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空港服务 > 安全 >> 正文

空港记忆:两个颜色引发的中国·世纪大空难



2018-09-16   作者:  来源:航空知识    点击量:    打印本页 关闭


   1994年6月6日,机组、天气均符合飞行标准。

  早上8点13分,西北航空公司的WH2303航班从西安飞往广州,执飞机型为苏制图-154M。

  离地后,机体即发生异常摇摆,并且越来越剧烈。在8点22分,飞机在12秒内从4717米以平均每秒150米的速度疾速下降到2884米,超过飞机强度极限,导致高空直接解体。此时距飞机起飞仅9分钟,此时飞机还没飞出西安,失事地点距咸阳机场49公里。

  空难造成机上乘客及乘务人员160人全部遇难,是什么导致飞机空中解体?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图154

  黄色与绿色两种颜色引发的空难

  8:13分,搭载着146名中外乘客。这架飞往广州的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航班伴随着马达轰鸣声,掠着清凉的风雨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起飞。飞机仅仅离地 24 秒后,机体就发生大幅度异常飘摆,机组人员随即向地面报告飞机摆动并有异响。

  当年失事客机的姐妹机“图154 2620”

  3分钟后,飞机来到西安城南上空,机组用400公里/时速度艰难的保持爬升,争取高度,而此时机体左右摇摆,幅度增大。机组向地面报告两个人都稳定不住姿态。

  7分钟后,飞机自动偏离了爬升航路,已到达 4717 米高度,爬升十分缓慢,且开始向右作不规则的转弯。机组慌乱,对话明显增多,一面请求地面给予帮助,一面忙于控制。

  2610号飞机起飞和坠毁地点

  8:22分,飞机突然向左滚转,接着进入大角度、高速度俯冲,侧倾角达到惊人的70度,飞机在12秒中,从4717米疾速下降到2884米,平均每秒下降150米!!严重过载远远超过了飞机额定的承受能力,超速警告和乘客们的哀嚎早已响彻驾驶舱。

  当年飘满2610航班残骸的水塘

  几秒种后,驾驶舱语音记录传来“哐!哐!”两声机体断裂巨响,随即这架2610号飞机,在长安区鸣犊镇上空2884米高度解体!机上160人全部遇难,成为我国民航遇难人数最多的一次空难。

  当年飘散着各种财物的浐河

  失事现场距鸣犊镇嘴头村西200米处,机头、机身、机尾、机翼分散成四五段,散落在直径约两公里的村外农田或麦地、河滩上,主要飞机残骸及遇难者尸体等残片散落范围直径达7公里的地面上。

  惨烈的事故现场

  这次民航史上罕见的空难震惊了省、市、民航总局及国务院。当天下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便赶赴现场,到晚上9时止,160具遇难者遗体全部找回。这次西安空难遇难的160人中,除西北民航14名机组人员外,遇难乘客146人,其中内地乘客133人,香港乘客3人,台湾乘客1人,外国乘客9人。而内地乘客133人中,绝大多数为西安人。

  以下是当时最先赶赴现场采访记者的记述:

  失事现场距鸣犊镇嘴头村西200米处,机头、机身、机尾、机翼分散成四五段,散落在直径约两公里的村外农田或麦地、河滩上。主要飞机残骸互相距离约半公里左右。而据西安公安局的一位负责干警介绍,飞机残骸及遇难者尸体等残片散落范围,估计在直径达7公里的地面上。在黄熟的麦地上、浐河滩上、稻田里、农民的鱼塘里,到处是惨不忍睹的遇难遗体。在机头附近的麦地里,一具女尸从高空飞下时将麦子扑倒约六七个平方米,遇难者上衣被风剥离,脑颅已完全破碎,脸部成一张软皮状摊在泥泞的麦地上,一只胳膊已不知飞到何处。在距机身30米处的一个篮球场般大的鱼塘里,漂着两具遇难者的尸体,都没有了衣服。鱼塘边散落着内衣碎片,一个装电脑的纸箱半浸在水中。遇难者的尸体和飞机残片飞击水中,将池塘的鱼溅落岸边死去,此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腥味。附近农民的稻田里一具女尸半截已埋没在泥中。一机翼残骸散落在距机头西北近千米的浐河滩上。河道对面一具中年男尸一丝不挂浸在河边,现场清理人员为其拍照时翻转身子感觉和拖面袋一样。他的双眼恐怖地望着灰蒙蒙的天空让人不寒而栗!

