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第二届中国航空及维修售后市场峰会圆满举行



2016-11-15   作者: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第二届中国航空及维修售后市场峰会于2016年11月10日至11日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成功举办,日前已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旨在促进国内航空、维修售后领域的健康发展以及帮助相关业内人士建立有效联系。

  以“提升信息共享水平,促进高效业务合作”为主题,就航空维修售后市场、飞机发动机租赁、航材供应管理以及航空维修信息化等相关热点内容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近200位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共同见证了这场顶尖的行业盛会,为打造一个高端的产业交流平台再次推波助澜,真正建立售后市场-租赁-航材管理三位一体的维修价值链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为中国航空和维修售后市场发展打造公平竞争、稳步发展的市场环境!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两天的会议期间,我们聆听到了近20位演讲嘉宾精彩纷呈的演说,本次大会共计16场专业主题演讲、3场主题峰会和11个展台展示。

  大会与会嘉宾都一致认为,今后的中国航空维修市场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将迎来不少挑战,维修服务供应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基于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演讲嘉宾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第一天上午,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航材部经理宇文宏明第一个发表演讲,向大家分享东航在部件管理的尝试和探索。他表示航空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能大幅降低了部分航材的采购成本,能大幅提高该航材的周转及供应效率,这在不久的将来会是个趋势。

  并且提出了以下建议:

  通过建立部件工程管理体系,从部件本体可靠性和部件维修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提高部件的在翼使用时间。

  建立重点部件监控清单,主动获取厂家VSB进行评估,提高部件本体可靠性。

  制定部件送修供应商选择规范,关键部件锁定厂家,其他部件引入平均单位小时成本,由系统自动优选送修厂家。

  成立部件维修质量工作小组,实施维修质量调查工作并采取预防。(东航技术航材部现在依靠更新后的部件工程管理,在体系建设、部门职责(包括可靠性分析、工程调查、VSB评估、可靠性改进)、工作流程和VSB评估分工等流程上进行日常管理。同时还要在部件软时限控制、修理过程控制、与原厂签订包修合同,提高部件修理质量、关键部件SAP系统锁定OEM修理厂家、航材送修承修商选择规定、成立部件维修质量工作小组、关键部件平均修后小时TSR、)

  (中国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航材部经理宇文宏明发表演讲)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的总经理Norbert Marx在会上从“以智能技术完善定制化服务”的角度出发,谈到了GAMECO在日常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给了同行不少启发。他提到,近几年,航空业在中国或在亚太地区都有着明显的增长,尤其是低成本航空正在迅速扩展他们的份额,航空租赁企业占比也正在提高。因此,在这种环境下,中国航空业要进行定制化服务。在MRO领域,可以进行办公无纸化,将数据连接在系统中,可以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大数据分析(前提是要确保网络安全);也不约而同地和东航一样提到了3D打印技术的重要性;增强虚拟显示技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还可以将RFID引入其中,进行追踪和储存部件管理等新兴技术。

  (GAMECO的总经理Norbert Marx)

  德国汉莎技术亚太区企业销售副总裁Gerald Steinhoff认为要塑造航空维修市场,则一定要着眼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他提到如何进入到OEM网络是今后的关键,此前汉莎在德国汉堡建立了一个创新中心,在新的机型上积极和OEM保持合作;于此同时,汉莎也着眼于多个领域的创新,Gerald Steinhoff提出了一下几点:

  MRO价值链创新能很大程度上为汉莎的维修技术成本结构进行改进。

  MRO的数字化使得维修能和物联网相结合,同时也能开拓新的服务和业务。

  未来飞机机型的维修研究(例如 A350,A320neo,777 x)以及新一代的引擎研究(例如GEnX, Trent 100),这个方向能够让汉莎今后的核心业务得到快速增长。

  原始设备的创新还可以减少经营成本。这些主要创新方向同时也给不少国内维系厂带来一定思考。

  (德国汉莎技术亚太区企业销售副总裁Gerald Steinhoff)

  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的运营经理Dr. Hans-Jurgen Loss对Ameco的成长管理提出了一些见解,他认为,为客户服务要围绕灵活性、可靠性及竞争性。Ameco更注重于生产协同效应,整合并针对航空公司的需求提供案例依据。

  赞助商武汉易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海携手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IT 总监周琦,共同为业界同行们发表了精彩的演讲。黄海先生就维修工程管理系统应用中的难点浅析进行了剖析。黄总认为,日常工作中要对报表从系统化,信息化的角度解决问题,用信息化模拟组包找到最优点,才能让现场透明化,量化数据,让数据说话,找出瓶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周琦总监介绍了信息系统在工时管理方面的应用。

