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舱秩序文明事关所有乘客的安全感
在需要高度安全感的机舱环境中,细微而意义不显著的规则,除了应对微乎其微的意外情况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严格执行规则向乘客们传达一种安全感。
秩序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价值之一。一个社会认同怎样的秩序,这个社会中的人是否遵守秩序,违反秩序有什么后果,这些是判断一个社会秩序文明的重要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空中旅行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许多人对机舱环境并不陌生。近年来,机舱里的大小风波不断,乘客与机组,乘客与乘客之间的争议也时有发生。机舱里的特殊氛围使得机舱成为观察中国秩序文明很好的一个场所。
机舱首先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机组和乘客在最多十多个小时的时间里组成了一个临时社区,机舱最大的特殊性便在于对安全的强调。有研究表明,当人们对安全的关注越高之时,人们便越看重秩序的价值。这也就是为什么一趟飞行会涉及各式各样的规则,机组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各种规矩,有些规矩的含义甚至连空乘人员也未必知道。
记得自己最初坐飞机时有一个疑惑。每当起飞降落时,空乘会通知要拉起飞机视窗的挡板。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便询问空乘,哪知空乘也不知道。后来下机通过网络查询,才知道是方便乘客观察机外的情况,一旦有意外发生,可以及时通知空乘。这样的规定好像没多大意义,因为这种情况简直不可能发生,因此我当时也觉得不以为然。后来看到一则新闻,有趟航班上正是一位乘客首先通过视窗发现引擎冒烟,通知机组后才及时处置了险情。
在需要高度安全感的机舱环境中,这些细微而意义不显著的规则,除了应对微乎其微的意外情况之外,更重要的价值是象征性的,通过严格执行规则向乘客们传达一种安全感。这正涉及人们一种微妙的情绪——人们之所以感到安全,是因为看上去是安全的。假想一下,你登上一家飞机,机组几乎没有规则意识,这也没事那也可以,这样的旅途,估计你得心悬一路。
我曾目睹了一起醉汉在飞机上骚扰空乘人员的事件。机长决定把醉汉赶下飞机,地面民警接警后上机处理,却采取了“旁观式”执法,任由醉汉和空乘人员继续争执冲突。乘客们看不下去了,原本针对醉汉的怨气转移到了民警身上。这个微妙的情绪转移显示,人们既恼怒秩序的破坏,也反感不严格处罚秩序破坏者。
在更广泛的空间,人们之间的关联性不像机舱里那么强,一个人违反秩序,虽然理论上也影响了其他人,但许多时候其他人的切身体验毕竟不够强烈,因此“民愤”未必那么强烈,但机舱里的许多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全体乘客,至少是影响了乘客的安全感,因此机舱里不遵守秩序,是对众多同行人利益的直接漠视和侵犯。这类人,虽然通过了安全检验,却未必通得过人品检验。秩序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对他人利益的感知和认可。遵守有利于自己的秩序,这是本能;只有愿意遵守对自己未必有利或是自己并不喜欢和认可的秩序,但却有利于他人的秩序,这才是较高秩序文明的体现。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上一篇:航空安全容不得乘客半点“任性”
- 下一篇:汇率波动会冲击航空公司业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