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成都:医院楼顶建停机坪 病人下飞机直接进手术室



2016-02-27   作者:席秦岭 周家夷  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成都军区总医院综合大楼屋顶的停机坪,面积达590平方米。摄影 吕甲

  在人迹罕至的山谷遭遇险境,生命垂危,周围道路不通,救援力量无法及时抵达,怎么办?就在绝望之时,一架救援直升机呼啸而来,从天而降,为遇险者带来生的希望。

  这一听上去就像电影大片中的镜头,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就将发生在我们身边。2月2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四川省卫生计生委获悉,今年我省就将启动空中救援体系建设。目前,成都军区总医院空中停机坪已经建成,而成都现代医院也在着手修建停机坪。未来,四川21市州都要有能力响应空中救援。空中停机坪数据距离地面90米直径28米面积590平方米承载直升机重量4吨

  记者探访

  90米高空建起停机坪 面积比篮球场还要大

  26日上午,春光明媚。记者来到成都军区总医院,站在新落成尚未使用的综合大楼屋顶,暖风拂面。在距离地面90米的空中,记者脚下,是一座590平方米的圆形直升机停机坪。绿色的地面中央嵌着一个白十字标志,一个红色的大写“H”犹如靶心一般。工作人员说,绿色的圆代表着生命与希望,而红色的“H”则代表着直升机。

  在停机坪的一角,有着“04t”的字样,代表这个停机坪能够承受的直升机重量为4吨。

  西侧,是一个专供运送病人使用的液压升降机,它相当于是一部慢速电梯,病人通过直升机送到停机坪后,可在第一时间通过这部“电梯”直达手术室,为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据介绍,这是成都市首个在医院大楼屋顶修建的停机坪,也是我省第二个医院停机坪。该停机坪距离地面90米,直径28米,面积590平方米,比篮球场还大。

  楼顶上建停机坪用什么样的材料?

  据施工人员介绍,停机坪地面由特种铝合金制成,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弹性和抗震性都非常高。当然,这种材料价值不菲,单建停机坪的造价就在五六百万元,加上楼体结构加固等其他费用,整体下来耗资在2000万元。

  成都军区总医院综合大楼屋顶的停机坪,面积达590平方米。摄影 吕甲

  业界动态

  什邡市二医院:停机坪6年前建成没用过 今年拟花2000多万买飞机

  其实,建空中停机坪,成都军区总医院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早在2010年,什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在楼顶建成了省内第一家医院停机坪,并于2011年6月宣布投入使用。该院执行院长杨川义说,当年之所以要建停机坪,是受到“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行动的启发。医院希望建了停机坪后,再遇到类似灾难事故时能更加方便地把伤员转运出去,让他们得到及时和更好的救治。不过,5年多来,这里的停机坪还没有使用过。

  26日下午,杨川义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今年医院准备斥资2000多万元购买一架法国制造的急救直升机,开展高端救援业务。为此,医院还在着手引进飞行员,目前已向相关部门申请报批。

  成都现代医院:正办理修建停机坪手续 进展顺利3月将正式启动

  在医院建停机坪,民营医院也没闲着。根据规划,成都现代医院或将成为我省第一个建停机坪的民营医院。

  该院杨院长2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医院已与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正在办理修建停机坪的手续。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今年3月将正式启动停机坪的建设。

  “停机坪使用率肯定不会高,我们没想过要把空中救援发展成为一个赚钱的项目。”杨院长说,建停机坪更多是出于应急考虑,更多是为了给公共安全提供保障。

  前车之鉴

  医院没有直升机停机坪 只能降洛带 再花1小时转运

  2014年9月25日下午2:30,一架贝尔407直升机降落在成都龙泉驿区洛带机场,一位年近8旬的老太太被抬下飞机。这是一位高龄危重病人,因突发脑梗塞,并伴随冠心病、肺部感染,从安岳县人民医院紧急转院至成都。

  随后有报道称,这架直升机属于安岳县一位富豪,他此举是为了让病危老乡得到及时治疗。

  其实,那次空中救援也暴露出问题:因为成都的医院没有停机坪,飞机只能降落在洛带,再由120救护车转至医院。

  时隔两年,当时执行那次飞行任务的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对此仍有些耿耿于怀。接受采访时,他说,在国外,空中救援频率高,收费却并不高,而我国的空中救援体系仍处于发展阶段。就拿两年前那次救援来说,由于医院没有停机坪,空中救援快速反应机制的优势无法体现出来,“从洛带机场通过救护车把病人转到川大华西医院,又花去了一个多小时。”

