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应急救援尼泊尔地震掠影
“欢迎回家!”“感谢祖国,感谢你们……”从4月25日到现在,这样的对话一遍遍回响在自尼泊尔加德满都飞往国内的东航航班上。自从8.1级强震袭击中国游客云集的尼泊尔之后,东航的34个救援航班一次次飞越高原雪山,飞抵余震不断、空域条件复杂的加德满都机场,为数以千计的祖国同胞搭起回家天路,也把数以吨计、凝聚中国人民爱心的救灾物资送往邻邦。
考验 在8.1级强震之际
“14时10分,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4月25日,地震发生后仅数分钟,一条信息被迅即传到了东航运行指挥中心签派大厅。随即,整个东航的运作由常态切入应急模式。
8.1级强震后,东航与加德满都机场的通信中断了。东航运控中心随即改用微信、QQ等一切可能的联系方式,首先与东航在加德满都的营业部取得联系,告诉前方同事,总部正在全力提供支持,同时也从这一途径尽量收集震区信息。
当时,MU757和MU2583两个航班正在飞往尼泊尔。为保证旅客安全,东航通知航班立即返航昆明。
在返航指令下达的同时,东航启动了救援航班的保障准备。
因为时间限制,两个航班的原有机组返航后,短时间内无法再次执飞航班,但东航需要为即将到来的救灾任务随时做好准备。重新抽调人员并不容易——加德满都机场属特殊机场,加班航班又为夜航,需要具有特别资质的飞行员。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立即开始全员梳理,具备资质的飞行员们也纷纷自告奋勇。新机组很快确定,4月25日20时,紧急集结的8名飞行员全部赶到机场集合。与此同时,一份人员备份名单也出炉了,从东航云南公司的飞行部总经理、副总经理,到多名飞行干部、资质符合特殊机场要求的骨干机长……全都主动申请、随时待命。
在位于上海的东航总部,决策压力更如山而至。
4月25日晚间,加德满都机场宣布开放,但初期只能起飞,不接受降落。面对这样的情形,东航的飞机还要出发吗?坐等机场宣布恢复降落,当然最省事。但对滞留震区的同胞来说,祖国飞机的消息是他们最大的期望。19时,经过多方收集信息、综合评估,东航决定当晚就恢复执行MU2583和MU757航班,空载前往加德满都接运同胞。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情况,东航给两架飞机全部加满燃油。23时53分,第一架救灾飞机在茫茫夜色中率先起飞。
当地时间凌晨3时,东航首个接运航班抵达加德满都上空。机组看到,往日城市的点点灯火在强震浩劫后几乎一片漆黑。而在电波里,机长毕松泉则是唯一与塔台通话的飞行员——中国民航的飞机,率先来了。
26日6时5分,MU758航班首先回程抵达昆明长水机场。伴随着起落架轻触跑道,旅客们报以由衷而热烈的掌声。
坚守 在30余圈绕飞之中
首批救援航班的难度在于强震刚过、当地情况不明。东航后续救援航班的新挑战,则在于因为灾情变得异常忙乱的加德满都机场。直到一组关于东航救援航班的图片偶然被发到网上,展示了民航救灾任务的不易。
“东航的波音737已经飞了6个半小时了,真的拼了”“1700公里的距离,昆明到加德满都,东航这两架波音737飞了接近7个半小时,真是非常的不容易”“盘旋39圈后,MU2583降落在加德满都机场”……4月27日深夜,若干新浪认证的民航自媒体微博,不断直播贴出东航航班的航迹图。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夜空里,东航飞机一圈圈反复盘旋、等待降落指令的情形,得到了网友的高度关注。曾经有声音质疑民航救援效率的网络世界,转眼就变成了一片点“赞”。
几张简单的图片背后,东航面对的却是异常沉重的考验。随着震后救援进入高峰,加德满都机场成为航空交通要道,停机坪停满了各国的撤离飞机,起飞一架才能降落一架。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事先无法预知准确降落时间。4月27日当晚成为舆论焦点、被成千上万网民同步关注的MU2583和MU757航班,即遇到了这一难题。
快到尼泊尔境内时,东航这两个航班的机长庄煜和莫朝辉被告知,机场停机位已满,无法降落,只能先在空中盘旋,等待降落指令。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夕阳告别了南亚次大陆的地平线,夜幕中,降落指令仍遥遥无期。
返航还是等待?艰难的抉择横在机组和指挥人员面前。
经过综合分析,东航的机组和指挥中心都认为,飞机起飞前已加满了油,即使油量不够也可备降就近的加尔各答机场补充燃油,从安全角度评估可以等待。
“想到还在灾区苦候飞机的同胞们,我们不就是为了能让他们早一点儿回家才来的吗?不能让他们失望。有一分希望,我们就付出十分努力,而且飞机上还有我国派往尼泊尔的地震救援队员”。机组下定了坚持等待的决心。两架飞机在加德满都上空盘旋30余圈,飞行员紧盯油量,能多撑一会儿是一会儿。4月28日凌晨,终于安全降落加德满都机场,将要下机奔赴震区的救援队员也向东航的救灾战友们鼓掌致意。
坚守与努力,也体现在加德满都接待受灾同胞的第一现场。东航营销委加德满都营业部的员工们,在10多天的时间里没有按时吃上一顿饭,睡过一个安稳觉,全身心扑在服务安抚旅客、向总部汇报现场信息、联系使馆沟通情况上。营业部的办公楼在地震中开裂了,他们依旧坚守;有的员工本在休息,得知地震消息迅速赶回办公室,和同事一起开展服务;而尼泊尔本地员工几乎都遭遇了家中房屋受损、亲人受伤的情况,但他们只是回家看了一眼,就匆匆返回。因为他们深知,这时候旅客也特别需要自己。
奉献 在万众瞩目之外
对于东航来说,尼泊尔强震发生后,履行央企责任、开展救援,不仅是接运震区同胞,还有更多在撤离航班的聚光灯外,却同样艰巨的任务。
5月3日,一次考验不期而至:一批重达10余吨的我国救援物资要尽快运至灾区。
虽然此前东航已经利用货舱向尼泊尔运输过物资,但这么大的数量则非比寻常。由于加德满都为特殊机场,东航用适合高原飞行的波音737-700型飞机执飞,该机型货舱运量每班仅在2吨左右。如何才能将这些灾区急需的物资安全、快速运到?
