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鹿故事 “我们见证了行业的发展”
1995年,金鹿执行了其第一个飞行任务,即搭载美国埃索石油公司的客户从北京前往敦煌。正是这个航班,为中国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公务机飞行。
20年来,金鹿的机队规模从零到80余架,飞行范围覆盖170多个国家的770多个机场,构建了成熟的运行体系和庞大的飞行网络,为中国的公务机行业提供了示范和标准,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从某种程度上说,金鹿的20年就是中国公务航空发展的20年。而这20年间金鹿发生的点滴故事,也正是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缩影。
“每名公务机飞行员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到过世界上最高的地方、离南极最近的地方、最热的地方、最危险的地方,他飞过最长的航线、最难的机场,也处置过各种特情”。在一篇名为《我最佩服的人》的作文中,女儿这样描述父亲陈刚。而这几乎也是每名公务机飞行员职业生涯的写照。
如今,作为金鹿的资深飞行员,在他15年的飞行版图上,已经标注了10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机场。“这是只有公务机飞行员才有机会做到的”。
“我们飞的不是固定航线,不是固定机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任务是飞去哪里?很多目的地是从来没有去过的,客户也可能随时改变计划”。陈刚说,和普通航班标准化、程序化、系统性的分工保障不同,公务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情况多变,有时飞行员甚至要身兼数职,这就要求飞行员具备特别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
“应该说每名公务机飞行员都有自己的故事”。在看似光鲜的外表背后,人们可能不知道,那些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也是他们最常去的地方。某年的一次紧急政务飞行,由陈刚机组负责搭载当时的外交部长从伊朗德黑兰飞往阿富汗喀布尔参加会议,彼时的阿富汗正值局势最为混乱和紧张的时期。
“我们制订了很多预案,考虑到伊斯兰的风俗以及航班的特殊性,我们还将随机的空乘换成了两名机务人员。在进场的时候,由于喀布尔机场地处山谷,必须飞越群山,产生了强烈的颠簸,加上飞机离地面很近,可能遇到突如其来的军事威胁。说实话,我们都非常紧张。反倒是外交部长安慰大家不用考虑太多,要镇定”。飞机顺利落地后的场面令陈刚至今印象深刻——整个机场都被军队封锁着,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士兵,巡逻车闪着灯在机场四周转圈,周围的枪炮声不断。“我们机组成员都没有出机场,等着外交部长开完会后,就立即起程回国了”。
类似这样处于战争环境中的机场,陈刚和他的同事们去过很多:以色列、海地、东帝汶、苏丹……“有的机场设备非常简陋,只经过简单的维护,对机组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是一种考验”。
而征服那些难度大的机场对他们来说更是家常便饭。比如大溪地、皇后镇等地的机场,通常都是短窄跑道,有的还需要目视飞行。“有一次,飞机要落在一个小岛上,跑道两头就是大海。当飞机在跑道另一头停下时,大海就在眼前了”。
正是因为公务飞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金鹿对飞行员素质和作风的要求非常高,并和局方一起构建和完善了科学严格的训练体系。“十年磨一剑。由于飞行量比普通航班少一些,金鹿的飞行员想成为机长至少需要8年时间。但是公务飞行灵活性强、挑战大,必须达到标准才能够放行”。
此外,雄厚的软硬件条件也是金鹿得以安全飞行、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金鹿的机队是由全球最顶级的公务机组成的,在这些飞机上都装备了最先进的设备。金鹿也是国内第一家具备RNP、EFVS等系统运行能力的公务机公司。
在20年的历程中,金鹿深度参与了中国公务航空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发展过程。而作为金鹿的一名飞行员,陈刚仍旧渴望飞到更多的地方去。“我特别想飞尼泊尔的帕罗机场,因为这是世界上公认难度最高的机场。如果有一天需要,我第一个申请去飞”。
“制定中国公务机行业的游戏规则”
有一年,运行服务部总经理李华去大学里进行招聘宣讲,他问台下的学生们:“普通商业定期航班申请新开一条航线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你们知道金鹿需要多长时间吗?”学生们给出的答案很多,但他们还是被李华给出的数字惊呆了——“也许只需要3个小时”。
