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聚焦 > 人物 >> 正文

黄楚标:实施“一地两检” 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航空网络的互联互通



2022-03-07   作者:刘韶滨  来源: 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香港国际机场对外连接超过140个国际航点,超过大湾区其他机场的国际航点总和。但是目前只有37个内地城市可直飞香港,理论上最多也只能与83个拥有航空口岸的内地机场建立航线。内地与香港航空网络的联通程度还有待提升。”全国政协委员、东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楚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香港机场对内地往来香港航班仍采取传统'两检'方式,通关手续繁琐、效率有限,是进一步推动内地与香港航空网络的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刘长乐及黄楚标等14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集体提交了《关于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的建议》的提案,希望推动“一地两检”的构想在香港国际机场落地实施。

640.jpg

  全国政协委员、东海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楚标

  “一地两检”有先例可循

  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是指在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陆路、海路口岸设置相毗邻的内地口岸区和香港口岸区,由内地、香港双方分别按照各自的相关法律,对乘机往来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出入境人员及其随身物品、行李,以及进出口货物进行出入境监管,使旅客和货物可在一个机场、一个客运大楼、一个大厅、排一次队、一次清关检查就办完两地的出入境手续。

  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截止2020年境外已有65个航空、陆路、海路口岸实施“一地两检”或类似的预先清关、并置管制等安排,国内亦有5个案例,包括深圳湾口岸、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横琴口岸、港珠澳大桥珠海-澳门口岸、青茂口岸。

  其中,广深港高铁西九龙口岸“一地两检”最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一地两检'涉及两地行政、司法管辖权的划分和法律适用,可借鉴广深港高铁的实施程序和具体安排,确保制度上合法合规,操作上科学合理。未来,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逐步推动航空清关机制、流程、数据的协调融合,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黄楚标表示。

  实施“一地两检”的意义

  从最直接的效果来看,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 将大大提升过检效率。旅客在“一个机场、一个客运大楼、一个大厅、排一次队、一次清关检查”,将两边最耗费时间的查验文件、联检手续等环节无缝融合,将有效提升通关效率,节约通关时间。

  实行“一地两检”后,因内地口岸区前移至香港机场,大多数内地机场都可开通直达香港的航线并从香港飞向世界,使香港国际机场真正无缝接入全国空网,进一步推动了内地与香港航空网络的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人员往来和经贸活动,深化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互利合作,推进内地与香港在民航领域的融合发展,使香港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香港经济走出阴霾,再度腾飞。

  由黄楚标担任组长的“香港国际机场'一地两检'研究课题组”前期测算,实施“一地两检”后,从香港国际机场进入香港的旅客数量将远超疫情之前,在不考虑航空物流的情况下,不但直接或间接贡献超过180亿美元的客运产值,还将带动超过152亿美元的关联产业和临空产业,创造至少3万人的直接就业。

  此外,香港机场管理局2019年的报告提出了“机场城市”的概念,其内涵不只包括机场与周边商业活动的融合,还包括成为迎合智慧发展的平台,为旅客提供出行、购物、娱乐、演出等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因此,一旦'一地两检'在香港国际机场落地,机场城市的消费人群就不仅是香港的700多万人,也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8000万人,内地14亿人都可便利地抵达机场城市,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一方面,带动临空经济区、会展、咨询、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汇聚形成区域资源要素高地,为香港塑造新地标;另一方面可利用香港国际机场的独特地理位置优势,将机场核心功能与相关产业结合,深化产城融合发展,通过产业链、价值链、信息链激发临空经济发展潜力并带动香港航空业的高质量发展。”黄楚标表示。

  优化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格局

  可以预见,“一地两检”落地实施后,香港国际机场的内地航线将大幅增加,为了避免广州、深圳、香港三地机场出现各自发展、无序竞争局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大湾区民航协同发展格局。

  对此,黄楚标建议,一方面应推动香港国际机场陆路、海路口岸逐步实施“一地两检”,加强湾区机场群彼此之间的铁路、公路、海路联系,推进跨境业务无缝融合,给旅客更多选项;另一方面,应在“一国两制”框架下,顺应湾区民航错位发展趋势,推进构建差异有序、共享共赢的区域民航协同发展政策体系。

  黄楚标表示:“在香港国际机场实施'一地两检'将消除目前'两检'带来的障碍,对于巩固和发展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推动粤港澳湾区空域资源优化,以及联通大湾区各机场打造更高质量、更加协调、更可持续、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机场群提供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撑”。(刘韶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北京新航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