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趁势引入低成本 突破地方航企瓶颈



2013-09-25   作者:菩明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今年以来,新成立的航企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头来。在民航局放松航空公司准入门槛之际,国内掀起了第二波地方航企兴建的浪潮。但事实上,民航业整体经营形势并不容乐观。

  国内民航业在经历了2008年经济危机后,虽然在2010年实现利润总额351亿元,创下国内民航业的盈利纪录。但自2011年起,利润总额同比下滑了21%,2012年继续下滑24%。2013年上半年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地方航企面临的盈利压力较大。

  目前,地方航企根据运营模式和特点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春秋、吉祥、首都、祥鹏等地方航空,依靠区位优势和出色的管理脱颖而出;第二梯队是华夏、天津、西部等公司,虽然没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但管理比较到位,在夹缝中求生存;第三梯队是西藏、河北、幸福等航空,背负发展区域经济和民族航空制造业的重任,经营状况尚不算良好。

  面对日益恶化的经营环境,部分地方航企步履维艰,新航企却纷纷拉地方政府“入伙”。笔者认为,引入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可能是地方航企突破发展瓶颈的出路之一。

  一方面,国内低成本航空发展潜力巨大。国内低成本航空仍有巨大空白市场未被发掘。目前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民航发达地区,低成本航空已占据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仍保持上升态势。而中国低成本航空仅占有2.8%的市场份额,不仅远低于发达地区,甚至仅相当于亚洲平均水平的1/6。同时,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以及中央整顿奢靡之风,部分航空公司削减两舱支出,也为国内低成本航空起航提供了很好的时机。

  另一方面,国内的低成本市场正逐步成熟。经过春秋航空多年来的运营和艰难的市场培育,目前国内部分旅客已逐步接受低成本航空无免费餐食、机上销售、低行李免费配额的运营模式。同时,今年以来,民航局关于审批新航空公司成立和分子公司设立的禁令松动,瑞丽航空、青岛航空等民营航空纷纷成立,为民营资本运营低成本航空奠定了基础。

  此外,大型航企转型低成本较困难。四大航或地方政府控股的大型航企难以适应低成本运营。地方政府出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形象的需求,难以接受低成本运营模式。所有权结构和管理体制也与低成本运营文化难以融合,进入低成本市场的可能性不大。

  由现有全业务航空转型为低成本航空的难度也较大。以西部航空转型为例,面临机队优化(需出售3架波音733飞机,将所有空客A320飞机座舱改装为高密度布局)、重整营销渠道(抛弃代理,向直销转型)、航线网络重构(向高频次的点对点干线转型)、企业文化重塑、服务产品重整(附加收费服务设计)等,存在一定的转型难度。

  从全球来看,近几十年来也仅有瑞安航空由全业务航空成功转型的先例。对于新成立的民营航企来讲,由于其机制体制灵活、历史包袱小、无需面临转型挑战,运营低成本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

  目前,航空业仍面临困难重重的经营环境,通过引入低成本航空运营模式,可能为国内地方航企突破发展瓶颈走出另一条康庄大道。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