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给酷暑“降火” 却为民航“浇油”
蔓延多地的雷雨天气尽管给酷暑降了火,却给一些民航机场浇了油。近期以来,随着恶劣天气助推的航班延误高频发生,多地机场发生滞留旅客与工作人员冲突事件,更有一些地方机场上演“全武行”,使航班延误问题再次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5日,一对内地夫妇大闹香港机场袭警而被拘捕。6日,3名乘客在上海虹桥机场与地勤人员发生冲突,并有殴打行为,警方随后将相关当事人带回调查。上述两起事件的起因,均是航班延误。
“总体来说,航班延误分为两类。一类属于主观原因造成的非不可抗力,如机械故障、准备工作不充分等,航空公司须担责。另一类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如天气、战争及空中管制等,航空公司可以免责。”中国消费者协会前法律事务部主任王前虎向中新社记者介绍。
王前虎所指的航空公司可以免责的天气原因,被认为构成了近期以来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上周以来,中国多地发生大规模持续性雷雨天气,使航班准时起飞几乎成为一种奢望,当周也因此而被网友调侃为“航班延误周”。
“雷雨天气只是短期原因,长期看来,航班延误的原因在于供需矛盾较大。”中国民航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李晓津对中新社记者指出,西部地区出现航班延误的频率远低于中东部地区,便是力证。
这一观点得到了北京首都机场调度员王飞(应受访者要求,采用化名)的赞同,他提供的数据显示,通常情况下,因天气因素导致的航班延误只占航班延误总起数的约40%。
“首都机场目前只有三条跑道,每天起降飞机1600多架次,这一承载量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王飞称,机场的不堪重负成为航班延误的重要原因。
作为另一种不得不提的供需矛盾,是中国民航空域过小,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导致流量控制及由此造成航班延误的根本原因。民用空域远低于国际标准。
王飞补充道,航空公司的管理是否规范及空管保障水平的高低,也是航班能否正常起飞的重要因素。他坦言,目前看来,这两个方面都有亟待改进之处。
“最近几年,民航局在提高机场现有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对航空公司的管理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李晓津说。
事实上,自2011年开始,为缓解航班延误问题,军航空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划设临时航线,主动释放空域为民航“让道”。这一工作目前还在进行中。
“不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航班延误,航空公司都有义务如实、及时向乘客说明情况。”王前虎指出,而现实是,被延误的旅客不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统一和及时的说明,这成为引燃争执的导火索。
针对上周个别地方发生的乘客因情绪激动而出现过激行为的情况,王前虎认为,旅客的过激行为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航空公司不应被旅客情绪所感染或置之不理,而应设身处地为旅客考虑,“冷静浇水”而不是“火上浇油”,才能有效控制局面,不至导致双输局面的发生。
“旅客违反航空安全法等相关规定,自然该承担相应责任。但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航空公司并非一点责任都没有。”王前虎指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