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呼和浩特机场:中转旅客占比11.6%的背后



2019-01-17   作者:宋易昔 胡雯彪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刚刚过去的2018年,我国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以上的机场达到了39个。跨入吞吐量千万级机场俱乐部之后,如何更好地利用机场现有的资源,促进机场运输生产的继续发展——加快枢纽建设,成为了大部分千万级机场成长的必由之路。

  呼和浩特机场作为特色鲜明的区域航空枢纽,始终将枢纽建设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在过去的3年中,呼和浩特机场当日中转旅客吞吐量由27万人次上升到107.7万人次,年均增速高达60%以上,2018年完成中转旅客吞吐量达到141万人次(含隔夜中转旅客);当日中转旅客占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比重,由2015年的3.6%,上升到了2018年的8.9%,增长2.5倍,占比达到11.6%(含隔夜中转旅客),位居国内同层级机场前列;呼和浩特机场旅客吞吐量于2017年跨入千万级俱乐部,2018年更是达到1216万人次。快速发展的背后,不仅是“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民航人身上的传承,也是呼和浩特机场将“真情服务”理念根植于枢纽建设发展的集中体现。

  首府中转 破冰起航

  2003年,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开始二次创业,通过成立“模拟航空公司”,解决了“运力短缺”的问题,为区内机场开辟了生存空间。以“支线快线”运作模式,解决了“频次偏低、价格偏高”的问题,实现了支线机场与呼和浩特机场之间的高频次连接。以“省会通”网络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了呼和浩特机场的航空通达能力。为强化干支衔接能力,提升全区通达性,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确立了呼和浩特区域枢纽战略和建设支线强区战略,打造呼和浩特区域枢纽正式上升为内蒙古机场集团战略。

  但是,打造枢纽的传统主体是航空公司,一个机场要想打造枢纽,必须得有运力和网络份额占主导的基地航空公司。可呼和浩特机场当时的现状是:最大的基地航天航运力份额占27%,但全部为支线飞机,不具备打造枢纽的能力;另一家基地航国航的战略重心在北京,当时没有在呼和浩特打造枢纽的计划。而南航、东航和首航对现有的航线运营都缺乏信心。没有大航司的支持,呼和浩特机场的区域航空枢纽建设,真是“无米可为”。

  面对没有基地航支持的窘境,呼和浩特机场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在不掌握核心资源的情况下,内蒙古机场集团领导集体通过周密的调研和深入的分析,统一思想,大胆创新,提出了“跨航司中转”的枢纽建设模式。力图依托内蒙古机场集团优势,通过提升中转服务保障能力吸引支线旅客经呼中转,来提升支线机场的通达性。于是呼和浩特机场迈出了区域枢纽建设的第一步“首府中转”破冰起航。

  人工询问旅客后续行程,人工传递中转旅客信息,人工查找中转行李并转运,“首府中转”就是以这种吃苦耐劳近乎“工匠般的精神”为不同航空之间转机的旅客提供便捷的转机服务。

  经呼飞 乘风破浪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到2015年,仅仅依靠向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不能有效满足各方需求,旅客需要更便捷航线网络和更优惠的机票;支线机场需要统一的发展战略和先进的服务手段;航空公司需要可靠的服务手段和灵活的产品组合。面对困难,该如何应对呢?就在此时,内蒙古机场集团高瞻远瞩,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提出了“干支联动”发展战略,为跨航司中转枢纽建设提供了坚强后盾。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乘着“干支联动”发展战略落地实施的东风,呼和浩特机场从航线网络完善、中转产品开发和中转保障提升三个方面来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区域航空通达性,并升级了跨航司中转产品,推出了“经呼飞”。

  通过积极引入航空公司、进一步加密支线航线、持续新开航点并加密至重点城市的航班频次,干支航线网络持续得到完善。到2018年,呼和浩特机场共运营航线198条,同比增加26条;共40家航空公司参与运营,通航城市86个,其中国内城市77个、国际及地区城市9个,同比增加6个;直飞城市达到75个,新增直飞航点3个;与三年前相比,以呼和浩特为中心的两小时飞行圈初步形成,日均3班以上的通航城市达到23个,实现了除拉萨以外全部省会城市的“省会通”,区内10个支线城市与区外30多个城市经呼和浩特中转实现了朝发夕返。

  通过创新中转产品开发模式,线上跨界与携程网合作,打造呼和浩特携程机场,有效拓宽销售渠道。2018年,携程共销售经呼空空中转机票36.1万张,同比增长59%,占“经呼飞”中转机票销售量的三成以上。线下鼓励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开发跨航司中转产品,天航、国航、华夏航基于呼和浩特“经呼飞”中转服务体系,推出了“海天无限”、“国航经呼飞”和华夏云上公交2.0产品,降低机票价格。“海天无限”产品,两段相加票价下浮10%;“国航经呼飞”和“云上公交2.0”,不仅票价便宜,华夏航还对后续航班衔接错失负责,免除了旅客的担忧。

  通过与中航信合作研发并上线通程值机系统,实现自动获取旅客后续行程、办理通程值机和行李直挂,提高了始发站办理效率。截至目前,区内与呼和浩特机场通航的14个支线机场中,除鄂尔多斯机场外,均可以办理经呼中转跨航司通程值机和行李直挂业务,通程值机办理率超过90%。该系统目前已成为国内机场使用数量最多、覆盖范围最广的通程值机系统之一,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而为了更好地服务中转旅客,呼和浩特机场三年来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构建了基于旅客中转服务全流程的“六免、五优、双享”13项服务措施。中转旅客到达呼和浩特机场后,可以通过呼和浩特机场提供的广播、人工和标识等多种方式提示,享受全程引导服务;转机等候有专属休息区,用餐时间还有免费餐食,隔夜转机还提供免费住宿服务,候机楼内餐饮、购物、头等舱休息通通优惠。

  勇于担当 枢纽建设任重道远

  有作为,才能有地位。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龙头机场,呼和浩特机场毗邻京津冀经济圈,并在联通呼包银榆城市群发展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为“联通俄蒙”“向北开放”战略承担着开辟畅达空中之路的重任。作为全区航空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呼和浩特机场是自治区联通国内各大枢纽的桥梁,更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大建设下对外开放的窗口。经过几年的发展,以呼和浩特为中心,对内覆盖全区、对外辐射国内外60多个城市的航线网络初步形成。

  2018年,呼和浩特地区的人均乘机比达4次之多,机场对推动内蒙古航空网建设,对内蒙古自治区发挥“通过时空变革创造经济发展新优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呼和浩特中转,全区各盟市基本实现了当日通达,全区进入一日经济圈。潜藏于高山密林深处、草原大漠腹地众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因“经呼飞”而得以联通,“全域旅游”成为可能。过去被“困在路上”的游客,因“经呼飞”而走入草原。2018年,区外经呼和浩特中转至区内的旅客吞吐量超过100万人次,支线机场的“空中出口”初步打开。

  然而,枢纽建设并非坦途,面对周边西安、郑州等枢纽机场的快速崛起,行业政策的日趋严格,自身资源的日渐饱和。作为龙头的呼和浩特机场,唯有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深入践行“真情服务”的理念,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与全区各兄弟机场守望相助、团结奋斗,才能把草原上的空中桥梁建设得更加畅达,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