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航企 >> 正文

低成本航空的现在和未来



2015-08-14   作者:罗俊勤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10年,全球低成本航空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12.2%快速提升至2014年26%。其中,欧洲低成本航空的市场份额超过40%,超越北美市场成为份额最高的区域。亚太地区低成本航空的市场持续保持快速增长,10年间市场份额从3.4%增长至25.7%,亚航、捷星等龙头企业逐渐显现。放眼中国,低成本航空市场份额低于10%,渗透率与欧美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在中国民航业大众化趋势明显、政府支持发展低成本航空的形势下,中国低成本航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美国低成本市场已经进入整合后的平稳期,低成本航空的市场结构和份额均比较稳定。欧洲市场正处于整合期,不断有低成本航空公司成立,也有公司破产或被收购,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数量将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集中。亚太地区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低成本航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近20年低成本公司增加了38家,仅退出9家,亚太地区的低成本市场竞争将愈发激烈。中国低成本航空可谓刚处于起步阶段,九元航空、西部航空等低成本公司逐渐增加,但目前为止仅有春秋航空的经营比较成功。

  随着低成本航空的发展,传统航空与低成本航空在相互借鉴中逐渐实现混合经营。一方面,低成本航空从最初的服务简化、降低成本、追求票价优势,到充分利用创新优势推陈出新,发展各种增值服务,并不断细化客源细分,从单一经济舱调整为兼有超级经济舱或商务舱,以扩大目标市场。而传统航空公司也在通过减少非必须服务以降低成本,并将其调整为可选择的付费服务,如美国大部分传统航空已经不提供或仅提供少量的免费行李额,这既能降低成本和票价以应对低成本航空的冲击,也为发展逾重行李等增值服务业务提供了较大的空间。2014年,全球航空公司中增值服务收入排名靠前的均是美国航空、达美航空、汉莎航空等传统服务公司。

  传统航空公司为了应对低成本航空,也纷纷成立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将区域内短距离航线交给低成本子公司运营,通过提供分拆式服务、在短程航线提供更廉价的机票来维持市场份额,母公司则主要负责国际枢纽长航线,达到区别定位、相互支撑的战略目的。英国航空、汉莎航空等传统航空都成立了个自己的低成本航空公司。航空经济咨询公司麦克马伦认为,“在低成本航空发展初期,市场空间较大时采取简单的低价策略就能获得市场的增长迅速,但随着市场增长空间逐渐减小,低成本航空也开始采取更复杂的战略以争夺传统航空公司的客源。”随着客运量增长速度进一步放慢,低成本航空公司的营销策略也将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如何应对低成本航空,对亚太地区的传统航空公司而言,或许将成为较长一段时间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