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晚点与流量控制:“天路”为啥越走越窄?
流量控制、飞行管制、空域管理……这些人们陌生的航空术语,如今成了熟悉的常用词,原因是“人为因素”成了影响飞机正点的“关键词”。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扩大,航空资源管理的“人为因素”引发了社会关注。近3年的民航行业统计公报显示,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起飞因素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大约占四成。
航班经常延误,严重违约失信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石家庄机场和往常一样繁忙。一架737客机停在廊桥边正在上客,引擎发出持续的“嗡嗡”声。客舱口走进一名其貌不扬的男子,他坐定之后,对身旁的一名空乘说:“请转告你们乘务长,如果遇到流控,告诉我一声。”
很快上客完毕,飞机舱门关闭,迟迟不见起飞。这名男子按下了呼唤铃,乘务长见状亲自走了过来。“您好!”“是不是流控了?”“是的”“有没有说多长时间?”“没有”。男子点了点头,打开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几分钟后,飞机冲出跑道,扎进了夜空。
今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航班正常率为74.83%,为近5年来最低。民航行业年度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航班正常率为77.2%;2010年,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为75.8%。
而总部设在美国的知名空中旅行数据提供商FlightStats的最新报告显示,就航班准时起飞和抵达而言,中国内地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表现最差。其中,6月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起飞的22019个航班中,仅有18.3%准时起飞。晚点的问题并非仅限于北京。在接受调查的上海、广州、昆明、南京、成都、长沙和乌鲁木齐等机场中,没有哪家机场能做到让半数航班准时起飞。
业内人士分析,在发生航班不正常情况时,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40%以上。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加剧了乘客对航班延误的反感。
随着极端天气增多,因为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时有发生。上海、南昌、昆明等地近来出现民航工作人员因为航班延误被旅客殴打的事件,打人者均被处以拘留10天和罚款;而厦门航空两位空姐跪拜“整点”的图片,一度在网上热传。
一位经常乘坐飞机的张先生说,飞机经常晚点,严重违约失信,不仅影响乘客的行程,还得不到休息,有时候忍饥挨饿,被民航折腾得疲惫不堪,情绪容易失控。
“上苍”广阔无垠,“天路”越走越窄?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坐飞机出行的公众越来越多。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329.3万小时、146.6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3%。旅客运输量达1.7亿人次,同比增长11%。
“需求增加,而航路就那么多,供需矛盾凸显。”南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国民用航路仅占20%~27%,其余73%~80%的航路为非民用所占据。
与此同时,由于航路封闭的频率不断增加,因此供需之间的矛盾突出。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区域飞行流量持续增长,其中武汉、长沙区域同比增幅达19%,增幅超过10%的有西安、成都、郑州等9个区域。
从日高峰飞行流量看,北京区域超过3000架次,上海区域超过3800架次,广州区域超过3600架次。
民航局方面表示,2012年的航班延误中,流量控制导致的占25%,天气原因导致的约占21.6%。
一家航空公司运控中心工作人员认为,由于我国空域管制的范围太大,航路受影响的因素太多,导致空管给运控的预计起飞时间总在变动。
据了解,2012年全国17个繁忙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浦东、深圳、杭州、南京、三亚等机场增速均降至5%以下,主要原因是空域资源制约;东部地区多数大中型机场,可供航班进、离场的空域严重不足,以至于起降时刻“一刻难求”。
放宽空域限制,优化管理体系
近年来,内地航班延误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流量控制”。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运行的航路图上,民用空域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以前隔600米有一架飞机,现在300米就一架。”。
民航管理局人士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飞机晚点问题,必须从制约中国民航发展的空域问题着手。“只有空域进一步放宽,更多的飞机才能往来穿梭在空中航路上,保持准点。”
专家指出,美国现有航空器20万~30万架,各类机场1.9万多个,而我国各类航空器只有1万架左右,机场总数不到1000个。可见,放宽空域资源仍有很大潜力。
据记者了解,解决航班延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手段能对航班延误原因进行准确分析。也就是说,航班延误是航空公司调度问题,还是受到流量控制的客观因素,还无法做到准确判断。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飞机晚点与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方面多头管理以及步调未能协调一致有关,如航空公司归国资委管理、机场归地方政府管理、空域资源归军方管理等,因而国内航空市场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垄断经营和竞争不充分问题;加上一些航空公司自身管理不足,与国际同行相比差距明显,造成飞机晚点现象难以根本好转。
“航班延误持续多年,亟待从宏观层面对民航管理体系进行优化。”一家航空公司负责人呼吁,一方面要完善空域资源管理模式,将更多空间予以“民用”;另一方面,也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优化。
业内人士建议,民航局要对其空管系统建立航班正常率的考核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应对航班延误,切实保障乘客合法权益。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 美国频发空难:“坐不坐由你”
- 下一篇:民航那些航班延误统计数据该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