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未来城市从临空起步



2016-04-25   作者:王晓华 劳莘 周荣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年来,中国很多地方政府掀起了临空经济区建设的热潮,普遍将建设临空经济区视为当地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截至2014年,全国有62个城市依托54个机场规划或建设了63个临空经济区。近10年的快马加鞭圈地规划、招商引资之后,中国临空经济发展现状堪忧。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升级,必将催生临空2.0时代,其中,智慧化、国际化、可持续和以人为本是其主要特征。

  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尴尬的临空1.0时代

  从产业方面来看,产业限于局部,动辄上百平方公里难覆盖。90%以上的临空经济区划定面积都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然而,除了北京、上海、成都外,国内大部分临空经济区的开发面积占比甚至不到10%。

  产业悬崖明显,园区对周边带动作用薄弱。中国工业园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而紧急上马的临空经济区发展远赶不上工业园的发展步伐。即便是像北京亦庄这样相对成熟的工业园,目前产业悬崖现象也十分明显,遑论临空经济区在这方面的问题了。

  产业持续性差,单链条低粘性园区是常态。如果说产业悬崖是中国工业化大背景下不可避免的时代产物,那么,过于依赖单一龙头企业带动园区发展、过于依赖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等现象更是中国园区发展弊端不争的事实。而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并未逾越这个传统路径,甚至更糟。以亦庄为例,其一直以“一机、一屏、一芯、一车”为园区支柱,2010年,四大产业链为亦庄贡献产值4000多亿元。然而,2012年诺基亚的全线奔溃令亦庄不堪重击,园区产值直线降至1000亿元左右。纵观我国现有临空经济区,且不说临空经济区尚在起步的城市,即便是起步区已有一定规模甚至是行业翘楚,比如广州空港经济区的航空维修基地,比如以富士康为核心带动的郑州空港经济区,这种严重依赖单一或少数龙头企业的临空经济区未来将面临不小的风险。

  产业同构严重,无法体现地区特色及差异。由于在规划阶段窄化、片面或表面化理解“航空关联产业”,大部分临空经济区都争相以航空物流、航空制造及维修业等产业作为园区的支柱产业。以航空制造及维修为例,目前中国已有七大航空维修基地,且在航线维修和零部件维修方面是产能过剩的。在维修能力没法向机体大修以及发动机维修等高价值、高技术环节迈进的阶段,继续打造大量的维修功能区无异于重复建设和浪费。此外,产业同构使得各个区域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基因,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更不利于招商的实现。

  产业智慧化弱,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居多。国家发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是各个临空经济区在规划初期的考虑重点,但规划结果显示,大多临空经济区的产业往往聚焦于近乎雷同的航空关联产业、商务会展和总部经济等,部分临空经济区选择的信息产业也多集中于IT硬件制造或云计算硬件服务提供,离本质意义上的智慧产业相去甚远。而生产流程与工艺的智慧化更为少见,以机械和人为主仍旧是大部分临空经济区的生产现状。

  从人居方面来看,大部分人口为工作而居,难以长驻。为工作而居,有两个典型特征:其一,临空经济区内住宅少甚至产居分离;其二,为宜居配套的商业、娱乐休闲、医疗教育等资源缺乏。据统计,旅客吞吐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的中国机场,除了上海虹桥机场商务区在人居方面较为合理,其他临空经济区在人居方面均缺乏产居融合的基础。

  我们把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现阶段称作“临空1.0时代”,从上述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来看,其体现出两个典型特征。其一,临空1.0是对中国传统工业园的复制和照搬。传统工业园以“增长极理论”为指导,注重短期内产值规模的迅速增长,唯GDP论,忽略区域融合与园区可持续发展。其二,临空1.0遵循以“物”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理念。以“物”为基础的城市发展理念侧重城市生产功能和经济功能,忽略以人为本的社会功能。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推动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的原生动力

  临空经济区始于航空流量,本质上是叠加了航空功能的园区。机场商业模式本质上与谷歌等搜索引擎类似,属于典型的流量经济。由于行业特性,机场主业往往很难获得收益,而通过主业带来的流量却能延伸出巨大的商业价值。这些延伸业态最初体现为商业、酒店业、航空物流业等,随着地域扩张和资源增加,进一步演变为以综合商贸、酒店旅游业、航空维修制造、航空金融及地产等为主的、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产业运营商,这便形成了临空经济区。总之,临空经济区始于航空港客货流外溢的经济效应,由于叠加了交通优势,使其在发展产业方面优于普通工业园以致脱颖而出。

  园区是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产物,临空经济区亦是。不断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是工业化的灵魂。为了改善社会福利制度,目前中国正大举推行城镇化,以创造就业和提升人居质量。而在某一划定区域大举进行快速积聚性生产,既能满足对效益的追求,提供就业,又能造城。所以,除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外,园区开发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史上也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园区的发展状况也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内在要求与动力被塑造,临空经济区作为近年来推动产业和城市转型的新秀,其发展动力仍旧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

