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应有至少两家集团竞争



2016-01-12   作者:张进  来源:一财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据媒体报道,中航工业所属发动机业务资产将从中航工业剥离,单独组建航空发动机公司,从而实现飞机主机与发动机生产的分离,从而更好更快发展目前明显处于短板的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

  在此之前,航空发动机产业作为我国战略关键性行业中的短板,广获关注。大量的讨论集中于行业难度、工业基础、国家投入等,但笔者认为,在这些外部因素之外,从供给侧的行业自身来看,如何推动行业体制变革、提高行业本身的效率与活力,应是更加重要的方面。

  “单飞”方案将在我国首次实现飞机主机与发动机的纵向分离,在上下游关系上更加符合航空工业发展规律。而同时,与大型民机、高速铁路不同,从航发产业一般规律、中国国情出发,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纵向拆分的同时,推动横向拆分,在航空发动机层面产生至少两家集团,形成足够强度的国内竞争,以解决行业自身的效率与活力问题。

  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验表明,如同其他很多行业一样,市场竞争是航发领域技术创新、产业进步的最好推动。

  由于产业本身的技术经济门槛,世界上独立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产业体系只存在于美、欧(英法)、俄三个地区。从上述三个地区二战后航发产业发展历程看,如下两条规律颇为显著:

  第一,发动机与飞机主机虽需要两者紧密配合才能形成最终产品,但由于发动机本身高度复杂、研制规律迥异,两者之间的合并缺少规模效益,由此,航发企业与飞机主机企业很少有垂直一体的,而是普遍分离。这也是航发“单飞”改革的基本依据所在。

  第二,高水平的航发产业(企业)成长和生存于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之中,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边界不断扩展。俄、欧、美三地航发产业的市场化及竞争程度不同,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以美国为最。前苏联时代的巨大投入奠定了俄罗斯今天独立而完整的航发产业。转型后俄罗斯一度出现过多家集团并存局面,而由于军品市场收缩,并无实质性竞争,伴随其经济衰落,近期已在政府推动下形成单一集团。不管是前苏联时代还是当前,俄罗斯航发产业实力雄厚,能够满足自身军用航空动力的需要,但在技术水平上与欧美相比存在差距,在竞争性的国际民用航发市场上则没有竞争力。俄罗斯之外,受制于有限国力与战略,欧洲各国已很少独立展开军机项目,在发动机层面则只有英法两国分别维持一家主要企业(罗罗与斯奈克玛),因此也谈不上国内竞争。但同时,由于欧洲内部以及欧美之间的融合,欧洲各国航空工业即使就军用市场而言,也存在事实上的跨国竞争。欧洲军用航发水平与美国接近,而在充分竞争的民用航发市场上则与美国难分高下。

  相比俄、欧,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航发产业,其基本特点是国内军用航空市场庞大,非常强调国内竞争,推动技术持续进步。至上世纪60年代,通用电气与普惠成为美国国内两家主要的大型喷气发动机制造企业。在那时以来的第三、第四代军机研制中,美国军方一直明确奉行一种机型、两家竞标的形式,在飞机主机与发动机层面分别引导两家公司推出原型机,然后选定其中一种组合进行生产。即使其中一家在一次竞争中落败,仍被给予机会参与后续竞争,以避免单一企业主导的局面出现。

  军用航空的竞争体制奠定了美国军用航发产业的基本格局,产生了一系列世界顶尖的军用航发型号与技术。通用电气、普惠在军机领域的优势在民机市场得到了自然延伸,二者同时也是国际民用航发市场的支配性力量。

  具体到中国现实国情,组建单一集团以应对国际竞争是近年来国企中流行的模式。但与着眼国际高铁竞争而组建的中国中车不同,也与着眼国际民机竞争的中国商飞不同,中国航发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在于军用航发,而军用航发的市场本质上是国内的,而非国际的。

  军用航发国内竞争强度最高的是美国。相比美国,中国在推动军用航发国内竞争上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两个方面,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一,就必要性而言,由于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的现实,我国对军用航空动力的需求根本上只能依赖自产,国际上最好的东西买不来,也买不起,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高度封闭市场。直到目前,我们从俄罗斯等国引进过一定数量的发动机产品与技术,但实属无奈,也不可依赖。随着其相对衰落,长远来看,俄罗斯将更难成为中国军用航发的可靠解决之道,这一趋势在中俄军贸关系中已逐步显现。随着中国国力增长和全球战略需要,国家对军用航空装备的质量需求势必迫切,从而强化国内竞争以产生全球顶尖技术的必要性。

  第二,就可能性而言,中国巨大的国内军品市场客观上提供了国内竞争的现实条件,在这一点上不仅超过欧洲各国、收缩中的俄罗斯,甚至也超过数十年来一直依赖庞大国内军品市场推动国内竞争的美国。

  截至当前,我国各种在产、在研飞机型号有十种以上,全面匹配美国,并在发动机层面形成了与美国相当的国内需求。长远来看,国内军品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并超过美国。以购买力衡量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在2014年超过美国,这一趋势将得以保持。这一过程将不可避免形成对军用航空装备及动力的庞大市场。在军用市场之外,中国航发产业也面临国际民用市场的需求。和军机市场不同,民机市场是充分竞争的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大型民机项目启动,对发动机的需求正牵引有关企业在发展军用航发同时参与民机市场,从而提供国内军品之外新的市场空间。

  不搞重复建设、全国一盘棋,是长久以来我们关于很多产业尤其是军工行业的说法,并由此回避拆分与竞争。这一说法有其合理的初衷,但其适用性应视情况而宜。很大程度上,市场经济其实是建立在合理重复基础之上的,没有重复也就没有竞争。适度的重复不是浪费,而是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的合理代价。

  与某些直觉不同,竞争体制事实上会强化军品建设的举国体制和全国一盘棋概念。即使是在军工企业普遍私有的美国,竞争体制实际上促成了其事实上的举国体制。二战以来,登月计划、航天飞机等美国国家层面重大科技项目都是在国家统一规划下,由私营企业竞争执行来实现的,而其军工行业也莫不如此。

  我国航空工业部门非常注意总结美国先进航发技术研制中有关经验尤其是长远规划的做法。但事实上,制定顶层规划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让规划得到有效执行,而竞争则是调动各企业高效执行国家规划的有效机制,从而更好服务于我国军工行业的振兴与国家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作者系西南财大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副教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