁业中心,必须要开展离岸租赁业务。”

  自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2月20日印发了《关于加快飞机租赁业务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在2030年通过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引导,支持飞机租赁企业发展国内国际市场,打造飞机租赁产业集群,使我国成为全球飞机租赁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这一战略目标以来,国有银行旗下的租赁公司迎来机遇的同时更多的是面临着挑战。

  但中国的航空租赁业发展时间尚短,在海外核心市场尚难以撼动ILFC、GECAS等老牌租赁公司的地位,因此将目光投向新兴市场便成了几乎唯一的路径选择,特别是在有国家愿景助推的国家或地区,借势“出海”显然在战略上和战术上都更顺应大局。

  据工银租赁方面介绍,喜航离岸租赁业务主要运作方式是出租人为成立在天津自贸区的项目公司,由该项目公司将飞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赁给喜航。西藏航空有限公司(下称藏航)以备用承租人方式为本项目提供担保。

  按照喜航的计划,将在未来五年内引进15架A320系列飞机,从而取代尼泊尔航空成为当地最大的航企。

  “这一业务既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还可以为我们未来在尼泊尔的发展打下基础,”林锋表示,“尼泊尔与36个国家有航权协议,但本土航空公司因资源所限并没有很好利用这些航权,需要一家航空公司有能力飞出去。所以喜航未来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们也已经与喜航开始进行新的飞机租赁谈判。”

  再造“爱尔兰”

  “如果不能走出单一的保税租赁模式,国内的航空租赁业没有办法进一步发展,最开始的时候政策环境和业务环境有太多限制,必须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来打通政策限制,”林锋对本报记者坦言,“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迫创新,那么现在则是主动创新,通过我们的专业性来带动政策的优化,构建一个适合租赁业务发展的环境。”

  目前全球航空租赁的中心爱尔兰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产业发端,通过与其他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关联产业支持完善、灵活税收政策、会计政策及法律保障等多重措施,最终形成了一个近50家飞机租赁公司注册、拥有飞机总数9000架的庞大产业聚集。

  “爱尔兰的很多优势是国内目前无法实现的,所以只能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寻求我们自身的优势,以弥补其他短板,这样才有能力与全球顶尖的租赁公司竞争,实现国际化的目标,”林锋表示,“目前国内还没有明显的优势吸引国外的客户,哪怕只是跟爱尔兰同等的优势,很多国外的客户都更愿意在境外完成交易。”

  一位从事飞机租赁业务的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在于税收政策给行业发展带来的一些桎梏,“此前按照税法规定,境内非航空公司企业引进国外飞机时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和5%的关税,这就造成国内航空公司更愿意选择国外租赁公司,因为像爱尔兰这样集中了全球几乎所有主流租赁公司的产业中心有一整套的对内和对外配套政策,可以提供更低的税率,减少重复征税,使飞机引进的成本更低。”

  在国内租赁企业通过不同业务模式的探索之下,随着飞机租赁行业整体定位定调,相关政策配套也开始松动。银监会去年颁布了新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租赁企业进口飞机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使租赁公司可以享受航空公司引进飞机的税收条件;发改委也发布了《关于飞机租赁企业订购国外飞机报备的通知》,打通了境内租赁公司批量采购进口飞机的通道。

  但对工银租赁而言,在国有租赁公司中除了自身规模的优势之外,背靠世界五百强排名前列的中国工商银行也是其国际业务的优势之一。

  5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宣布收购土耳其Tekstilbank的同时,工银租赁也与土耳其航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对这家有意打造成欧亚大陆新支点的航空公司提供包括飞机融资租赁、售后回租、商业贷款等方面的支持。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