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运营 > 管理 >> 正文

写在二连浩特机场通航4周年之际



2014-04-25   作者:王薇  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国际空港信息网2014年4月25日消息:在二连浩特工作和生活过的人们,对“恐龙故里、千年驿站、北疆之门”这12个字并不陌生,这是城市的名片。

  与“恐龙故里”让二连浩特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依托“北疆之门”发展起来的对外经贸交流让城市享有“南有深圳、北有二连”的美誉相比,“驿站”见证了两千多年草原茶马古道的繁荣以及中国口岸兴盛的历史,不仅促进了中蒙俄的经济贸易交流,更将“开放与融合”的文化要素延续至今,对今日二连浩特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文化的传递和文明的延续。

  序:从驿站到机场——速度拉近了遥远的距离

  “时间消解空间”,是马克思提出的,意为时间虽无法改变,但空间已变得不再难以逾越。这是因为速度拉近了遥远的距离。

  驿站与机场,一个萌芽于夏商时代,背负着古时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使命,一个产生于现代,是城市/地区/国家间沟通与发展的纽带。从功能上看,两者都发挥着交通运输、物资调动、补给、中转、换乘等作用。

  古时的“伊林驿站”地处现二连浩特境内,承载了茶叶之路的辉煌和“张库大道”的繁荣,是欧亚大通道的桥脊。现代的二连浩特机场位于赛乌素镇,于2010年4月1日通航,开通了至呼和浩特和北京航线后,实现了与国内其他城市和世界的空中接轨。

  二连浩特机场秉承了驿站“开放与融合”的文化特点,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和”、“融”、“活”的文化特点,在促进二连浩特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和”——机场发展之魂

  二连浩特机场现有员工63名。其中,二连浩特籍员工14名,占全体员工的22.2%;自治区外户籍的员工8名,占全体员工的12.7%。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口音、不同的生活习惯,文化的多元使得机场更像是一个小社会,大家齐聚这里,拼搏创业,包容共生,共同致力于我国北疆民航事业的发展。

  每个机场的成长都离不开一群甘于奉献的人们,他们是平凡、朴实的,又是可亲、可敬的。机场通航4年,仍有27名成立之初就在机场工作的元老和3名通过内部征募方式前来帮助工作的功臣,他们克服了恶劣的环境与思乡的孤寂,放弃了内部竞聘、交流轮岗等机会,任劳任怨地工作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机场梦。

  而将这些可爱的机场人凝聚到一起的,除了缘分,更多的是“和”的信念。它来源于三个方面:

  “和”的信念来源于内蒙古民航机场人多年来形成的“诚效知行、和谐共赢”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引领着二连浩特机场人不畏艰苦、和衷共济。

  “和”的信念来源于城市开放、融合的文化特点。二连浩特是一座口岸城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容则纳、纳则融、融则通、通则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感染下,机场公司的各级管理者注重营造稳定和谐的经营管理环境,广大员工注重形成自强和善的工作与生活氛围,机场与驻场单位及市属相关部门之间注重建立和睦共事、协调得宜的工作关系,共同发出“一个声音”、开展“一致行动”。

  “和”的信念还来源于机场公司落地“以人为本”的理念。

  朱锦平是一名老员工,他曾这样描述机场这几年的变化:“筹建之初,机场是个‘三无’之地,无纯净水、无有线电视、无固定职工通勤车,员工去市区买的最多的,不是水果和日用品,而是纯净水。这几年,机场领导重视民生工作,使员工喝上了净化水、看上了有线电视、用上了宽带网络、有了健身房、住上了市区公寓,现在大家生活得很幸福。”

  张子纬是航空安保部的一名员工,专业是酒店管理,机场公司利用他的优势,尝试开展“员工自己办食堂”,成立了伙食委员会、定期更换菜谱、专人监督饭菜质量和营养搭配。机场员工吃的健康、吃的放心,工作起来也更加舒心。

  一项项扎实有效的民生工作,暖了员工心、多了赞扬声,机场公司和谐氛围日渐浓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融”——机场发展之翼

  二连浩特机场“融”的文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动融入,服从服务于二连浩特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苦练内功,主动迎合地区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思路,与内蒙古民航机场人“成人达已、竞合共生”的经营管理理念一脉相承。

  “构建融合发展格局、形成发展共同体”,是二连浩特机场建设、发展的重要抓手。

  机场公司根据地区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需要,相继开通了二连浩特至呼和浩特、北京、鄂尔多斯、锡林浩特的航线。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8月7日,二连浩特—乌兰巴托临时国际航线开通,该航线运行3个月,共保障航班9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480人次,平均客座利用率48.6%,圆满完成了第五届“2013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等重大活动的运输保障任务。此外,二连浩特国际口岸机场的申报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届时,机场将正式成为中蒙俄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连浩特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和支持民航业的发展,在机场运营、资金及政策方面不断给予扶持,并把机场的发展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中来统筹考虑。