事实上,这样快节奏的航线申请,金鹿运控部门的签派员们几乎每天都在执行。作为航空公司的神经中枢,运控部门负责数百架飞机的运行与调配。但由于公务机运行的特点,公务机公司和普通航空公司的运控部门有很多不同。
“我们的工作责任范围更大”。自2000年来到金鹿以来,张宝强在运控部门已经工作了15年。作为金鹿运行服务部总签派师,他几乎是整个中国公务机行业资历最深的签派员。在他的描述中,公务机的签派员们不仅要负责航线评估、计划申请、运力确认、航线设计,甚至一些国际航班的地面保障工作也需要他们来负责。“公务机执飞任何一条航线都可能是第一次”。张宝强说,这也意味着,签派员们要面临无数“第一次”的挑战。一般来说,普通航班申请的是固定航线,至少要飞一两年,申请过后无须再次申请;而公务机执行每一个航班任务都需要重新提交申请。“我们一天申请20多条航线,一周就是140条。这个量比普通商业定期航班一年申请的航线量都多”。
绵密紧急的航线申请、千变万化的航线设计,无时无刻不考验着签派员们的业务能力和抗压能力。当一个紧迫的飞行任务摆在眼前时,金鹿的签派员们会通过调配运力、置换时刻、协调资源等不同方式,以最快的速度获得航线批复,满足客户对出行时间的要求。不仅如此,由于航班任务和目的地具有不确定性,因地制宜地设计航路和面对突发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保障公务飞行最重要的就是让客户如愿按时成行。而这些在李华看来,正是金鹿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航路数据库,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发生”。
2013年3月,金鹿顺利保障了国家级重要客户前往委内瑞拉参加已故总统查韦斯葬礼的飞行任务。刚在电视新闻上获知这条消息后,金鹿便接到了客户的飞行意向。这个任务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时间紧迫,还要考虑美国与委内瑞拉两国的特殊政治关系。“在正常情况下,飞机经停加拿大温哥华后应穿过美国到达委内瑞拉。当时我们立刻制设计绕飞美国大陆的航路,并以最快的速度拿到了相关批复。最终,飞机在飞越加拿大后沿着美国海岸线一路向南到达目的地”。
临时改变正常航线计划的故事几乎天天都在金鹿上演。面对突发情况的快速决断和处理能力,则体现了一家公务机公司的综合保障能力。
不久前,金鹿保障一位客户从印度回国。在起飞后不久,机组发现飞机的某个参数偏离正常值,按照检查单的要求需要就近着陆。依靠强大的信息数据库,机组迅速就近选择了一个保障能力最强的机场备降。但是客户要求尽快回国,无法等待飞机排故。此时,金鹿启动了响应机制,并制订了5套方案。
你或许想象不到,金鹿最终的方案是在印度当地包了一架飞机将客户从印度送到泰国。与此同时,金鹿安排国内的飞机调机至泰国,再将客人接回国内。那么,为什么不选择中印两地直飞,而是颇费周折地在泰国交接?张宝强解释说,这是因为印度的飞行员没有中国签证,无法进入中国。同时,因为中国飞印度的公务航线时刻非常难申请,从中国调机到印度,在时间上必然来不及。这个安排可谓煞费苦心。
20年来,金鹿构建了庞大的运行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公务飞行经验。“可以说,我们一直引领和带动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中国公务机行业的每一个台阶、每一次进步都有我们的身影,甚至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其实金鹿还有更大的野心,李华透露,金鹿希望和局方一起,在中国制定统一的公务机行业的运行标准和流程,与国际接轨。“我们要成为制定游戏规则的人”。
“情况紧急,客户先走”
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了一名公务机空乘的闫雅君已经飞了14年。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管家”,她对这份工作的描述却让人有些意想不到——“我飞了这么多年,没有两个航班的安排以及提供的服务是完全一样的。每个航班都是特殊的,即使航段一样,保障方式也完全不同”。
通常来说,公务飞行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专享服务,这就要求公务机的“飞行管家”必须是“多面手”。在金鹿,除了安全和基础服务方面的常规项目外,奢侈品、酒类、咖啡、雪茄、插花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习也是闫雅君和她的同事们的必修课。2014年世界杯举办期间,有很多客户乘自己的私人飞机去看比赛。为此,金鹿就对乘务员进行了足球方面的相关培训。
如果你认为“飞行管家”的工作就是送送餐、聊聊天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尤其是国际航班,客户从入关到出关,从下车到上车,全程的大小事都要由“飞行管家”来负责。“有的客户外语水平不高,对出入关流程不熟悉,有我们在身边协助和引导,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会感到非常踏实”。