  (武汉易瑞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黄海)

  (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工程有限公司IT 总监周琦)

  Ramco Systems的首席航空业务顾问张智东发表了对MRO信息化之路上的IT 应用的看法,他提到航空维修行业面临着无数的挑战,并分享如何通过IT系统实现MRO 数字化运营,最新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可以降低维护风险,更可以帮助MRO企业在未来实现数字化和无纸化。介绍了RAMCO移动端解决方案,HUBS 和BOTS 功能和互联的生态系统理念、人工智能的软件机器人,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航空领域的机器学习和可穿戴设备等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停场时间,提高机队的整体适航性和生产效率,同时也分享了一些在航空公司和MRO 公司的成功案例。

  (Ramco Systems的首席航空业务顾问张智东)

  法荷航的工程部总经理James Kornberg及Tronos Aviation Consulting的总裁Gary Weissel分别对航空维修新技术的有效运用和飞机客舱维修升级的最新观点。

  (法荷航的工程部总经理James Kornberg发表航空维修新技术的有效运用的主题演讲)

  (Tronos Aviation Consulting的总裁Gary Weissel)

  在第一天的对话峰会上,AAR的亚太中东 及非洲战略及业务发展高级副总裁Rahul Shah、Tronos Aviation Consulting的总裁Gary Weissel,GAMECO的总经理Norbert Marx,以及法航工业集团荷兰皇家航空工程及维修公司的工程部总经理James Kornberg 就如何平衡航空公司、独立MRO服务商及OEM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嘉宾代表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当今中国MRO市场台上台下互动,一起探讨话题,引发强烈共鸣。

  (对话峰会)

  (台下嘉宾积极参与讨论)

  此外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维修基地机务工程部李岩副总、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飞机维修工程部总经理邵飞、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部总经理徐康 、厦门航空有限公司的发动机管理中心动力工程处经理林育锌、分别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了航空公司维修成本管控与维修供给侧结构改革、航空公司航材系统开发与实践经验分享等维修售后话题。

  航佳技术的创始人蒋邵新就互联网思维下航空维修业的投资机会发表了演讲。他认为航空维修业在国内的发展机会很多,这是由大环境航空市场和航空工业所决定的; 航空维修业在国内的发展模式也很多,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应用是一种趋势,这是人类社会进化到大数据时代、智能化时代的一种必然所致。他表示互联网思维就是将用户思维、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和平台思维串联在一起,协同工作。用户思维关注参与体验度、专注和极致和口碑;数据思维关注流量思维、精准服务、智能化;跨界思维关注无边界组织、众包协作;平台思维具有社交属性,具有开创共赢共享的特点。航空维修业的跨界思维就是MRO可以向航空公司、航空制造和飞机拆解提供服务;MRO数据思维可以从基本的飞机健康管理到智能管理到维修4.0的层级跨进;MRO平台思维分可为技术平台、资本平台和业务平台;MRO用户思维就是要做到对用户的服务做到极致继而专注,从而形成口碑效应。

  (航佳技术的创始人蒋邵新进行演讲)

  在第二天的对话峰会上,STS Component Solutions的客户解决方案总监Timothy Russo、航材供应商协会的总顾问Jason Dickstein、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购部总经理徐康和Ramco Systems的航空咨询全球总经理张志东就提高航材供应链信息共享水平,优化航材库存管理模式等话题展开讨论。

  (第二场对话峰会)

  航材供应商协会的总顾问Jason Dickstein对于如何选定正确的供应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由FAA分销商的认定程序帮助节省成本和实现供应链管理目标的案例切入,给与会嘉宾们不少启示。

  (航材供应商协会总顾问Jason Dickstein)

  俄罗斯最著名的航空维修企业ENGINEERING Holding的副CEO Igor PANSHIN在本次大会上首次介绍了他们航空维修的卓越技术,以及俄罗斯和东欧地区的航空业市场情况,嘉宾们对这个相对不太熟悉的地区的航空业有了一个深层的了解。

  本次大会不少航空企业及维修企业发言人提到了新型技术在航空维修未来可能有进一步发展,如RFID技术、VR技术、无损检测技术等等。像RFID技术,之前在欧美市场已经广泛开始使用,但是目前中国的局方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技术尚处于一个摸索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的航空及维修业的快速发展,这些新技术会开始慢慢普及。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