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商业时代
3年前,无人机以“天空之眼”的形式突然闯进了我们的生活,随后它又成为了可以负载我们多种低空想象的“空中机器人”。无人机用3年的时间,快速地穿越了各国充满争议的监管盲区,用一种探索者的灵巧与坚韧,开启了无人机的商业时代。
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预测,2015年全球民用无人机有望售出42万架,市场规模预计比2014年增长55%,达到1.3亿美元;到2018年,预计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攀升到10亿美元以上。商业预测公司泰尔集团(TealGroup)预计到2023年无人机市场收入将达115亿美元。
如今,仅从频现媒体的各类消息就可以看出,无人机真正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无人机的市场爆发
近日,一份由研究机构EVTank发布的《2015年度民用无人机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无人机在2014年达到了大约39万架的销量,其中军用无人机占4%,民用无人机占96%。在民用无人机中,专业级无人机销量约12.6万架,消费级无人机销量约25.5万架。EVTank预计,2015年民用无人机市场将保持同比50%的增长。
而在几年前,这样的销售数字对于无人机市场是不可想象的。2010年前后,法国派诺特公司研发出一种四轴飞行器。这种造型奇特的飞行器在极客(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有狂热兴趣并投入大量时间钻研的人)的圈子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但在当时,除了亚马逊并不被看好的无人机快递业务外,没人知道这种奇怪的飞行器还能用来做什么。
2013年,欧美利用运动相机拍摄极限运动已成为时尚,而专注于无人机的大疆公司看到了这种相机与无人机结合的可能。很快,这家位于中国深圳的公司为他们的无人机装上了可以悬挂运动相机的连接架,这让人们有了从天空向下的拍摄视角。之后,这款产品每月销量剧增,大疆也由此迅速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无人机制造商,并用3年时间使业绩实现了80倍的增长。
为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安装上运动相机,这实在是个天才的想法。让航拍的特权从那些可以乘坐直升机拍摄的少数人手中降落到普通人面前,这对于大量热爱拍摄的人们来说,无异于一大福音。此外,关键设备的价格也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得以降低,而专注于航拍一项功能,使多旋翼无人机的机体结构和机身重量实现了最优化的配比,因此价格也随之被降至消费级别。天才的想法加之合理的价格,一个隐形的无人机市场就这样被引爆了。
在这个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的航拍市场中,中国企业是第一批的闯入者。
通过专注航拍无人机的设计研发,中国的无人机企业在近两年内得到了快速成长,目前全国生产消费级无人机的企业已有近400家。除大疆外,很多较早开始专注无人机的企业也拥有了可观的市场占有率。如零度智控是主攻专业航拍领域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它是国内最早推出院线级航拍系统的厂商,在该领域拥有50%左右的占有率。再如国内较早开始研发多旋翼无人机的公司极飞公司,也低调地占有了大量市场份额。在去年底的一次全球无人机展览中,中国的无人机企业占到了参展企业的一半以上,并且这些企业大都在海外成立了分公司。
日前,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13年~2022年,我国军用和民用无人机市场将由6.2亿美元增至22.8亿美元,需求总额将超过13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15.57%。小型民用无人机,正成长为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低调而骄人的产品。
满是相机和传感器的天空
无人机得到视频制作者的认可,主要原因在于它开阔了视频拍摄的视野,并且让航拍的成本大大降低。而正是一些充分利用了航拍技术的电影和综艺节目,让无人机真正火了起来。
目前,已经有多部好莱坞电影用到了无人机,如电影《007:大破天幕杀机》开场时邦德骑摩托车飞驰在土耳其民宅房顶、《华尔街之狼》中的别墅派对,以及《霍比特人》中的许多镜头都来自无人机拍摄。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卡梅隆也是无人机拍摄的支持者。
而国内的综艺节目,则早在2013年便开始大量使用无人机。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播出时,大量由无人机拍摄的低空航拍镜头,让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空中视角的震撼。随着这个节目的火暴,无人机也在全国迅速火了起来。