除了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之外,这份工作还赋予了她们沉甸甸的责任,让她们收获了许多得以与生命对话的珍贵瞬间。
2011年3月11日是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的当天,闫雅君和机组成员刚刚经过东京羽田机场的海关准备进场。“在地震发生时,现场旅客秩序非常好,工作人员指挥旅客向两侧蹲下,我们几个也跟着蹲下抱在一起。后来,当地代理找到我们,告知此次地震非常厉害,让我们尽快离开”。此时,机组成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看看客户的飞机。
全面检查了飞机,确认没有问题之后,机组成员马上通过卫星电话请公司联系客户,同时给家人报了平安。“客户那时候已经到达机场了,但因为电脑瘫痪没办法办理出境手续,只能被隔离到外边。但当时对于我们来说,最紧急的事情就是赶快让客户先走。于是我们让代理务必想尽一切办法为客户办理出关手续”。
巧合的是,彼时金鹿的另一个机组也在东京羽田机场执行任务。两个机组的同事在现场激动得拥抱了彼此,“有一个非常年轻的乘务员都哭了”。很快,机场对跑道进行了清查,塔台通知机组排队等待。“这时,我们安排客户上机。当时客户也很紧张,我安慰他,飞机经过机组严格的检查,没有任何问题。另外,机组在积极地与塔台联系,很快就可以离开”。事实上,这架飞机是震后第一个起飞的公务航班。
这次飞行对于闫雅君来说还有更为特别的意义。“这个航班是我结婚前飞的最后一班,又恰好是我和我爱人一起飞的,他是这个航班的副驾驶。在地震发生时,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整个机组成员都要在一起!经历过这样的生死时刻,我们都成了生死之交”。
“我们见证了行业的发展”
朱健魁清楚地记得自己从海航总部调任金鹿后第一天上班的情景。那时,他在位于北京南三环的洋桥租了房子,一早买了鸡蛋灌饼就挤上了著名的300路公交车,赶赴位于东北三环的京朝大厦。
2001年的金鹿只有2架飞机。因为规模小,金鹿在北京当时还是“多头作战”,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办公地点。朱健魁去的京朝大厦里有金鹿的后勤部门。“在那个年代,外界对公务机几乎没什么概念,市场也还没有得到孕育,公务机运营在中国更多的是以包机的形式存在”。
几年之后,朱健魁从后勤部门转到地服部门,开始直接从事一线服务工作。他惊喜地发现,从最初只有一些香港老板包机飞行到托管飞机逐渐增多,中国开始逐渐认识并接纳了公务机出行的方式。从2006年开始,金鹿的机队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引进了更为高端的机型。
硬件水平提高了,服务也得跟着升级,朱健魁和他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有一个客户爱吃麦当劳的早餐,飞机早晨8时30分起飞,附近麦当劳7时30分开门,因此每周总有那么两三次,朱健魁是到这家店里买第一份早餐的人。还有的客户纠结于奇异果和猕猴桃的区别,不能凑合,朱健魁就跑遍了附近的进口超市。朱健魁还管理过一段时间机供品,“但在行业发展初期,我们没有标准,没有参考,对要用什么样的东西并没有明确的概念。所以,我每次出差都会去专门的商场买一些机上用品回来进行对比”。
真正让朱健魁有成就感的,是在他和金鹿同事们的努力推动下,简化了公务机机组出入境的程序,使他们的工作更具效率、更加便捷。“过去机组出入境,都需要到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盖章,出去一次就要盖一次章。后来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联合民航局、公安局一起,将所有公务机机组的档案发放到各个出境口岸。这样一来,在机组出入境时,海关只要在电脑系统中查阅就可以盖章放行了”。
如今的朱健魁又迈向了公务航空的另一个新领域,他担任了金鹿旗下尊捷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旨在填补我国公务机地面专业代理的空白。他的职业历程似乎也见证了金鹿多年来的发展轨迹。在他看来,不断拓展市场,在产业上下游寻找新的盈利点正是金鹿在公务机行业走得更专业、更远,并实现战略转型和全产业化链条发展的开始。
“20年从无到有,从市场认同、发展、井喷再到调整,金鹿从开始到现在始终引领着这个行业。作为老员工,我见证了金鹿的发展;而金鹿,则见证了中国公务机行业的发展。”朱健魁说。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无锡通航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 下一篇:广东移动4G无人机“即摄即传”项目首秀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