东航决定特事特办,让救援物资进入客舱,“坐”到座椅上。东航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货物进行分类、测量客舱门尺寸和座位空间,进行物资加固,保证其在客舱内不会滑动。客舱装货,最难的是飞机的平衡配载,在整个装载过程中,根据不断变化的数据,工作人员及时调整配载,尽量使航班利用率最大化。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5月3日,MU757航班率先装货5.855吨出发,其中超过4吨都安放在客舱里。其余物资也随后续航班迅速运抵当地。
灾后,从中国前往尼泊尔的航班上仍有部分旅客。他们中既有救援队员,也有原来旅居我国、现在心急如焚要回家了解情况的尼泊尔侨民。为了抚慰尼泊尔旅客,东航的客舱乘务员们贴心细致地服务,给旅客叠起千纸鹤、送上毛巾扎出的小兔子,舒缓他们焦虑的情绪。
更鲜为人知的是,东航还有另一条航线,同样在地震发生后迅速转入应急模式。由于尼泊尔的震中离我国西藏自治区不远。4月25日22时许,东航接到信息,可能要连夜执行5个从昆明飞往拉萨的救援航班。拉萨是高高原机场,运行标准要求高,又是夜间飞行,对飞行人员资质和机组搭配要求非常高。怎么临时找到这么多符合资质要求和运行标准的飞行员?东航云南公司飞行部把任务需求贴到了部门微信群里,本该休息的飞行员们纷纷表态,可以执行任务。东航云南客舱服务部也立即就任务作出部署。就这样,短短半小时内,急救飞行机组人员便完全落实到位。
不久,随着拉萨当地更明确的信息进一步传来,救援航班任务取消了。不过,对于东航的员工们来说,自己依然会随时准备着,奔赴灾区。
责任 在多年接力之间
对于东航来说,面临此次尼泊尔强震救援的考验,虽突如其来,却有条不紊,迅速为同胞架起了回家天路,这是源于历年来东航参与诸多应急救援任务、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累下的丰富经验和完善预案。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遭遇强震袭击,作为唯一具备玉树机场高高原飞行资质和驾驶经验的东航,第一时间集结3架空客A319高原运输机,在灾后最早打通空中生命线,最早送上抢险救援部队和救护医疗队,最早抢运出玉树震区危重伤员。
2012年9月7日,云南昭通地震发生,东航派出直升机和大型客机飞赴灾区,抵达昭通的第一架救灾客机,就是来自东航云南公司。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地区发生6.5级地震。仅两个半小时后,东航首个救灾航班即飞抵当地。8月4日,东航领导带队赶到,指挥部署。随后,东航又向地震灾区捐款2000万元。
在近年来的各种跨国应急救援中,东航同样一再担起重任。
2010年1月,加勒比岛国海地被地震重创;随后,经过66个小时、30000多公里、飞越7个国家、辗转4座城市的空中航程,东航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无空管指挥、无导航设施、无地面保障的“三无”状态下,圆满完成运输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和援助药品、撤回中国地震救援队和滞留海地中国公民的任务。
2011年初,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东航积极加入到民航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任务最急、情况最复杂、范围最广、航线最长的利比亚撤侨任务中。2月26日~3月5日,东航调配运力紧张的大型宽体客机、削减黄金航线,全力优先保证撤侨,26架次航班共接运6722名从利比亚撤出的同胞。
2014年,埃博拉疫情袭击西非,东航又执行了多次往返疫区国家、接送我国援助疫区医疗队的包机任务。
截至发稿时,东航已经在震后的尼泊尔接回旅客2329人,运输我国支援尼泊尔的救灾物资逾20吨。而对于东航来说,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公益的航程,还将继续。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