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全球购:不偏离三大核心支柱产业链
在今年5月,海航集团以1.59亿澳元继续投资了维珍澳洲航空,持股比例提高至20%;航空餐食方面,海航集团的动作更大,今年4月海航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交易后,海航航食配餐业务占据全球航食配餐市场的27%。但海航集团就此疑虑反驳:“银行长期跟踪海航并为海航提供融资服务,近三年来银行对海航的授信额度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这说明海航经营状况良好;且海航信用良好,能按时还本付息,很好的说明海航的资金链很稳健。
希尔顿酒店(资料图)
一直在全球“买买买”的海航集团,近日再放大招:10月24日,海航集团宣布,豪掷65亿美元,收购黑石集团持有的希尔顿全球酒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希尔顿”)的约25%股权。
这是海航集团继在今年三月份全资收购卡尔森酒店以来,在酒店领域的又一次出手。此前,海航集团还分别收购了西班牙NH酒店集团29.5%股权和美国的红狮酒店公司15%的股份。
那么,在海航集团这一系列在酒店行业的投资并购背后,他们对酒店业有着怎样的战略图谋?又如何与海航的航空主业形成协同呼应?
希尔顿只是一块拼图
海航集团方面对记者表示,收购希尔顿股份将进一步拓展海航集团在全球的布局。海航集团对希尔顿酒店与旗下的航空、旅游、实业等业态即将产生的协同效应表示期待,并且希望借助希尔顿酒店集团,拓展海航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关系网络和管理经验。
数据显示,作为全球最大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希尔顿目前在全球10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700多家酒店、度假村和分时度假酒店,总计超过77万间客房。拥有和管理华尔道夫、港丽、希尔顿酒店及度假村、希尔顿逸林酒店、汉普顿旅馆等多个品牌。
此次收购对于海航集团来说,最直观的利好就是,希尔顿酒店的5000万优质会员,将成为收购主体—海航旅业旗下吃、住、行、游、购、娱产品的潜在目标客户。
收购案的另一方,希尔顿酒店集团在前不久的Q3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看好海航广泛的航空网络、会员忠诚度计划、金融服务,以及线上线下的旅行社业务和分销平台,这些资源将为希尔顿酒店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战略支持和帮助。
同样,海航集团所拥有的1700万金鹏俱乐部会员和3300万金融业客户等,这都将成为希尔顿的潜在客户群。
此外,海航集团还强调,这次收购与普通的财务性投资不同,集团把这次收购案看作是一个长期持有的战略投资。据彭博综合盈利预测,2015年至2018年,希尔顿的税前盈利将由13.8亿美元增长到18.8亿美元,预计增幅28%。
不管是这次收购希尔顿酒店集团,还是并购其它海外资产,都只是海航在全球市场布局的一块拼图。
疯狂“购物单”的背后
近几年来,海航集团在全球投资并购市场的出手之豪气,频率之快,都令人咂舌。
典型的案例包括,在今年5月,海航集团以1.59亿澳元继续投资了维珍澳洲航空,持股比例提高至20%;航空餐食方面,海航集团的动作更大,今年4月海航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瑞士航空配餐公司Gategroup,交易后,海航航食配餐业务占据全球航食配餐市场的27%。
在线旅游领域,海航集团在2016年年初以5亿美元收购途牛24.1%的股权。而就在上周,澳大利亚在线预订网站Webjet以5600万美元的价格,把东南亚地区的OTA Zuji香港和新加坡的业务出售给一家位于香港的私人控股公司优利航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Uriel Aviation Holding)。而海航集团也被诸多香港和新加坡的业内人士认为是这家公司背后真正的操盘者。
酒店方面,海航集团投资3.37亿欧元累积获得NH酒店29.5%的股权,2015年6月以约2156万美元购得美国红狮酒店集团15%的股份,2016年4月全资收购卡尔森酒店及瑞德酒店51.3的股权,交易数额不明。
海航集团还在航空租赁、物流、机场服务、航空科技等诸多领域频频出手,他们甚至投资了Uber China以及美国著名的联合办公空间RocketSpace等新兴的创业公司。
可以说,海航集团在海外投资并购的优质资产,再加上海航原有的家底,蔚为壮观:
以海南航空为首的地方航企体系,再加上战略投资的法国蓝鹰航空、加纳AWA航空、巴西蔚蓝航空、维珍澳洲航空,同时加开北美航线,拥有空港资源和丰富航线的海航,或将成为第一个开通环球航线的中国航企。