  临空2.0时代:未来城市将从这里起步

  工业化与城镇化升级必将催生临空2.0。工业化将沿着智慧化之路大举迈进。工业化的初期目标是追求“人像机器一样”,大规模地实现流水线生产和机械化生产,这是对效率和效益追求最直观的体现;如今,“工业4.0”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未来,工业化的步伐甚至将步入“机器像人一样”乃至“机器取代人”的世界。

  城镇化的终极追求是以人为本。实现就业理想仅仅是城镇化的初级功能,有业无城(产业空城),或有城无业(睡城、穷城)都是城镇化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城市形态。只有做到有业有城,且人们从“为工作而居”转变成“为生活而居”,才是城镇化或城市发展的终极意义。

  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升级的合力将推动临空经济区向临空2.0演进。不管是复制和照搬传统工业园的临空1.0,还是近年来一度火热的注重产居融合的产业新城,抑或是如今以智慧化为典型特征的工业4.0,都是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或园区开发在升级发展道路上的阶段形态,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作用的合力最终将推动这些形态向更高级的形态演进,我们把产业/城市/园区将在未来呈现的这一美好蓝图称为临空2.0—未来城市。

  以智慧化发展为基础,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临空2.0将具有四大特征,即智慧化、国际化、可持续及以人为本。

  第一个特征是智慧化。在产业方面,临空2.0的产业形态将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手段,构建由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组成的智慧产业体系,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变。在运营服务方面,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构建园区智慧运营服务平台,实现园区设施、资源、服务、信息的无缝衔接,实现临空经济区的智慧化运营。

  第二个特征是国际化。临空2.0将拥有广阔的创新能级空间,与全球或者重要地区的交通连接是基础,进而将全球创新要素吸纳进本区域,实现产业、人才、物流、信息、金融等方面的互动交流,从而推动城市与世界接轨。

  第三个特征是可持续。临空2.0的产业体系将突破传统产业链视角,以形成产业生态系为导向,构建由多个产业链组成纵向和横向相互关联的产业网络。从微观的企业层面看,产业生态系需要三个层次的企业和相关组织构成横纵交错的产业网络,进行同一领域的竞争和互补领域的合作。充分竞合而非一家独大是这一产业网络的核心特征。充分的竞合关系意味着产业集群的企业有如下特征:1)同一产品领域有多个企业发生充分竞争,而非一家独大;2)合作领域也有多个可以合作的企业,而非被一家垄断。从中观的产业层面看,产业生态系是由一系列具有强力拉动作用的主导产业链(以消费品为终点)和一系列可充分共享并有着广泛联系的支撑产业和基础产业构成。产业生态系内的各产业之间形成息息相关、相互促进的产业生态动力机制,实现临空经济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从宏观的区域层面看,园区产业发展将充分考虑机场流量特性及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构建“机场-园区-城市”的区域产业大生态。

  第四个特征是以人为本。除了具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产居融合”外,临空2.0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突出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构筑绿色、人文的宜业宜居生态化园区。

  案例链接

  未来城市的实践——新加坡纬壹科技城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One North)占地总面积200公顷,是新加坡政府着力打造21世纪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旨在成为科研和高科技企业活动的轴心,着重发展生物医药、资讯传播和媒介产业,并集住宅、商业中心、高等学府、研究机构、体育设施以及绿化地带于一体,满足客户工作、生活、娱乐、学习全方位需求的功能社区。

  One north充分体现了未来城市的园区智慧、产业持续及生态宜居的特征。第一,无缝连接,智慧运营。依托强大完备的通信设施(对空/对地通信),实现软件(资讯科技、社会和商业网络)和物质层面(交通运输及行人网络)的无缝连接,可以让园区企业随时随地运用任何设备工作。第二,国际化的产业与社区。不管是生命科学还是信息通信产业,都代表了全球最尖端的产业趋势,充分关注与全球顶尖技术和创新要素的互动交流。世界级的商业中心、居住中心和休闲娱乐中心更有利于世界级人才的常驻。第三,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促进。OneNorth依托信息通信融合之城(Fusionnopolis)的高端科研设备产业及IT产业,使得信息通信产业与生物医药、数字传媒产业形成有机联系,形成以信息通信、生物医药、数字传媒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生态系。第四,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实现产居融合。OneNorth拥有包含商业休闲、剧院、LOFT、酒店、服务式公寓、职业教育设施、知名大学俱乐部、国际学校等全方位的配套设施。第五,注重创造富有特色和环境优美的城市空间。项目开发关注保护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将新加坡的文化融入城市景观;园区建筑大量运用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空气动力等;拥有占地16公顷的开放的绿色公共空间、生物物种多样。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