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域改革成效初显 通用机场审批将有望下放
近期有消息称,相关部门正在考虑下放通航航线审批权限,未来通航飞行起降将更加灵活。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目前我国通航确定的大原则是“分类空域、分级管理”,目前正在研究相应的细则和具体办法。另一方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将通航机场的审批权限下放到地方政府,这将带动多地区域性空域的逐步开放,由点及面,从而逐步推进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业内人士认为,在低空空域开放逐渐铺开的前期准备阶段,空管设施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最先获得业绩提振,低空空域加速开放和通航机场审批权下放,也将刺激通用航空制造、运营产业上市公司的加速发展。
通航机场审批权或下放
记者获悉,目前通航起降点的审批已被叫停。取而代之的是,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制定管理办法,拟将通航机场建设的审批权下放到地方政府。
“过去,各地通航机场审批需走国家发改委,步骤繁琐。因此,许多地方采取打擦边球的办法,建立通航起降点,而不是机场。如果通航机场审批权限下放,有助于简化程序,今后,各地申建通航机场将更加便捷,由此将促进区域性低空进一步开放,区域性的通航飞行起降势必更加灵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这样解读。
一位通航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许多通航起降点依托于现有民航机场,增加了现有机场的管理负担。单独建立通用航空机场,有利于统一管理和规范建设,明确各级权限,并将带动各地区域性空域的开放,由点及面,逐步推进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
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委员会的统计,截至2012年底,我国共有340多个通用航空起降点,其中包括通航机场约100个和起降点200多个。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委员会秘书长王霞认为,目前制约通用航空在中国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通航机场的建设满足不了通用航空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放宽政策,统一标准,实施行业管理。
空域放开由点及面
通航机场建设大门槛的降低将给各地低空空域的开放带来更多契机。今年年初,记者曾从业内获悉,低空空域划分和管理办法已拟定完毕,正在相关部门走审批程序,有望年内出台。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低空空域改革只有“意见”,没有“办法”,一旦落实为具体的实施“办法”,表明相关部门已经形成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明确思路和方案。
目前,我国空管部门将低空空域划分为管制、监视和报告三类,实行分类管理,可根据不同空域类别,缩短飞行审批时间。其中,“管制空域”需要提前申请并接受航管部门管制指挥;“监视空域”仅需备案,确保雷达看得见、能联系上;“报告空域”则类似于自由飞行。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今年5月份民航局的一次内部会议中,民航局和空管委领导曾明确表示,将支持个人飞行、支持小型航空器发展商务飞行。与会领导同时表示,随着空中资源逐步释放,未来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会连成一片。
高远洋认为,过去我国空域是局域性、孤立性的,而“监视空域和报告空域连成一片”的提法可能意味着,未来我国空域将逐步“由点到面”,在更大范围内连成一片,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经过近几年在宁波、珠海、海南等区域的试点、探索和准备,低空空域开放意见正在逐步落实,一些管理手段正在形成。低空空域开放的进程应该会比想象中要快。” 他称。
低空开放的基础之一是空管、导航配套设备设施的健全。业内人士认为,若相关细则出台,空管设施设备领域的上市公司有望最先获得业绩提振,主要有川大智胜、威海广泰、四创电子等。低空空域加速开放和通航机场审批权下放,也将刺激通用航空制造、运营产业的加速发展,主要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中信海直、哈飞股份、宗申动力等。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建设航空港 助推洛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 下一篇:航空航天模型瞄准三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