旅游板块,旗下原有的旅行社—凯撒旅游,拥有门店240余家,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上战略投资的在线旅游企业—途牛,其打造的旅游业务线上线下网络,将为海航集团旗下的吃、住、行、游、购、娱等产品进行分销。
作为此次收购的主体,海航旅业在国内已经拥有“唐拉雅秀”、“海航酒店”两个自主品牌系列;在海外持有美国红狮、西班牙NH、南非Tsogo Sun等多家知名酒店股权,还全资持有卡尔森酒店。
机场板块,海航不但拥有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甘肃机场集团等16家国内的机场,海航还在2015年以28亿美元收购了欧洲机场地面服务供应商瑞士空港公司(Swissport),为海航在机场服务领域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海航集团“购物单”的背后逻辑不难看出,其并购的大都是与海航旅业经营的航空、旅游、酒店等主营业务强相关的企业或资产。
出境游潮带来的契机
面对中国乃至亚太这一全球发展最快的酒店市场、出境游市场,以及汹涌的出境旅游热潮,海航集团“走出去”的海外扩张战略意图将会更为明显。
海航酒店集团董事长白海波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航的飞机飞到哪,海航的酒店就要开到哪。”不难看出,国内游客日益增长的出境自由行需求,促使海航集团及其它中资企业更多地瞄准了海外优质资产。
无论是中资企业还是中国游客,都在这种深刻变革的形势下,履行着“走出去”的时代使命。
据介绍,海航目前在海外并购的基本思路是,为国内游客赴海外旅游提供服务,其投资的资产集中在国人经常去的,且海南航空通航的国际城市、知名旅游商务目的地。
国内酒店集团中,大都还停留在与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合作成立品牌的“引进来”层面。例如:华住与雅高合作,拿下雅高五个品牌在中国的经营权;而铂涛酒店此前也曾与希尔顿酒店达成合作,将希尔顿欢朋品牌引入国内;东呈酒店与万豪酒店合作,宣布引进“万枫”酒店这一品牌。
虽然铂涛和开元也曾在欧洲收购一些酒店资产,但论收购规模和酒店品牌的知名度,尚无法与海航集团的动作相比,而海航集团与所投资酒店集团在中国市场的合作也在推进,例如海航集团在今年上半年推动与NH酒店合作的中国酒店品牌“诺翰”的落地。
“欧美市场的企业发展比较快,通过战略投资一些拥有强大市场地位和优秀管理团队的企业,有助于完善海航在全球布局,同时吸收欧美企业的成熟管理经验,既“走出去”也“引进来””海航集团公关部门表示。而此次海航投资的希尔顿就是一家拥有近百年酒店管理经验的世界级品牌酒店。
参与全球资产再配置
海航集团方面还提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形势发生根本变化,全球经济资源重新配置,也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是中国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酒店、出境游市场的一个诱因。
所以,海航在全球大肆收购酒店的一系列动作,并非孤例。
2015年,安邦就曾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今年早些时候,也尝试参与收购喜达屋酒店,但最终退出;近期,安邦保险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奢侈酒店集团Strategic Hotels&Resorts Inc.的交易案也已接近完成。
随着国内企业资本积累的初步完成,并购整合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在人民币存在贬值趋势、国内优质资产不多且收购溢价严重的局面仍在蔓延的双重影响下,中资出海寻找高收益资产的脚步必然不会停止。
海航集团公关部门表示:“航空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周期性强的特点,为了平衡风险与收益、抵消航空业周期性波动影响,海航实施多元化转型发展战略,并通过产业协同做大做强。”
航空业是一个对汇率极为敏感的行业。在以美元、欧元为主要结算货币的飞机购买、燃油采购、国际客票市场,人民币一旦贬值,对航空业的影响首当其冲,致使其运营成本加重,而通过收购海外资产来对冲汇率风险的这一逻辑,至今被有效应验。
国外很多酒店资产都是终身产权,而且优质资产的投资回报率预期更高。有分析人士就提到,此次并购案的卖家希尔顿酒店集团净资产59.5亿美元,海航集团以65亿美元、溢价14%的价格,拿到希尔顿这个盈利稳定且现金流充裕的资产还是很划算的。
