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新桥机场:通向世界的空中桥梁



2013-05-13   作者:  来源: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记者走进安徽航空史上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这是一条振翅欲飞的“热带鱼”,这是属于安徽的4E级枢纽干线机场。在距合肥市中心31.8公里的肥西县高刘镇,一座现代化的“航空城”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就将成为安徽通向世界的一座新的空中桥梁。

  近日,记者赶到这里,见证了这条“热带鱼”的成长历程。

  建设之初:选址只用了半年

  新桥机场航站楼二楼入口,正在忙碌的工人徐师傅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安装入口处的大理石地板,“现在都在加班加点,年内肯定能全部完工。”

  而回想建设之初,选址成了前期工作的最大难点。合肥新桥机场选址之前,曾有业内人士分析,合肥周边机场林立,城镇和人口密集,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和矛盾,难度相当大,选址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合肥新机场建设从项目启动到选址确定,前后不过用了半年时间。

  在合肥启动新机场项目后,2005年11月10日,中国民航新机场规划设计院总院项目组到达合肥,仔细勘探合肥、六安、巢湖3市及肥东、肥西、长丰、寿县、庐江5县的9个预选场址,最后重点勘探了高刘、许岗和刘岗三个场址。

  最后决定,在高刘和刘岗交界处定下了这个地址,距合肥市中心31.8公里,江淮丘陵地带,地势起伏不大,场区开阔,净空条件好,同时场址周围地面交通便利,附近有合叶、合淮阜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宁西、淮南、合九铁路通过,与周边机场冲突最小,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2008年12月19日上午11时18分,备受关注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建设工程,在合肥市肥西县高刘镇,合肥新机场场址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工仪式。而总投资43.05亿元的合肥新桥机场,其规模和投资均刷新了安徽航空史纪录。

  建设过程:承载皖人的“厚望”

  新桥国际机场最快在明年春节前投入运行,而未起飞先振翅的蓬勃现状,让很多人看到了合肥的发展蓝图和安徽的新希望。

  新桥机场开工时,时任省长王三运就首先寄托了对这座“大块头”的期望:“合肥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顺应了安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事关全省改革开放、加速崛起的大局,它的落定,奋力谱写了安徽交通建设新的篇章。”

  今年2月,省长李斌在调研机场建设时指出,新桥机场对于加速安徽崛起、建设美好安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空港是一个地方开放的窗口、形象的窗口,也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服务能力和投资环境的重要体现,抓好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对于提升安徽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机场建设发展,让更多在外的安徽人看到了回乡机遇。2009年,已是知天命之年的康保林,毅然放弃了10多万的可观年薪,告别了19年的司机生活,从江阴回到了合肥的高刘,在高刘的街上开了一家“保林超市”,等的就是新机场运营的那一天。

  建设者:“硬币厚度”误差难容忍

  新桥国际机场创下了几个之最,在建设过程中,“完美”的理念,已渗透到每一位建设者的血液里。

  孔师傅,参与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装修施工的建设者之一,他的任务是铺装航站楼大理石地板。这“静音”的地板,铺装起来可是个精细活。“比装修自家房子还用心。”孔师傅说,要做到连一条缝都没有,才能让地板材料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以后坐飞机的旅客从这上面走,拖着行李箱,不会发出噪音!

  而在尽显英姿弧线型的航站楼身上,披一件巨大的晶莹外衣——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玻璃幕墙,而托起这些玻璃幕墙的,是航站楼的钢结构。“整个航站楼用钢9000多吨,相当于一个中型钢结构生产企业一年的产量。”说到新桥机场的用钢量,其施工方浙江精工钢结构的现场负责人介绍,该数字是“鸟巢”用钢量的20%还多。而让这位曾参与过“鸟巢”钢结构施工的负责人更加感慨的,其实还是钢结构施工的难度和精细度。

  一元钱的硬币,厚吗?不厚。但在新桥国际机场的建设者眼中,这个厚度已经难以容忍!航站楼,其骨架钢结构的测量,误差绝不允许超过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

  建设作用:“领航”安徽经济

  建成后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成为继北京首都、上海虹桥、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深圳宝安、厦门高崎等机场之后,具备国内目前最高飞行区等级的机场,可供世界上目前已投入商务运营的所有飞机起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说,新桥国际机场的建成,对整个安徽都将起到“领航”的作用。“不仅是合肥经济圈能受益,它也将成为长三角区域最西端的空间站,让安徽和长三角城市走得更近,成为安徽通往世界的重要经济通道。”

  合肥经济圈专家王开玉表示,新桥机场建设对于改善安徽交通状况,释放合肥滨湖新区建设空间,拉动江淮分水岭地区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周边产业园的出现,还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圈内兄弟城市的产业对接融合,推动合肥经济圈的壮大与崛起。”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