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空中120”,我们还要等多久



2014-05-13   作者:方向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6日,金鹿航空救援有限公司和两家医院在上海开启“空中120转运”合作模式,通过组成一支空中运输队和医疗抢救队伍,为患者提供国内外“一站式”航空紧急救援服务。同日,成都一名身患疾病的婴儿欲乘坐民航航班前往南京接受治疗。航空公司出于安全考虑,要求有专业医护人员与婴儿同行乘机,结果婴儿家长因找不到医护人员而无奈放弃。

  从这两则消息中,我们不难看出,航空急救服务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距离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还很远。所以,公众在有此需求时,往往会第一时间想到求助于民航运输航班。比如,日前南航就成功地在各地空管部门的协调下将用于移植的心脏从桂林运送到北京,及时挽救了一名12岁男孩的生命。东航也成功协助一名被烧伤的独龙族小女孩赴北京接受治疗。

  各航空公司基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奉献爱心的初衷,保障特殊旅客乘机的行为值得赞扬,充分展示了航空企业对生命的尊重。但是,受制于时刻和机上设备等条件的限制,民航航班不可能随时随地完全满足所有的急救需求。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部分社会公众往往出于不了解具体情况等原因,反而苛责航空公司“不伸出援手”。

  目前,航空急救服务已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重视。今年3月底,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与欧直公司正式签约,购进2架EC135双发直升机。第一架直升机于今年8月到京,第二架将于2015年下半年到京。此外,广东省人民医院也开展了覆盖广东全省及港澳地区的航空急救服务。但是,距离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还十分遥远。在美剧《实习医生格雷》中,空中直升机运送急救患者的场景时有出现,急救飞机运送等待移植的器官也十分平常。民航航班只是作为备选方式。东京、悉尼、纽约等世界大都市目前都是空中、地面急救相互配合,以避免因交通堵塞延误急救时间,航空救护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急救手段。

  目前,国内各有关部门对空中应急救援的审批时限已逐步缩短。空中医疗救援飞行,从申请时刻、航线到最后起飞,最短可在半小时内完成。虽然并不能做到即时起飞,但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空中急救需求。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直升机救援的费用大约为每小时1200美元。而国内一架EC135直升机的运营成本约为每小时2.5万元人民币,用于航空应急救援的收费大约为每小时3.5万元。虽然我国通航企业参与应急救援转运可获得每小时2800元的政府补贴,但还不足以降低市场收费。如此高昂的价格导致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又导致航空急救服务形成不了完整的运营体系,单机运营成本太高。这一问题的解决,显然不应只依靠通航企业一家之力,而应由相关政府部门从制定税收、补贴等政策,建立完善的保险制度等方面入手,统一协调。

  虽然我国航空急救服务目前距离先进国家尚有差距,但在通用航空发展被寄予厚望的大背景下,航空急救服务行业的“春天”并不遥远。应顺势而为,抓住机遇,调动多方资源,建立完善的航空急救服务体系。唯有如此,才能让航空急救服务企业和民航运输企业各司其职,术业专攻,共同以优质的服务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