  在机头西侧约1公里的地方,是机尾部。这里是一个农民的水泥预制板厂。而失落在这里的遇难者尸相更惨。几具男尸掉落在水泥预制板上,有的胸部大开裂,肝脏裸露;有的双腿分劈,令人不忍卒睹!此时,天上仍下着小雨,天公似乎也被这悲惨的场面所感动,不停地流着哀伤的泪水!我们所处的现场,空气中仍弥漫着浓浓的汽油味,致使现场指挥中心不断广播着严禁吸烟的通告。

  原因

  从事故现场收集到的残骸证实:自动驾驶仪上一个管“航向”的黄色插头,和一个管“倾斜”的绿色插头被插错了!插错了!!1994年6月4日晚,一名从业10多年的电气工程师带着2名助手进行维修操作,却犯下了将两个插头相互插错而未检测出来的低级错误。导致连接自动驾驶仪后,副翼出现相反动作,使得飞机空中阻力异常增大,飞机机体发生共振、解体。

  有过电脑组装经验的人都知道,现在电脑主板上的插口都是“防呆”的,也就是说,当你插错插头的时候,插头与插座的形状不匹配,是插不上去的。这一经验已经在工业领域内广泛应用,“六六”空难如果在今天,应该是可以避免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两个相互插错的插头导致飞机出现横向飘摆,最终使飞机在空中解体。两个关键插头为什么会插错?插错后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发现而加以纠正?飞机离地后出现的横向飘摆为什么得不到正确处置?

  空难的深层次原因

  1.设计上无防错措施

  图-154飞机是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产品,当时防错设计尚未普遍采用,因而方向舵、副翼舵机的插头为同一型号可以互插。尽管两者涂有不同颜色以示区别,出现插错的概率很低,但仍难以完全避免。

  2. 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缺失

  客观地说,更换安装架是一项较为简单的操作,各个插头与对应的插座上均涂有相对应的颜色,任何一个无色盲的操作者都能准确地将绿色插头插入绿色插座中,将黄色插头插入黄色插座中。1994年6月4日晚,一名从业10多年的电气工程师带着2名助手进行维修操作,却犯下了将两个插头相互插错而未检测出来的低级错误,这充分反映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及安全意识的缺失。

  3. 流程体系不健全

  2610号客机空难事故是由多个因素构成的因果链未被及时切断所致,它充分表明,当时西北航空公司的流程质量保证体系非常不健全。由严密的“三检”(自检、复检和专职检验)为基础的质量保证体系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对航空装备这类系统庞大、结构复杂、技术密集的高科技产品,要保证其使用安全可靠,无论是设计制造单位,还是使用维修部门,都必须对各个关键环节实行严格的“三检”制度。就此次空难事故而言,在直接操作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将两个插头相互插错的情况下,只要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就能及时纠正这一致命错误。遗憾的是,3名维修人员既未进行自检,也未进行复检。负有专职检验职责的值班主任擅离岗位,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4. 流程管理混乱

  这一事故的发生充分反映出当时西北航空公司的管理混乱,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值班主任玩忽职守,擅离岗位。负有专职检验责任和签发放飞权责的值班主任,不仅没有对维修过的设备进行检验,而且在维修人员尚未完成任务的清况下,竟然在空白的执行任务单上先行签字同意飞机放飞,而后提前离开自己的岗位。

  第二,违规操作。图154M型飞机维修大纲规定:在拆装自动驾驶仪安装架后,要进行4步检验:①通电阻尼自检;②通电阻尼内检;③性能参数测定;④试飞考验。然而,由于值班主任已在执行任务单上签字同意放飞,且已先行离开了工作岗位,3名维修人员在仅仅进行前两道检测程序(这两个程序检测不出插头插错)未发现问题的情况下,离岗而去,没有进行极其重要的第3道检测程序——性能参数测定,致使相互插错的两个插头再次未被检测出来。

  第三, 应急处置指令受阻。当飞机遇到险情时,如何进行正确的应急处置,这是对管理体制的严重考验。面对飞机离地后越来越严重的横向飘摆,机长向地面指挥员寻问其原因,但因情况紧急,地面指挥一时也说不清楚,只好指示机长:“先将飞机上升高度而后返航”。此时,机长看到飞机越摆越严重,便果断下令:“关掉自动控制通道,改用手动操纵返航”。遗憾的是,随机电气工程师拒不执行这一指令,失去了避免这次空难事故的最后机会。

责编:admin

  免责声明:

  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国际空港信息网”的稿件,其版权属于国际空港信息网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国际空港信息网”。其他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新闻纠错 airportsnews@126.com

 
  • 政策
  • 焦点
  • 人物
  • 航企
  • 建设
  • 商务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国际空港信息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www.ia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27085号