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班延误,不能误了沟通
近一段时间,微信朋友圈里已经被航班延误的话题刷屏。出行的人们要么滞留在机场,要么刚刚从迟到的飞机上下来。在吐槽之余,也不难发现,大多数人其实对航班延误本身并无意见,而是对延误的具体原因缺少告知和机场、航空公司的处置办法颇有微词。
从这一次国内航空大面积延误来看,实际上就是一次压力测试。首先就是对空管、机场与航空公司综合应急能力的考验,比如事前的信息发布,现在看来就有点混乱。针对自本月20日开始出现的延误,民航空管曾发布消息,称受其他用户高频度演习活动影响,要求各公司按航班量的25%进行调减。26日,发布大面积航班延误橙色预警,预计27日上海区域9时至11时有空域繁忙情况。28日晚间,又发布红色预警,预计29日14时至18时上海两大机场通行能力下降75%。而国防部网站消息称,将从7月29日起,在东南沿海方向举行实兵演习。其中的空中演习势必会对民用航空的正常运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并指出军演对民航影响是有限的,不是造成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
航班延误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大面积延误基本上是流量管制或天气因素造成的。很显然,军演叠加恶劣天气,是这次大延误的主要原因。可是空管与军方在消息发布上似乎缺少足够的协调,具体时间、原因等关键信息没有统一口径。这就容易造成外界的无序解读,甚至为谣言制造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实际上,坦承延误原因,无论是军演还是天气因素,都能得到公众的充分理解。大部分网友都明确表示,支持民航为军演让出空域,表达了拥军爱国的热情。天气原因更是关系到航班安全,乘客们当然不会有什么意见。所以航空公司等相关负责人,完全应该加强军民协调,有一说一,把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说清楚,不要简单地把大面积延误统统归结到“演习”上。这不仅反映了民航空管、机场方面的一种“懒政”思维,甚至还有转移矛盾的嫌疑。
另一方面,航班大面积延误作为客观现实,也是对乘客素质的检验。无论心情如何焦急、如何不满,作为航空器的使用者,应当充分认识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占座不走、冲上跑道、攻击工作人员……种种不理智的举动,不仅威胁其他乘客的安全,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多麻烦。台湾复兴航空GE222班机在澎湖发生坠机后,载满返乡客的次班航班起飞一小时后折返高雄,在还不知道前面航班已经出事的情况下,全机乘客都没有反对或质疑机长决定,显示了大家对航空器安全规定的尊重。
只有民航的管理运营方与民航的使用者,都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及时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大家站到一起来解决问题、守护安全,才能将航班延误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也才能维护空中飞行的安全。
责编:admin2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