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临空经济 > 产业 >> 正文

国产大飞机零件3D打印造 专家称难取代工业生产



2013-11-05   作者:杨辉 张炜哲  来源:《羊城晚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1月4日上午,广东省科协主办的第十一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中国激光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领域带头人、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王华明教授首次透露,国产大飞机开始使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零件。但他也认为,3D打印难取代工业生产。

  “3D打印涉及的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并不是新鲜事物,在中国发展了20多年,水平已经很高。”王华明说,国内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这方面十分领先。王华明说,他的团队已经制造出世界最大的3D打印机。

  目前在研制的国产大飞机C919已经在使用3D打印钛合金零件,主要用在飞机主风挡窗框、机翼和机体衔接部位。由于强度和质量控制问题,飞机的关键部件还难以使用3D打印。

  他表示,3D打印技术给工业带来的真在变革的是结构设计,设计师不再被传统铸造行业的技术能力局限,可以尽情展现设计思维。在工业设计领域应用3D打印后,工业企业成本下降很多。

  广东不少企业很看好3D打印进入消费市场潜力,认为其将带来生产革命。王华明并不这么看,他认为3D打印的弊端是产品的外形粗糙不精细,产品内部强度抗疲劳特性存在问题。他表示目前媒体上炒作的商业3D打印,仅仅是该项技术中最简单的非金属模型打印,并不代表该项技术发展方向。3D打印更高一层应用是在国防大工业上的高性能金属构件生产,以及生物医学支架。

  他不认同很多业外人士认为的观点,即“3D打印将导致集中化的工厂被个体化、一家一户都有一台3D打印机的分布式生产取代”。目前3D打印进入家庭仅仅起到娱乐功能,其他作用不大。由于打印精度不高,即使打印人体立体石膏产品这类简单产品,都无法展现人体面部表情。其他打印的尼龙衣服、鞋子,也相当粗糙,穿着不舒服。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