这些优质卖家,关注的不再只是收购能溢价多少,更看重中国出境游热潮所带来的巨大的消费需求。海航集团公关部门还表示,集团将继续加大海外资产配置,积累境外航线网络、优质物业、金融资产等战略资源,为海航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据其介绍,海航考虑收并购时,首先要考虑就是,标的企业所处的产业是否符合海航的国际化产业布局;其次要考虑的就是,能否帮助海航打造和丰富全产业链,形成上下协同的效应。
最后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前景、业绩优化成长的空间、收购和投资的成本和预期收益等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收购交易的成功,以及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解决产业协同的难题
平衡风险与收益、抵消航空业周期性波动影响,实施多元化转型发展,一直都是海航集团的海外扩张的出发点,但多元化发展也带来了产业协同的难题。如何解决产业协同难题,并整合所有资本运作的产业资源,将是海航集团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面临的最大阻碍。
海航集团公关部门表示,近年来海航在国内外资本运作中所做的“加法”和“减法”,看似“形散”,实则“神聚”,但海航的多元化发展,实际上都在围绕着锻造核心竞争力进行。
“集团将始终围绕航空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这三大支柱产业链,来打造核心商业模式,”海航集团公关部门还强调,集团未来将继续整合集中资源,控制核心环节,布局全球网络,构建现代服务业综合运营体系,向全球卓越企业迈进。
据了解,为实现集团多元化产业的协同,海航集团在2007年,就专门组建了产业协同工作组,制定海航产业协同方案,核心的策略包括:通过搭建内部评估体系和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来实现产业内的自发协同,并实现产业内客户、渠道等多方面资源的互通有无;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产业内利益冲突和成本分摊等问题,设计了内部交易机制,以及一些必要的组织架构和激励措施。
虽然海航方面多次强调这次投资希尔顿酒店,仅以25%的股权成为股东,不参与希尔顿酒店的经营管理,也不存在同业竞争的风险。
但不少分析人士仍表示,海航集团在海外疯狂收购酒店资产,将加大海外投资并购的酒店之间的竞争。这并非行业人士的无端猜测,今年6月份,海航集团收购的NH酒店就曾召开股东大会,通过了罢免海航集团委派的4名董事的决议。
《北京商报》就此事报道时称,海航集团全资收购的卡尔森酒店与NH酒店在德国和比利时等市场存在竞争和利益冲突关系。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红狮酒店与卡尔森酒店在北美中高端市场同样互相视为竞争对手。
对此,海航集团称,其一直在致力于营造酒店行业良好的竞争环境,但也要充分发挥自主性。如何慎重考虑所收购资产之间的业务竞争关系,给出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办法,或进一步持股,横向整合同领域资源,实现产业的协同发展,将非常考验海航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操盘的智慧与能力。
降低融资杠杆以避险
而外界对于海航疯狂的海外扩张,最关心的还在于其资金来源和债务风险问题。
海航方面对此曾积极透露,集团其资金来源,既有一二级市场融资,还有企业自有资金,合作金融机构逾280家,截至目前,多家银行对海航集团的授信额度已超过5300亿元。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经济网曾梳理了海航集团在证券交易市场的融资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5年起,其通过海航投资、海航投资、渤海金控、海岛基础等在A股的上市公司,已经募集资金约820亿元人民币;通过布局,海航在新三板完成的融资和计划融资已经达到137亿元。
虽然面临高负债率和高杠杆的压力,但并未影响海航集团继续大规模收购,此举一直为行业分析师所诟病,海航或许该思考如何协调扩张步伐和负债规模。
但海航集团就此疑虑反驳:“银行长期跟踪海航并为海航提供融资服务,近三年来银行对海航的授信额度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这说明海航经营状况良好;且海航信用良好,能按时还本付息,很好的说明海航的资金链很稳健。”
但是否也说明,只有不停的买买买,才能支撑海航集团的资本运作模式呢?
责编:xwxw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