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航企“砸钱”中欧航线收效甚微



2013-08-03   作者:王潇雨)  来源:《华夏时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欧洲经济形势不振使得诸多欧洲地区航空公司面临业绩压力乃至生存困境,中欧之间经贸交往的扩大以及旅游业持续上升趋势带来的稳定客源则成为航空业脱困的砝码之一。越来越多的欧洲航空公司意识到仅仅依靠旧飞机和落后的机上设施无法与志在扩张国际业务的中国航空公司以及注重软硬件服务的中东、亚洲航空公司抗衡,因此升级便成为必选动作。

  加码布局航线网络

  8月2日清晨,一架波兰航空公司的787客机降落于北京首都机场,这也是欧洲第一家使用这种最新型双通道远程客机执飞中欧航线。作为中欧航线所占份额较小的承运人,波兰航空一直没有摆脱经营困境,但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其早早确定将最新机型投入到中欧航线,力图打开北京-华沙然后至欧洲其他城市的中转运营模式。

  这也是欧洲航空公司目前在中欧航线上普遍的运营思路,对于规模较大并占据重要枢纽机场的公司而言,投入更新更大型的飞机,开通更多航点是在中欧航线占据有利位置的方式之一。这也不难理解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以及法国航空公司即将在上海航线投放A380的决定,一方面客流足以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在硬件上与机龄更年轻的中国本土航空公司以及以优质服务著称的中东、亚洲地区的其他航空公司竞争。

  而对于一些中型航空公司而言,要想在中欧航线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则需要做得更多,并且更与众不同。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精品航空公司,并不追求更大的规模,”奥地利航空洲际航线及中东地区销售与分销主管StephanLinhart7月中旬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奥航在欧洲的航线网络是以中欧和东欧为主,可以和汉莎航空公司的网络形成互补。”

  奥地利航空于2009年被汉莎航空公司并购,并与汉莎集团旗下的汉莎航空、瑞士航空一起构成了中欧航线之间的“集团军”。

  也正是因为背靠大树,并且肩负与兄弟公司一起分工协作运营中欧航线的重任,并非以洲际远程航线为主体业务的奥地利航空在财务状况并不乐观的情况之下,投资了1900万欧元升级其远程客机的客舱设备,而这家公司去年全年运营利润只有6500万欧元。

  新型的商务舱座椅在这个夏天被运到北京的繁华商业区进行巡展,更大的客舱娱乐系统显示屏(PTV)、全平躺座椅以及更为现代化的造型,都显示出这家欧洲老牌航空公司变革的决心。

  目前,奥地利航空在中国只运营一条航线,即每周五班北京—维也纳航线。

  “中国市场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在亚洲是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市场。”StephanLinhart表示。

  目前中欧航线业务量最大的欧洲航企是法荷航集团,其从大中华区9个不同城市出发前往巴黎以及阿姆斯特丹,每周一共有多达93个航班。

  汉莎航空则有从上海和北京飞往法兰克福以及慕尼黑以及南京、沈阳和青岛二线城市的直飞航线,其旗下瑞士国际航空还有每日由北京和上海飞往苏黎世的航班。

  而北欧航空、芬兰航空以及英国航空除了在京沪主要枢纽经营之外,越来越多将航线网络拓展至中国二线城市,如重庆、成都、西安等,并且除了一贯的枢纽中转策略之外,都更加强调采用较为新的机型和更好的机上设施及服务。

  “欧洲航空业发展历史比较久,因此存在机队机龄偏高,整体硬件水平不高以及成本比较高的劣势,”一位供职于国际民航组织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在中欧航线上受到中东公司以及亚洲诸如新加坡航空这样的挑战,固步自封会进一步失去市场份额,而中国的航空公司也在积极参与到中欧航线的竞争之中,并且有着年轻的机队以及较好的硬件设施,但仍存在运营能力和服务上的巨大差距。”

  争夺中欧客源

  中国航空公司本应在中欧航线的红利中争取到更多的实质性利益,但现实并非如此。

  根据今年上半年的出入境数据统计显示,欧洲(主要为欧盟)通过航空口岸入境中国的客流达到131.85万人次,而中国前往欧洲的旅客更是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据上海边检统计,去年通过上海口岸前往德国与法国的旅客总数为240369人次,今年第一季度,上海赴德、法的客流量较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又增加了12.8%。

  正因为需求的旺盛,使得欧洲航空公司在航权不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纷纷投入更大的机型执飞中国航线。而对于一直致力于提升国际业务比例的中国航企而言,尽管也享受到一些需求增长带来的利益,但显然并没有能够得到期望中的回报。

  根据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7月底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民航完成旅客运输1.7亿人次,同比增长11%。但国际业务的增长不到10%,低于行业增长的水平。

  经营业绩也反映出航企“赚得吆喝”背后,其实并没有赚得更多真金白银的现实。近期召开的民航中期工作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航空公司的主营业务亏损41.9亿元,依靠43.3亿元的汇兑收益才勉强盈利。

  “在中欧航线上,有汉莎、法航等多家航空巨头在飞,国航占21%左右的市场份额。”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昌顺最近对外透露了这样的数据,显示出中欧航线竞争的激烈程度。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总裁陈菊明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航空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尚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空中客车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大陆国际航空运输量相比2011年增长22%。其中中国承运人的运输量增长了10.5%,尚不及平均水平的一半。”

  欧洲航空业面临着基础设施跟不上需求以及政策法规限制过多的问题,因此逼迫欧洲公司将更多精力放在诸如中国这样高成长性的市场中,利用其固有的品牌优势以及经验,争夺到更多的客源,而中国的航空公司因为国内市场仍处于上升通道,因此并不愿意拿出更多精力和耐心放在国际市场,即使是欧洲和北美这样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