随后,在各类影视节目以及各种重要活动中,无人机的空中摄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视觉角度,一些专门为各类活动提供无人机拍摄的公司也随之兴起。目前,无人机常被用于大型活动直播现场、影视航拍、政府宣传片拍摄、婚礼跟拍等。“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用航拍来记录婚礼,婚庆航拍每场2000元起步”。一家航拍公司的负责人说,他们公司目前基本保持了10万元左右的月收入。
不仅仅是影视节目,专业的摄影师们也正在利用无人机拍摄更加震撼的摄影作品。在去年由美国《国家地理》赞助举办的全球无人机摄影大赛中,全世界有超过2000幅作品参选。在这次大赛中获奖的6幅作品,画面震撼人心,使全世界再一次看到了无人机作为航拍神器的存在意义。其中,雄鹰飞过巴厘岛的壮观场面,菲律宾人在星期天的早晨在公园玩耍的场景,以及位于墨西哥的世界上最大瀑布的超近距离航拍图,其视角的独特和气势的宏大,都让人过目不忘。
“无人机就像是智能手机,只是会飞。”这是前《连线》杂志主编、《创客》一书作者克里斯·安德森在最近一次演讲中的话,他认为未来的天空,将满是相机和传感器。
“无人机+”的快生长
随着航拍无人机的普及,人们关于无人机的应用设想也丰富了起来。进入到消费级的无人机,成为了搭载人们需求的空中操控中心。它们加上不同设备之后,便快速地成为了灵巧的“空中机器人”,这就是“无人机+”的魅力所在。
用无人机送货,是人们对无人机最早的想象,也是最早的商业机会。 2013 年底,亚马逊公司的 CEO 贝佐斯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公布了无人机送货计划“Amazon Prime Air”的存在。虽然这个计划在最初显得有些不切实际,但随着无人机技术在近两年的快速发展,它现在离目标实现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近。2014 年 8 月,Google 也公布了无人机送紧急药品计划 Project Wing,称心脏病药品的配送时间可压缩在 3 分钟之内。而在国内,由我国极飞科技公司研发的物流无人机,已经进入到第四代商品机的研发阶段。此外,顺丰、圆通等快递公司也已经开始测试无人机的快递业务。
用无人机从事农业生产,是另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潜在市场。在国外地广人稀、劳动力匮乏的地方,已经有人利用无人机来代替人的角色去放牧。相比人而言,无人机的“视力”显然更好,而且不怕跋山涉水和早起。视力带来的另一个优势是,无人机可以利用特殊红外摄像头,在空中掠过的时候,计算脚下农田的病虫害程度。因为虫子密集的地方会发射一种特殊的波频,航拍一张照片就可以知道哪里有虫灾。而在国内,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无人机在农业方面的服务。如极飞公司便在新疆采用了一种直营的方式,向生产建设兵团销售年度套餐,每年提供 10 次打药服务。现在,这种方式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同时,无人机操作系统本身,也正在带来商机。如瑞士一家专门用无人机做地图测绘的公司Pix4D,通过接入无人机开放的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用无人机在一个区域上空飞一圈就能完成对此区域的3D地图重建;而某世界级通信企业也在采用无人机来做基站的定期巡检工作,使很多恶劣环境下的基站塔可以依靠无人机进行检查,而不再需要人员冒险攀爬了。另外,在全球高校和创客群体中举办的SDK开发大赛,其中的不少项目已使无人机的商业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如无人机可以在交通管理、建筑勘测、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实现更多的应用,或是通过无人机实现最酷的技术,如定位、识别或其他功能。
此外,无人机在各国政府服务的层面,也正提供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如在特殊领域的空中监管、环境监测、应急救灾、国土测绘等方面,无人机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无人机正在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监测的技术利器,并且各方正在努力推进无人机环保执法的常态化。通过动用无人机,我国环保部门已对钢铁、焦化、电力等重点企业排污、脱硫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过直接检查,发现了多家企业存在的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废水、烟气排放超标等问题,为我国提高环境保护的执法能力提供了有理依据。
延伸阅读
无人机如何再次突围?
