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旅游获利难度大 通航企业开始低调布局
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放开,催生了低空旅游的火热。看好市场预期的同时,大大小小的通航企业开始低调布局,让这项“高大上”的飞行体验逐渐走向大众市场。
空中旅游成可能
低空空域改革有望在2016年进入深化阶段。
近日,在2015通航发展峰会上,民航局运输司通航处处长靳军号透露,为了支持和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发改委正在酝酿一个对低空空域的管理使用有着更详细且更有实际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目前已经在几个相关部委之间征求意见,最快将于年内正式下发。此外,民航局也计划出台一份关于加强通航产业的文件。
在试点管理和推广预期下,通用航空产业无疑将迎来加速发展。不少通航公司看好低空旅游市场,开始提前布局,2016年有望在全国多个城市推出直升机旅游项目。
北京首航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芦峰表示:“作为海航集团旗下的企业,首航直升机的通航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将会向包括低空旅游在内的新兴业务大力发展。”
芦峰进一步介绍:“从旅游景点来说,我们现在接触了很多,目前已经开飞的有大连的金石滩、辽宁盘锦红海滩、东北长白山、北京的八达岭,在这几个景点实现了常态化低空旅游的飞行。下一步就是在全国开展布局,12月,我们在海南就要开始实现常态化飞行。未来半年以内,可能还会在全国其他的东南沿海城市逐渐投放运力,开展低空旅游的飞行。”
华彬航空集团总经济师邵龙表示,华彬航空作为一家涉及通航业全产业链的集团,目前主要涉及飞机运行、销售、融资租赁、产业园开发等业务,旗下的亚盛通航、天星、海燕通航主要从事水上飞行。此外,集团还运营密云机场的低空旅游项目。
“提到华彬大家或许并不熟悉,但说到红牛,大家都知道。红牛就是华彬集团消费板块的产品。在通航这块,可以说,在全国的城市都能找到华彬的身影。密云机场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第一个中国航空旅游基地,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接下来,我们会立足已有的资源,着手低空旅游的开发。”邵龙说。
除了在全国范围内准备大展拳脚的企业,也有立足区域做重点开发的项目。
中国飞龙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心明介绍,飞龙通航今年在大兴安岭地区开展湿地旅游项目,收效良好。
“乘客可以通过空中游览,看到亚洲最大的湿地景观,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野生动物。作为中航工业的成员单位,我们的业务范围、机队规模、运营资质都算得上是国内较大、较全的。但企业未来所开展的低空旅游项目,则不会涉足更多地区,而是立足东北地区开展项目,还是以基地哈尔滨为主。”李心明透露。
亟须大众化规模化
事实上,低空旅游这一概念已不鲜见。目前,国内一些主要城市和景区都有开设大大小小的空中观光旅游线路。比如普陀山空中游览、云南民族村、大兴安岭林区、天津的空中观滨海线路等等。
不一而足。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低空旅游仍更像是一个认知不多、难以普及的“高大上”消费项目。
邵龙认为,空中旅游现在价格太高了,一个旅客体验下来动辄上千块钱,实际上是抑制了消费。目前国内搞低空旅游企业也不少,但都是单打独斗,一个地方放一两架飞机,成本非常高。量如果上不去,成本肯定下不来。规模一定要上去,上去之后再把成本拉下来。在他看来,想体验空中旅游的人非常多。如果有合理的价格、更大众化的产品,这个市场会很快起来的。
民航管理干部学院通航系教授于一表示,国内的低空旅游消费还处于一个飞行体验、满足好奇心理的阶段。对于通航企业来讲,单纯以低空旅游这块业务完全从游客身上获取回报难度还很大。因此,除了要有合适的景点和开展飞行的配套设施之外,后面还要有让客户飞完以后留下来、玩下去的配套,以及以低空旅游为关键环节,开展培训、作业相关业务的配套,这样才能保证业务持续下去。
在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方面,相关企业也已经开始了探索和尝试。据邵龙透露,为了搭建低空旅游产品的销售平台,华彬航空不久会上线推出自己的官方APP,向游客推送空中旅游产品信息。
“游客想去哪儿飞行体验、想预订座位,打开手机查一下、预订、支付,之后拿着支付二维码,在预定时间过来某个景区就行了,不需要排队。跟滴滴出行是一样的。”邵龙说。
另外的一种模式则是通航企业选择与旅游景区、旅行社合作吸收散客资源,或是与OTA在线旅游产品的企业为游客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服务。
芦峰表示,首航直升机目前的做法就是与旅游景区签订协议,由景区来提供运营和销售,企业则直接提供运力、飞行员和保障。下一步,会考虑和大型的OTA企业合作,设计新的旅游产品,拓展客源。
“我们会根据旅客不同的消费心理,与景区设计不同的产品,比如有亲子家庭、青年婚恋、团队拓展等形式,将飞行体验跟吃、住等出行旅游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跟平台商、渠道商的合作能够让我们共同把市场抓得更紧密,更快推进低空旅游业务的发展。”
不少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以低空旅游为代表的通航产业,除了期待低空空域、促进低空旅游发展等相关政策出台之外,通用航空的长足发展必须找到与民生结合的点,才能取得市场的成功。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