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飞机“烧秸秆”也能翱翔



2015-11-13   作者:张洋  来源:长江商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作为飞机的“血液”,燃料使用问题备受业界关注。

  近日,英国航空公司(下称“英航”)宣布,2017年年底,所有英航从伦敦城市机场起飞的航班都将以秸秆等垃圾为燃料,以减少碳排放。

  除了航空燃料,在美国、巴西等国,生物质能还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

  然而在我国,相比风电、光伏,生物质能一直扮演着“配角”,上千亿市场蛋糕仍有待发掘。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任东明表示,在“十三五”目标建议中,生物质能要比“十二五”翻一倍,生物质能在“十三五”期间有望迎来大发展。

  航空生物燃料实现常规供给

  2011年11月,荷兰皇家航空在中国购买2000吨“地沟油”,用于转化成航空用油,航空生物燃料这一专业名词正式进入公众的视线。

  英航在航空生物燃料研发上一直处于业界先锋地位。该公司近日宣布,到2017年年底,所有英航从伦敦城市机场起飞的航班都将以秸秆等垃圾为燃料。

  但在这些垃圾成为燃料之前,它们将在“绿天”被加工处理。这是一家位于伦敦东部的生物燃料工厂,目前正在建造中。每年该工厂将接收约50万吨城市垃圾并将其中的有机成分转化为6万吨喷气燃料。

  早在2012年,英航就同Solena燃料动力公司签署了投资及消费协议,共同打造“绿天”伦敦合资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17年完工,将创造多达150个长期就业岗位。

  挪威的奥斯陆机场是首家实现生物燃料常规供给的机场。根据机场运营方Avinor与荷兰皇家航空、汉莎航空、斯堪的纳维亚航空之间签署的协议,燃料供应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将为约3000架次航班提供66万加仑的50%混合生物燃料。

  为何众多航空公司将目光投向生物燃料技术?因为它们别无选择。

  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未来20年内,全球年均航空客运量将达到73亿人次。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如果航空业不对燃料进行升级,在目前的碳排放政策下,这一需求很难被满足。

  “不同于地面运输行业,航空业没有太多的备选项,生物燃料几乎是唯一的低碳解决方案。”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的生物能政策专家黛比·哈梅尔说。

  汽车生物燃料已趋成熟

  除了航空燃料,生物质能也广泛应用于汽车燃料。

  巴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发展替代能源、采用乙醇为汽车燃料最为成功的国家。巴西1976年就实施了世界上最大乙醇利用计划——普洛阿尔库尔计划,经过近30年的努力,全国燃料乙醇年产量已经从最初几万吨,发展到如今的1400万吨。同时,蔗渣发电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发电若自给有余,则出售给国家电网。巴西对在甘蔗发酵生产乙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水采取资源化处理,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乙醇的生产成本。

  美国是世界上第二大乙醇燃料使用国,其酒精燃料工业是建立在从玉米中提取乙醇的基础上。目前,美国生物乙醇生产总量估计年产63亿升或更多,占燃料油总销售量的10%,约有1亿辆机动车使用含有乙醇的汽油,在美国销售的汽油有三成以上是与乙醇混合的。美国计划在2020年使生物质能耗达到总能耗的25%,到2050年达总能耗的50%。

  资料显示,目前生物质能源占美国能源消耗总量的5.4%,比风能、水能以及太阳能的利用率都要高。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未来这一比例将增加到2040年的7.1%。

  千亿市场蛋糕待掘金

  在我国,生物质能收获的关注和认同远不及风能、太阳能。去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超过4.4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占比不到1/10。

  据了解,生物质能的利用形式具有多样化,不仅可以发电、供热,还能转化为液体燃料,但这种能实现“碳零排放”的生物质能源,却因各种原因一直难以发展壮大。

  “生物质能发展落后,这里边有技术问题、认识普及问题,还有政策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介绍,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起步不算晚,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小型沼气池大发展解决了当时农村落后的能源利用状态,把清洁能源带入了广大的农村地区。近些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倾斜扶持,使得风能、太阳能迅猛发展,而生物质能的应用却有待挖掘。

  根据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今年我国生物质能发电装机需达到1300万千瓦。

  目前看来,要如期完成上述目标并不乐观。不过一旦发展局面被打开后,生物质能所蕴藏的千亿元市场就会得到释放。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张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保守估计,按照8000元/千瓦的投资计算,2020年生物质能发电量规划为3000万千瓦,其蕴藏的市场投资价值达2400亿元。

  而这仅仅只是生物质发电潜藏的市场价值,如果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在“十三五”期间也能迎来大发展,为提振农村经济、反哺农业带来的连锁反应价值则难以估量。

  国内新能源企业的探索

  尽管市场潜力无限,但生物质能企业亏损甚至破产退出的事件却也屡屡见诸报端。究竟生物质能如何才能发展壮大,企业又该如何方能实现盈利?从国内优秀生物质能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或许可以得到启发。

  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迪森股份创新了“能源+设备+服务”的全产业链商业模式。根据客户需求,迪森股份不仅向客户销售热力或燃料,还提供热能运营管理的全套服务,而且客户所需的热能运行装置也由公司投资购置。这种垫资型商业模式对客户来说,不用承担投资风险,且运营成本更低,有动力与公司长期合作。这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有利于公司迅速拓展市场。

  位于武汉的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是我国生物质能发展道路上的领军企业,是上市公司凯迪电力的控股股东。凯迪电力自建了原料收储体系,深入到了田间地头。在凯迪电力所属生物质电厂周围一百公里范围之内,农民可以通过向凯迪出售秸秆、树枝等农林废弃物获得收益。凯迪电力通过建设村级收购点与加工点,吸纳了大量就业。凯迪电力在对收购来的农林废弃物进行加工后,在电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支持经济发展的电力商品。这一产业链模式提高了农民收入,有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雾霾问题,也让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陈义龙介绍,目前阳光凯迪生产的燃油经测定,可以替代化石燃油,供汽车、飞机等使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