尽管无人机在很多领域中飞了起来,但不能忽视的现实是,因为各国监管措施的空白,以及现有技术的局限,无人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在接近着市场的“天花板”。如何实现无人机的再次突围,成为了这个产业所有参与者们不得不加速思考的问题。
无人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出现,正在考验着各国的监管能力。目前,在无人机商业运营的监管方面,各国都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最近一次涉及全球70多个国家的无人机大会中,只有16个国家有关于无人机的监管,其中11个国家建立了部分无人机监管法规。在航空文化普及度最高的美国,也在经过长时间的等待和数次延期后才于今年2月公布了无人机商转管理办法草案。这项新规打破了之前全面禁飞的局面,但还有待最终定案。
中国在无人机的监管方面,起步并不算晚。“无人机的监管,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让飞无人机的人持有执照;二是要无人机拥有符合飞行标准的适航证;三是要建立适当的飞行申报程序。”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无人机管理办公室主任柯玉宝说。关于无人机驾驶员的管理,中国的监管已经走在了前端。目前,民航局已出台了两项规定来规范驾驶员的管理,并将无人机驾驶员的管理资质委托给中国AOPA负责。目前,中国AOPA已经举办了2届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训练机构审定培训班,全国有31家培训机构拥有了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资质,而全国持有执照的无人机驾驶员已达到700人。而对于无人机飞行计划的审批,我国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大。柯玉宝介绍,事实上无人机的所有飞行都需要申报飞行计划,而且这种申报并没人们想象的复杂,只需在飞行前一天15时之前向所在管辖区的航行管理部门进行申报,在3小时后就会得到回复,在第二天起飞之前再次打电话申报一次就可以了。但是,由于我国飞行服务站的建设还不到位,人们对所在管辖区的航行管理部门似乎有些投告无门,因此实际上的飞行申报并不多。此外,关于无人机的适航审定,在全球仍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完整的管理体系。一个相对通行的方法是,根据无人机的自身重量来划分小型、轻型和大型无人机,其中15公斤以下的无人机,在适航审定和运行监管方面都相对较松。
事实上,无人机自身的技术发展也正在面临瓶颈。无人机家族不只有消费级的多旋翼无人机,还有轻型、大型的固定翼无人机和无人直升机,但由于技术和监管方面的多方限制,目前这些无人机的发展力度不大。而在快速发展的小型多旋翼无人机方面,也面临着留空时间不足的缺陷。
“客户对我们抱怨最多的,就是飞行的时间太短。”资深无人机生产商澄星公司副总经理管钦郑说,据他介绍,无人机的留空时间不足,已成为制约无人机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现在市场流行的电动无人机,续航时间都在20分钟左右,而实际的飞行时间可能只在15分钟左右”。这样短的续航时间,使得无人机的很多功能开发受到了限制,如无人机快递、电网巡线等。因此有人预言,谁能突破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限制,谁就将赢得未来无人机的市场。“我国的电池技术相较国外还是有差距的”,管钦政说,正因为如此,国外巨头开始在小型民用无人机领域参与竞争,这也让国内的无人机从业者普遍感到了改变的迫在眉睫。出于这份压力,澄星公司已开始在使用汽油发动机的固定翼无人机研制方面进行探索。据介绍,零度等其他几家无人机生产商也正在做类似的尝试。
而无人机的领军企业大疆也开始寻求改变,他们正在把无人机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进行开放,希望为无人机延展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把开放了SDK的无人机平台看做智能终端,这和App Store最初的思路一脉相承。苹果之所以从制造消费品到成为生态,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有无数开发者在iOS平台上编写App,让手机有了更多新的玩法,对于无人机来说,也是如此。
另一个关于无人机的构想,属于开源精神领袖安德森。他认为无人机需要更多的感应器,收集更多的信息,现在无人机每小时收集的数据已经可达1IB之多,这些数据若被合理利用,前途无量。想象一下,一个能思考的机器人在天上飞,能帮我们做些什么?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