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文化 > 观点 >> 正文

吕梁鼓励公务出行“坐飞机”,谁该为这场闹剧买单?



2016-04-26   作者:高金  来源:新华网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近日,网上流传一份《吕梁市财政局关于公务出行优先乘坐飞机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称,为充分利用航空资源,积极推动吕梁航空事业发展,就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出行优先乘坐飞机有关事宜作出通知。抄送单位包括市委各部委、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各人民团体以及各新闻单位。4月25日上午,吕梁市财政局有关人员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据澎湃新闻网)

  不少网民表达了对吕梁此项政策的不满。

  网民“QQ三少爷”调侃说,吕梁的财政局长如此的大手笔是因为不用自掏腰包吧,反正花的是纳税人的钱,顺道发展航空事业也没有什么不好。

  网民“有意思电影工作室”说,吕梁的这项政策太不高明,即便是全市公务员全部飞机出行,那就能拯救一个机场吗?还是根本就是有别的原因?

  舆论认为,以“拯救航空事业发展”作为选择公务出行交通的依据显荒唐,机场救援行动不该由纳税人买单。

  四川新闻网评论文章《鼓励公务出行坐飞机无疑是在“杀鸡取卵”》也指出,如今乘坐飞机出行,虽然是大众可以接受的,但绝对不是到了平民化的程度,这样的一笔不小的开支由当地政府来买单,最后还不是用的纳税人的钱财?况且出发点是为了能够解决当地机场的人流量倒数的问题。这种“杀鸡取卵”的自杀式方法,不知道得浪费多少钱财。

  国家早有明文规定,“国家机关出差人员在不影响公务、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选乘经济便捷的交通工具”。直白一点说,公务出差选择交通工具的依据就是“省钱”。在打折机票的价格低于高铁、汽车费用的前提下,选择飞机出行并无不妥,甚至不应该被“矫枉过正”地禁止。但是将“拯救航空事业发展”的重任放到公务出行上,不仅缺乏科学的依据,理由本身也显得荒诞。

  舆论反思地方民用机场建设热潮背后的驱动源,认为机场建设应该是市场导向而不是政绩导向。

  那么,吕梁机场以及吕梁的航空事业为何到了需要“公务出行来拯救”的地步呢?《山西晚报》消息显示,2015年,吕梁机场运输起降架次突破2519架次,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4万人次。此前的2014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约为10万人次。这一数据远落后于太原、运城、长治等山西其他几个城市的机场。而据新华网报道,2014年12月,时任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的李家祥在成都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全国200个机场,大概只有50个是赚钱的。

  新京报文章《公务出行“优先择机”能拯救吕梁机场?》中说,明明没有多少创造奇迹的机会,却为了“推动航空事业发展”不惜出台违反国家规定的政策,其目的或许不在拯救机场,而是拯救吕梁航空事业成绩单,是为KPI冲刺。网民“今天我巡山”说,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这下顶不住了吧?机场建设的时候怎么不想好这些问题,如何通过的立项审核?

  舆论叩问,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不理智行为谁来买单?

  除了国家发展统筹和战略规划内的机场建设之外,地方民用机场建设都需要严谨的机场建设项目评估,以评估机场建成后的运营效益。近年来地方上兴起“机场建设热潮”,机场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加上机场建设过程中带动的投资刺激了区域经济的短期繁荣,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机场建设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不少网民质疑,地方在没有成熟的客流量和机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建设机场,而后又不得不采用非市场化和非科学调控的手段刺激航空发展,这场有违规律的闹剧究竟应该谁来买单?

  “舆情在线”点评

  此次吕梁市相关部门颁布此项政策似乎稍欠思虑,且不说公务出行“坐飞机”对航空事业的发展作用几何,单就政策本身也缺乏“服务为本”的公仆意识。舆论的社会监督是一杆标尺,政府的言行都会被民心丈量。地方政府颁布区域新政本是好意,但是一味“拍脑袋”,缺乏严谨的科学依据往往适得其反。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