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别拿飞机延误和堵车对比
提高航班起飞频次,增强空管管控协调能力,减少人为造成的航班延误。民航局对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祭出新招儿,首次提出“不限起飞”的举措。
经常坐飞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紧赶慢赶上了飞机,可关闭舱门后迟迟不起飞,动辄在机场趴上个把小时。如果是天气不好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可即便外面风和日丽,天气预报显示目的地也同样艳阳高照,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常见,而广播通知里就是一句模糊的“流量控制”,这叫人怎能不纳闷?若是商务旅行,那边可能有重要的客户正在等待;若是外出游玩,飞机晚点意味着行程变紧,要增加食宿成本或者缩减景点数目。
8大机场禁止以“流量控制”限制起飞,这样的新闻看上去很美,可业内人士在这个时候泼了一瓢冷水,说这相当于把以前地面排队的状态改到了空中。与此同时,一些航空公司也收到提示:机组必须多带燃油,以防空中流控等待。
万一排队起飞真变成起飞之后在空中排队,对乘客而言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呢?当然不是,因为在地面排队和在空中盘旋等待的安全系数绝对不同!即便我们不去担心飞行事故这种“小概率事件”,因晚点而索要赔偿也会更难吧?此前,航空公司曾把“关舱门时间”当成航班是否延误的标准,结果导致“被正点”;今后,如果飞机按时关门起飞,是不是不管几点到都不算延误呢?
有的媒体说空中拥堵、航班延误就像是“堵车”,但这种类比其实完全不靠谱,这是因为虽说每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固定的,但是每辆车每天是否出门、几点出门、开去哪里都是不可掌控的,交管部门只能对第二天的情况进行一个大概其的估量。航班则不同,它每天几点飞、去哪里都是早有安排的,那么如果提前安排的时间难以起飞,差不多每天都延误,为什么不更改航班时刻表让其符合现实情况呢?
换言之,“空域紧张”是早就摆在那里的现实,不顾现实情况盲目增加航班数量,又不去认真计算时刻表,忽悠着乘客把票买了之后再拿现实困难当挡箭牌,这似乎有“赚钱第一、客户第二”的嫌疑。
在空域紧张、流量控制的情况下,排队或许是难免的,但问题在于排队的时间能否不在机场也不在空中,而是在自己家里?从去年开始,本市的市属医院都开始分时就诊了——预约挂号的时候会告诉你一个能看上病的时间段,这么一来就不用去医院排太长时间的队了。航班总比单个的人更好计算,如果真的以人为本,尽量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算准时间应该不会那么难吧?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通航市场如何守住安全关?
- 下一篇:航班排队或从地转空 长期效果仍待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