  升降机使停机坪和手术室实现了无缝对接,可保证病人第一时间得到救治。摄影 吕甲

  关注焦点

  如何广泛开展军民融合是空中救援体系的关键

  “直升机对病人的短程运输意义重大。”成都军区总医院院长杨永健说,以心肌梗死患者为例,90分钟的黄金救援时间一过,患者的存活率将大打折扣,如果能通过空中救援缩短送医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有效救治,对患者当然是好事。

  但由于编制、经费、人员等原因,绝大多数医院自行配备直升机的条件尚不具备,尽管直升机空中救援在技术上没有大问题,但要大范围推广,还亟待建立完善的空中救援体系,“如何开展广泛的军民融合是关键。”杨永健说。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都军区总医院的管理层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成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明确救援的原则和范围,由在现场的急救医生依据患者情况及周边环境,判断是否需要直升机参与救援,再向直升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申请,由当地医疗机构和直升机场站根据伤病情况和直升机战备情况决定是否出动,这样既能避免宝贵的直升机资源被浪费,也能保证直升机救援作为一种常备手段,更加合理公平地运作。同时,应简化飞机动用审批程序,定期进行空地一体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编配应急救援医疗模块,培养“飞行医生”等。

  专家看法

  空中救援离百姓很远?下决心推动会逐渐普及

  动用直升机救人,这是在电影大片中经常出现的场景,在很多市民看来,这种生活离自己很遥远,即便有空中救援,可能使用者也“非富则贵”。

  对此,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车天发并不这么看。他认为,只要政府下决心大力推动,空中救援也可以像国外那样成为常态,逐渐得到普及,离老百姓更近。当然,这需要老百姓在参加保险时多交一笔钱,“每个人可能只多交很少一部分钱,但积少成多,通过保险基金分担每次救援的费用,老百姓的负担就很轻。”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应急办主任、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原四川省急救中心主任胡卫建看来,“平民化的空中救援工作,还面临很多复杂的实际问题。”他说,首先面临空中航线开放的问题,这不仅需要跟军方协调,还要与航空部门协调。他认为,为了救援飞机能到达更多地方,需开通多条航线,涉及的航空公司会很多。

  同时,胡卫建认为,推动空中救援工作开展仅靠医院、航空公司的力量远远不够,“建议政府全面布局,把它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来推进。”

  停机坪紧急逃生通道。摄影 吕甲

  官方回应

  未来我省21市州均建航空救援响应机制

  来自四川省卫生计生委的消息,今年5月,我省将开展一次航空医疗救援演练,这意味着我省空中救援体系建设将正式启动。未来,我省21市州都要建立航空救援响应机制。

  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5月的演练是为适应突发公共事件航空医疗救援的需要,通过演练,进一步加强我省在航空医疗救援方面各应急组织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航空医疗救援的组织指挥、快速响应及处置能力。

  官方希望通过演练检验突发公共事件航空医疗救援预案,查找存在的问题,完善救援处置流程,同时通过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演练,检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航空医疗救援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

  当然,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传和体系研究都是其目的,期待通过开展航空医疗救援,发现航空医疗救援的体制上的不足,总结经验,制定航空医疗救援的标准化体系,为在我省乃至我国建立航空医疗救援体系提出宝贵经验与合理化建议。

  救援案例

  派直升机进藏转运重病战士转危为安

  2月26日,浙江省湖州市一家工厂的仓库里,张海峰正为一批批物料的进出忙前忙后。他和女友已计划好,5月初办结婚酒席。

  “我把度蜜月之地选在四川。”张海峰说,四川是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地方,他对这片土地感情深厚。6年前,如果不是有了空中救援,他或许凶多吉少。

  当时,张海峰在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高原孤岛”西藏墨脱县服役。2010年4月19日,他感觉头晕、乏力、浑身酸痛。连续治疗几天,可身体每况愈下。部队安排了一匹马,一名战士牵着马,班长扶着张海峰,走了8小时才将他送到墨脱县人民医院。

  经检查,医生怀疑他患了血液系统病症。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把他送出去救治,是唯一的希望。由于墨脱通往外界的山路被大雪封住,部队从成都调直升机飞往墨脱,由成都军区总医院负责抢救。随后,成都军区陆航某团的两架直升机从成都起飞前往墨脱,一架搭载病人和医护人员,另一架提供后勤保障。

  从墨脱到林芝,再到成都,一场拯救大兵张海峰生命的拉力赛上演……

  最终,经过219天的科学救治和精心护理,边防战士张海峰告别了死神,度过危险期顺利出院了。退伍后,他曾两次专程来四川旅游。

  26日,事隔6年之后,当他再次接到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时,非常激动。他说,如果当年不是出动直升机展开空中救援,及时把他送到成都,他可能凶多吉少。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