  《二连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这样写到:“要加快二连浩特机场向商务型机场转变,进一步开辟二连浩特至内地的其它航线及蒙古国乌兰巴托、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国际航线,建设国际候机楼,将二连机场开放为国际客、货运机场,建成二连浩特国际航空港。”

  2010年到2013年间,二连浩特市政府拨付给机场的各类补贴占地区财政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1%、8.97%、8.89%和7.52%。一位朱姓江苏商人在来到二连浩特机场后,曾感叹道,“走过这么多城市,免费的机场大巴还真是不多见。”免费旅客班车、市区职工公寓、职工统购住房、供水设备工程……,一笔笔补贴和一项项举措,换来了旅客与职工的好评,更体现了政府对民航事业的信任与支持。

  “苦练内功,实现品质化发展”是二连浩特机场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抓手。

  四年来,机场公司持续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安全基础不断夯实,服务品质持续提升,顺利通过了机场安全审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旅客吞吐量由2010年的47005人次增加到2013年的98102人次,年均增速27.8%;货邮吞吐量由2010年的20.9吨增加到2013年的295.3吨,年均增速141.8%。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营业总收入由2010年的255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561万元,年均增长30.1%,其中,航空性收入实现年均增长27.0%,非航空性收入实现年均增长38.5%。人力资源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了一支由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组成的员工队伍。

  四年,对于一个机场来说,还仅仅是起步阶段,定好位、打好基、铺好路,机场公司将继续坚持管理创新,沿着品质化发展方向奋力前行。

  “活”——机场发展之力

  赛乌素译为“好水”,机场在这片土地上诞生,汲取了“好水”之活力,是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二连浩特机场“活”的文化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员工队伍朝气蓬勃。从年龄构成上看,有76.6%的员工是80、90后的年轻人;从管理人员来看,80后管理者占到了所有管理人员的44.4%。

  面对这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员工队伍,机场公司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下大力气在畅通员工发展通道、建立人才储备制度、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和加强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

  吴立博的成长之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工作四年,他由一名普通的操作员走上了管理岗位,是机场公司畅通职业发展路径的受益者。

  吴立博,1986年出生,现任机场地面服务部副经理。2009年9月,他大学毕业后应聘到机场从事航空货运装卸工作。2010年,他参加了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运输重点岗位人员资质能力考试,成为集团当年运输、配载、监装监卸、货物收运4个科目全部通过的唯一一人。优秀的业务水平使他成为班组长的不二人选,经过两年的岗位锻炼,他于2013年成功竞聘,成为机场公司一名年轻的管理干部。

  像吴立博这样有干劲、有想法、渴望成才、积极向上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机场公司的发展撒下了辛勤的汗水、贡献着青春的力量。他们整体呈现出有激情、有担当、勇于拼搏、活泼进取的精神风貌,正在与年轻的二连浩特机场一起成长。

  “活”的另一个表现是航空市场发展有活力。

  民航强国战略目标是人均乘机次数到2020年达到0.5,2030年达到1。2013年,内蒙古地区的人均乘机次数为0.57,而二连浩特的人均乘机次数已经达到1.32。

  民航发展环境也日渐良好。二连浩特已被国务院批复成为国家西部地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2013年,二连浩特确立了“535”工作思路,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启动实施二连浩特机场改扩建工程,开通二连浩特机场国际航空港,为航空物流发展创造条件。”二连浩特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样写到:“二连浩特要完成机场国际航站楼建设并投入使用,积极争取设立国际航空口岸。拓展国际航线,争取新开通至乌兰乌德临时国际航线和通用航空线路。”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二连浩特市委、市政府已将民航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及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台,市民对民航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选乘飞机出行逐渐为广大市民和商旅人士所接受,已经拥有了一批潜在和较为稳定的客源市场,航空市场的成熟度不断提升。

  可以说,二连浩特的民航事业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期,机场公司正充满活力地走在发展之路上。

  结束语:一起携手,共同筑梦

  约尔加罗在《边缘城市》这本书中写到:“城市的发展总是依托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如今,航空运输已成为继海运、河运、铁路、公路之后的“第五冲击波”。

  站在候机楼离港/进港显示屏前,你是否能够看到一张网络,一张把城市与城市、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相连接的航空网络。这张网络带给城市的不仅是巨大的商机、崭新的生活方式、充分的资源共享以及最佳投入产出比,更是很多个无限可能。

  其实,每一位机场人,都有一个机场梦。“梦”,带给人希望、指引人前进,会使人心存美好、充满期冀。

  那么,对于未来的二连浩特机场,以及政府将规划建设的航空博览园、航材保税区、航空驾校、航空俱乐部,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我们不妨一起来做个机场梦,这个梦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微小,可以遥不可及、也可以具体实际。

  亲爱的朋友们,请让我们拭目以待,也请允许我,邀请你,和二连浩特机场人一起,共同筑梦。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