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房企争抢深圳“巨无霸”地块,押注空港经济想象空间



2016-08-28   作者:张晓玲 ,王帆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全国土地市场高价地频出的气氛中,在土地市场略显沉寂的深圳,也迎来了其有史以来最大地块的公开出让。

  8月26日,一场出让面积共计52.8万平方米、耗资百亿级的土地招标,吸引了万科、保利、华润、招商蛇口及华侨城联合体等地产巨头参与。

  相比于京沪穗,占地仅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更早地进入了土地资源稀缺的瓶颈期,今年以来已经连续7个月无宅地出让,5个月无商业用地出让。此次堪称“巨无霸”的地块,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或是一次“后无来者”的机会。

  而从深圳城市发展角度来看,出让的地块位于广深港核心发展走廊,未来发挥的将是带动产业升级、辐射珠三角区域的作用。

  四方房企巨头争抢

  8月26日,深圳政府正式对位于宝安区大空港范围内的新会展中心(一期)代建代运营权,以及配套的11宗商业用地进行公开邀标。

  万科、保利、华润、招商蛇口及华侨城联合体的代表悉数到场,华润置地副总裁兼深圳大区总经理孔小凯更是亲赴现场,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资料显示,新会展中心南至海云路,北至会展二期用地,西至滨海大道,东至市政道路,用地面积125.5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使用期限50年。

  配套商业用地总面积共计5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不超过154.3万平方米,其中酒店25万平方米,商业办公26.16万平方米,地上商业用房22.8万平方米,地下商业9.2万平方米,商务公寓69.7万平方米,公共服务配套用房1.4万平方米。

  深圳市政府规定,15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中,32万平方米的商业用房自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22年内不得转让;相关宗地内各酒店物业限整体转让;10万平方米的商务公寓建成后按规定移交政府,作为人才公寓。

  不难发现,没有转让受限的包括26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以及近60万平方米的商务公寓。

  深圳市政府还要求,包括商业用地及会展中心在内,整个项目投资额不少于55.3亿元,且需在5年内完工。为保证准时完工,政府对上述商业用地可售物业预售时间进行了限制。

  深圳中原地产研究中心总监王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临近的福永、沙井区域近一两年房价上涨速度很快,加上宝安区不久前刚提出保障工业用地、推动产业升级政策,经济发展预期会带来未来房价上涨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相关招标文件获悉,本次招标采用综合评标法,满分100分,其中,商务标67分,指的是11宗配套商业用地的地价款;技术标33分,包括投标人明确合作运营机构、说明合作方式及运营团队的组建论述运营管理计划、承诺运营期前5年业绩目标以及展馆服务、维护标准等方面。

  由于涉及技术标的评判,当日并未现场开标。王飞表示,这种大批量的工程,采取的是类似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需要房地产企业有相当的实力。目前竞标的几家,堪称难分高下。

  辐射珠三角的想象空间

  在华南城市研究会副会长孙不熟看来,从国际惯例来看,会展业是发展空港经济的一种高端形式。

  2015年11月高交会前夕,深圳正式对外发布消息称,将在机场附近建设新的国际会展中心。深圳市长许勤介绍,该中心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一期30万平方米室内展厅及配套设施,希望2016年开工,2018年建成。

  按照世界范围内的展览馆面积排名,深圳新会展中心一期建成后,将在全球已建成的会展中心中排名第六;而全部建成后,将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展览会场。

  据深圳会展业协会统计,2010年到2014年,深圳会展业直接收入从20亿增长到80亿,拉动相关产值也从200亿增长到800亿。

  但事实上,作为深圳最知名的展会之一,在去年的高交会上,展商的“爆满”已经突显出深圳展览面积的不足。高交会交易中心策划推广部副部长凌礼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的会展中心或将引发珠三角乃至全国会展业巨变。

  会展业的增长很大程度源自实体经济的发达,反之,它又会拉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的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广深港核心发展走廊、东西向发展走廊的交汇处,距离广州、香港、东莞、惠州等地都有一定交通便利性,客流、物流无需经过深圳市内就可以到达展馆。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仅看深圳本身,这一地块几乎有些偏远;但如果将其置于珠江入海口的位置,这里无疑又成了核心地段,将来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商务中心,对周边形成辐射效应。

  “这也是房地产企业看好这一区域的一大原因。”宋丁表示。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