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解读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的通航发展模式



2013-09-06   作者:肇茜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lihaiyan20130906134109.jpg

  2010年《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出台后,我国通用航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民间到政府,从民航业内人士到完全没有接触过通航的门外汉,各界对于投资、发展通航的热情纷纷被点燃。而对于发展通航的模式,很多地方都选择了成立航空产业园区,在园区内打造集制造、销售、运营、维修、飞行体验于一体的通航全产业链。

  产业园区模式一再被复制,但却并不是万能的。不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很容易形成同质化的发展思路和产品,削弱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成立较早、实力较雄厚的通航产业园区代表,西安阎良的发展模式或许会给后来者一些启示。

  生根

  在陕西航空业沃土上

  2004年,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由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2007年4月,该基地与陕西省渭南市政府合作,建设通用航空产业园,并于2009年8月被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为“民航试点园区”,成为我国首个通航产业试点园区。

  西安航空基地生长在陕西这片航空业的沃土上,占据了先天优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和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分别位于西安、汉中,使陕西成为我国唯一拥有两家大型航空制造企业的省份;中航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都坐落在陕西;我国航空业1/4的专业人员在这里创造了全国航空工业1/3的总产值。

  也正是基于这种优势,西安航空基地将发展理念确定为“军民融合,国际合作,打造产业链”。

  “军民融合”,指的是在为国家军事战略作贡献的同时,大力发展军转民产品。比如这里生产的新舟系列飞机,就是我国目前实现成熟运营的唯一支线飞机。

  “国际合作”,主要是因为我国的通用航空起步较晚,不及欧美国家那样成熟。因此,我国通航的发展需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熟产品。

  “打造产业链”,则是指要构筑通航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等全产业链。如今,该基地已形成了“一基地、四园区”的发展格局:“一基地”指西安航空基地,“四园区”则分别指阎良核心制造园、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咸阳空港产业园、宝鸡飞行培训园。

  “我们基地现在的规模是8平方公里,未来将增加到125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将达到500家。其中,民企占85%,国企占5%,外企占10%。”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党工委副书记张炎介绍说。民企的绝对优势比重,正契合了通航发展自下而上、由民间到政府的规律和模式。

  发芽

  思路、路径、模式初步成形

  如果说西安航空基地通航产业的起步早、底蕴深是依托于原有的航空工业基础,那么通航产业在这里的进一步蓬勃发展就要靠该基地自身的努力了。让人叹服的是,该基地在理念、路径、模式各个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经验,勾画了一幅清晰的通航发展蓝图。

  该基地确定的通航发展思路是“系统构建,上下联动,由点到面,内外合作”。这也就是说,要对通航产业进行整体设计规划;寻求空军、民航、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多方支持;构建机场网络,把内府机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地方;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产品,以促进中国通航产业的发展。

  该基地还规划了通航发展路径,即“以飞行带市场,以市场拉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现在很多地方在大力发展通航飞机制造业,但是如果市场不成熟,生产出的飞机又能卖给谁呢?所以,我们要先策划让通航飞机飞起来,通过飞行来培育市场,进而带动制造业的发展。” 张炎说,“目前,内府机场已经飞起来了。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内府机场周边建设七八个更小的机场或者起降点,构建一个机场网络,让通航能够由点到线、到面地飞起来。” 为了能让通航飞机更好地飞起来,他们在内府机场推出了“航空旅游体验”项目,让更多人认识、体验通航的魅力,从而带动通航市场的进一步繁荣。

  此外,该基地还摸索出了“先做市场,后做工厂”的发展模式。在有了市场需求后,再有针对性地引进制造项目,形成集通用航空器生产、销售、运营、维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对于争议比较大的“通航产业应以自主研发为主,还是以引进外国成熟生产线为主”的问题,张炎有自己的看法:“目前国外成熟的通用飞机有上万种,而我国只有小鹰500一种比较成熟的固定翼小飞机。现阶段,我们自主研发的水平还无法与国外相比,保护自己的航空工业不代表要关上对外合作的大门。我们应当总结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在合理引进的同时提高自主研发的能力。”

  开花

  火暴的蒲城内府机场

  2010年,美国拥有通用飞机超过23万架,通航产业总体经济规模约为1500亿美元,占GDP 的比重超过1%。张炎认为,中国的通用航空虽然刚刚起步,与美国有很大差距,但是发展空间巨大。比如,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灾害多发,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这种作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虽然刚起步时市场并不明朗,但是西安航空基地还是坚定地致力于通用航空的发展。而以内府机场为核心的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就是该基地促进通航发展的有力抓手。

  2008年,西安航空基地与渭南市政府、陕西省体育局合作,投资改扩建内府机场,并于2009年竣工。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直接体现在内府机场的繁忙程度上。随着通航企业和飞机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今的内府机场“想飞都飞不进去,因为大家都把通航飞机放到这里来了”。民航西北管理局通航处副处长王燕说。

  为让通航企业更好地在内府机场运营,西安航空基地成立了机场管理公司,对机场进行统一管理,并统一为各运营企业申请空域和飞行许可。目前,在这座通用机场中,共有11家公司的24架飞机驻场,全力打造会展、运营、培训、制造相结合的通航产业链条。去年,中飞通航、精功通航、榆林波罗、陕西天颖等通航企业共在该机场起降10735架次,总飞行时间达2016小时。

  内府机场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渭南市政府出台《渭南市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将通航产业列为全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运行先行”是内府机场和蒲城通用航空产业园的发展策略,以内府机场为平台,飞行培训与体验、通航作业、航空会展、航空科普、通用飞机制造等相关产业互相促进、良性发展。

  播种

  “航空基地通航发展模式”向全国推广

  只有一个内府机场还远远不够,在陕西省内构建通用机场网络,才能促进通航的进一步发展。根据《陕西省通航机场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在陕西建成约10个通用机场,形成覆盖全省的通用机场网络。目前,除了继续建设内府、凤翔两座机场外,蓝田和神木机场的建设速度也在加快。

  西安航空基地依托陕西省通用航空的发展,计划以内府机场为核心,串联起其周围的6个小机场,开展航空旅游与培训项目,还将适时开展通勤飞行活动。此外,该基地还打算引进一个好的机型,开展通用飞机制造业务。

  “通航是块大蛋糕,要靠全国各省市一起努力才能吃得下去。大家联合起来,利用各种资源,这个产业发展的空间才更大。另外,只有大家的通用机场和通用航空都发展成熟了,通航才飞得起来,我们生产的通用飞机才有人买,我们培养的飞行员才有人用。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打算是走出去,把内府机场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省市去。”张炎说。

  事实上,陕西省通用航空发展的“蒲城模式”已经受到了很多省市的关注,云南省、河南省、辽宁省、重庆市、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都曾向西安航空基地取经。每2年在陕西举办一届的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更为陕西通用航空发展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