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评论:“开始懂了”才能不“机闹”



2015-08-20   作者:张继峰  来源:中国民航报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10年来,中国民航迅速发展,旅客运输量不断增长,很多旅客对民航了解不够,导致认识出现偏差。例如,民航与公路、铁路相比具有速度快的优势,很多旅客选择民航出行的原因就在于此。他们认为“我付了钱,3个小时后就必须到达目的地”,完全忽略了航班运行会受到天气情况、交通管制、机场保障、运力调配、旅客情况、空域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延误、取消的风险。

  民航、公路、铁路同样都是交通方式,旅客很少对其进行比较:铁路出行没有延误、取消的风险,但速度相对较慢;公路出行不仅速度慢,也存在高速公路关闭、车辆故障等运行风险。为什么铁路旅客、公路旅客不闹?因为他们了解相关常识,也认同此种交通方式,当然包括承担相应的运行风险。

  其实,从去年发生的一起事件中,我们就能看出旅客在遇到航班延误时,如果能够得到相关的信息,绝大多数人能够理解并理性对待,配合航空公司改签或退票。去年7月29日,因军演和天气不好,民航局提前发布了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预警,上海、郑州及周边地区通航能力全面下降。当天,上海虹桥机场计划进出港航班709架次,进出港延误165架次,进出港取消112架次,航班正常率仅为61%;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班正常率仅为58%。原因透明,旅客获得了相关信息,7月29日当天,各大机场都没有发生群体性事件,旅客都十分自觉地配合航空公司改签或退票,秩序井然。

  这也同样告诉我们,旅客对民航信息掌握不足、不懂民航,是因为有一些错误印象。所以,应对“机闹”,笔者认为,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保障能力等措施都是治标的方法,旅客想要的最好服务就是尽快到达目的地。运行保障能力再高,飞机也难免无故障、不延误。所以,旅客“开始懂了”才是对“机闹”事件治本的方法:要让旅客理性认识航空运输,认同民航运行存在的风险。

  目前,航空公司、机场总是在雷雨季等大面积航班延误时期大力宣传民航知识。其实,遇到了航班延误,正在焦急、恼怒的旅客哪有心情去了解民航。若想让旅客了解民航,功在平时。民航各单位应利用旅客候机时间或者通过机上读物、各种网络媒体让旅客了解民航知识,当然不能生搬硬套安全、运行的规章规定,而是通过漫画图文、生动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让旅客易于接受、乐于接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旅客。

  在面对机闹旅客时,我们常看到即使是天气导致的航班延误,民航员工也是唯唯诺诺的。笔者认为,这种态度体现的不是服务礼仪,而是助长了旅客的无理气焰。工作人员处置“机闹”旅客的态度应是不卑不亢、彬彬有礼,既不因航班延误对旅客低声下气,也不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工作人员不应回避矛盾、隐瞒实情,要向旅客讲明真实情况,帮助他们作出合适选择。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