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场如何不“孤独”?
5月底,合肥新桥机场将正式启用,安徽民航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新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5万吨的使用要求。截至目前,安徽省尚未出台围绕新机场建设临空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方案。因此,民航局副局长周来振到合肥新桥机场进行行业验收时,不禁发出“机场有些‘孤独’”的感慨。如何才能不让机场“孤独”?这不仅是机场自身需要考虑的事情,更需要地方政府高瞻远瞩、未雨绸缪。
要让中国机场不“孤独”地发展,当地政府要有长远眼光,正确看待机场对于区域发展的作用。如果把机场简单地视为客货集散地,那么机场仅能发挥单一的运输功能。如此一来,机场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能力就不会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把机场看做是区域经济进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并发挥好其带动产业转型、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那么以机场为依托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航空经济——就能进入地方政府的决策视野。早在20世纪80年代,荷兰政府就意识到航空对荷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及时有效地将史基浦机场发展纳入到荷兰国家发展战略中。1999年,韩国政府为了打造东北亚经济中心,将仁川机场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着力将仁川机场打造成“五元港”,即空港、海港、信息港、商务港和休闲娱乐港。
要让中国机场不“孤独”地发展,当地政府就得对机场以及周边发展做好科学规划。航空经济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在临空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中,需要吸引那些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到园区内,对航空运输依赖性不强、低端落后的产业就应坚决剔除。今年3月7日,国务院批准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自此成为引导实验区有序开发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依据该发展规划,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企业准入方面的工作就变得有章可循,不会盲目地将一些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的企业纳入园区内。
要让中国机场不“孤独”地发展,当地政府还需要提前做好相关配套服务,并制订好相应的政策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让航空业充分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就得提前做好“地面”保障工作,做好基础设施投入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工作。除此之外,临空经济区要发展好,金融、土地、税收、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也需尽快完善。今年1月,福州市政府就在《关于促进福州临空经济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制定了具体详细的政策。
著名临空产业专家卡萨达教授用“第五波理论”预示21世纪是航空的世纪。去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专门就大力推动航空经济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目前,从国家到各地政府均对机场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用实际行动消除机场存在的“孤独”感应尽快提上日程。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