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BBC惊叹中国农民在家造飞机:用30年追求航空梦



2017-03-20   作者:  来源:参考消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BBC惊叹中国农民在家造飞机:用30年追求航空梦

  图:长春人杨世军和他的自制飞机。图/中新网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12日刊登题为《中国农民建造令人惊叹的飞机》的文章称,在《后院里的航空学》这本摄影集的序言中,荷兰艺术家戈弗·迈特这样描述摄影师徐晓晓在照片中定格的这些造飞机的人:“在中国各地的乡村,在最出人意料的地方,农民们正努力建造自己的飞机。他们不是在设备一应俱全的高级飞机库里做这件事,而是就在自家后院忙活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而且用的就是家里的工具。他们自学成才、自己单干并且一文不名。他们自豪地称自己是‘飞行家’,字面意思是‘天生属于天空的人’。”

  文章称,2015年,徐晓晓走遍了中国各地,寻找这些“飞行家”。她是在一本荷兰杂志上读到他们的故事,这让她想要找到更多这样的人。徐晓晓对英国广播公司说:“我被这些飞行家的创造力、不屈不挠和乐观深深打动……也因这个主题所具有的童话色彩而着迷。这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与他们贫困生存状况形成巨大反差的浪漫追求,让我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想去了解他们是怎样处理绚烂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冲突;想知道是什么在激发他们继续做下去;想知道他们坚持不懈的热情从哪里来,以及他们的梦想要把他们带向何方。”

  张斗三是徐晓晓拍摄的“飞行家”之一,他出生在广东潮州的一个贫困家庭,13岁就开始离家干砸石头的活。在电视上看到飞机后,激发了他造飞机的梦想。据徐晓晓说:“当朋友们听说他这个疯狂的梦想时,全都笑出了声,而他的妻子总是担心他的试飞会失败。”尽管连小学都没有上完,张斗三却在当地的一处机场研究起了飞机,还跑到北京的飞机制造厂购买零部件。

  他从毁于台风的一架轻型飞机的残骸上取下发动机,1998年,他造的第一架飞机连续飞行了500公里。这是一架轻型两座飞机,机身长6米,他在机翼上写了“我来自潮州,爱拼才会赢!”的字样。此后他又造了四架飞机,其中一架被命名为“神鹰”号:飞机发动机是用旧的汽车发动机改装而成,仪表盘则是从废弃飞机上拆下来的。他的计划是设计出一款能够飞越森林与山谷的直升机,从而抵达更多需要救援的人身边。

  在徐晓晓拍摄的另一张照片中,一架飞机上安装的是旧汽车的发动机和儿童自行车的车轮,这是曹正书的作品。

  这名来自四川绵阳的75岁的农民,自从1984年开始钻研飞机以来,已经造出了10多架飞机——然而迄今为止,没有一架能够飞上天。因为他不识字,设计飞机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其中一款机型是根据他在村里买来的鸽子设计的。尽管如此,他依然不屈不挠,他对徐晓晓说:“对我来说,造飞机是一种娱乐,就像有些人爱打麻将一样。我在造飞机时感觉非常快乐。”他的梦想是,有朝一日他的飞机能够飞过一片油菜花田。

  迈特说:“这些飞行家不在意风险或者无法挽回的失败的可能性。单是他们有可能成功,以及可以通过追寻梦想来充实自己生活的念头,就足以让他们去造飞机并且试飞,直到生命尽头。他们称这种生活方式是‘生命航空学’;从他们的角度讲,这不是为了飞30米而花费30年的问题,而是花30年将不可能变成触手可及的问题。”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