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机舱氧气面罩掉落不会用,谁之过?



2015-07-22   作者:姚永强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5月21日,一架福州飞往北京的航班因为空调系统故障,飞行了半个多小时后返航,最终平安返回福州机场,机上并无人员受伤。这个事件并不复杂。飞机在巡航过程中,一个空调组件出现故障,机组申请下降高度。在下降过程中,另外一个空调组件也出现了故障,机组按照检查单进行了处置,并决定返航。这种故障的处置对飞行员来说并没有难度,重点是要求飞机在10分钟之内必须下降到能供氧的安全高度,即3000米。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旅客必须自主戴上氧气面罩。但网友“汶川魂”在网上发帖称,当机舱内掉落氧气面罩时,很多旅客都不会用。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很多业内业外人士的热议。同样的事例不止这一起。一两年前,一架空客A330在从澳大利亚返回中国的航程中,在太平洋上空出现了释压的故障。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网友抱怨,氧气面罩自动掉落了,但很多人不会佩戴。

  今天我们不对佩戴氧气面罩的重要性和怎么佩戴进行讨论,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航班飞行前都有佩戴氧气面罩的演示,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不会佩戴呢?每次飞行前,乘务员都要演示救生衣的穿戴方法和放置位置,但几乎没有旅客检查和关心飞机座椅下的救生衣。作为一种密集型载客的交通方式,我们对飞行安全的关注应该远远大于其他,但为什么旅客更多关注的是乘务员的服务、航班的正点,而对安全演示、座椅前的安全须知无动于衷呢?是因为旅客不关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还是他们压根儿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回答应该是否定的,没有哪位旅客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么,问题出在哪里,该怎么做才能让旅客真正重视飞行安全呢?

  面对突然掉落的氧气面罩,大部分旅客都能本能地拉下进行佩戴,但不少旅客茫然无助,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好在危险情况下该怎么做的思想准备。经过专业训练的飞行员在遇到突然的空中释压时,佩戴氧气面罩已是其本能反应。而对于普通旅客来说,并不知道飞机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故障,又怎么会知道出现故障后应该怎么应对呢?

  航空公司在日常的宣传工作中,更多的是从服务、硬件的角度出发吸引旅客,对飞行安全和故障发生可能性的话题讳莫如深。旅客从购票登机到承运结束,在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只是在飞行前的短短几分钟才会接触到有关飞行安全的知识。而期望旅客掌握和了解所有安全知识,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保障飞行安全,不仅要对飞行机组进行训练,更需要旅客对飞行安全予以关注和了解,对飞行机组的指挥积极配合,在紧急情况下进行自救并救助他人,从而真正让飞行安全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旅客在平日里多关注飞行安全,多了解飞行知识,多积累有关乘机安全的注意事项,在飞机上多听、多问、多想,面对乘务员的演示能积极学习。

  同时,这也需要民航人重视和面对这个问题。佩戴氧气面罩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多学问。如果航空公司能从方式上进行一些改变,增加一些与旅客互动的环节,让旅客自己体验怎么佩戴氧气面罩,了解氧气面罩的重要性,互相讨论提问,应该会比简单演示的效果好很多。在南航航班上,你会发现飞机的安全演示变成了水墨画,很多情节让人耳目一新;在深航的安全演示里,乘务员变成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她用纯真但稚嫩的声音进行安全宣传,让人抿嘴一笑的同时,牢牢记住了她在所说的内容;海航也推出了葫芦娃版的安全须知。这些有益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航空公司的改变。

  此外,在基本素质教育中,教育部门应该像讲解红绿灯知识一样,宣传乘机安全;民航人也应该走进校园和社会,向大家宣传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全社会都重视这个问题了,才不会出现很多人不会佩戴氧气面罩的囧境。

  让我们一起努力,使乘机越来越安全!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